聽風系列(三十):股票的季節

炒股的人,大多數聽說過《炒股四季歌》(原作者宇輝戰艦):

冬炒煤來夏炒電,五一十一旅遊見,

逢年過節有菸酒,兩會環保新能源;

航空造紙人民幣,通脹保值就買地,

戰爭黃金和軍工,加息銀行最受益;

地震災害炒水泥,工程機械亦可取,

市場商品熱追捧,上下游廠尋蹤跡;

資源長線不敗地,稀土螢石鍺鉬銻,

偶爾爆炒高科技,超細纖維石墨烯;

重組向來都無敵,定增注資也給力,

年報季報細分析,其中自有顏如玉,

高送轉股先潛伏,每逢四月漲積極;

國際股市能提氣,我黨路線勿放棄,

賺錢有道勤動腦,股友致富獻秘籍。

從炒股四季歌裡,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明顯的啟發,就是股票題材炒作是有季節的、背後是有規律的。

年年歲歲花相似,房地產的旺季出現在金九銀十,食品飲料的銷售旺季出現在四季度,水泥的旺季往往出現在當年3-4月,各種行業因為他們本身的行業屬性決定了他們的淡旺季季節變化。與其同時,市場的資金和情緒也會呈現季節的波動。比如大家公認的每年春季兩會吃飯行情和10月國慶秋收行情,就是這種預期下的產物。

儘管有人會說,歲歲年年人不同,刻舟求劍的根據過去的規律來進行將來的操作並不合理。我仔細思考之後,認為對於初學者或者還沒到達一定階段的投資者,系統的研究股票的季節效應和規律,對於獲得超額收益迴避潛在風險都是有益的。這要求我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這一集的聽風系列,我試圖去覆盤A股過往的季節規律,從指數、板塊、月份三個維度去綜合分析,只有掌握更多邏輯的樣本,你才能對未來新的有效邏輯形成敏感度和洞察力(這個過程我參考了安信證券的相關研究報告和數據)。

一、指數的季節規律

通過覆盤指數的季節規律,我們可以發現:

1、 A 股指數較強的月份為 2、7、10 以及 11 月,這些月份上漲概率較高,漲幅較大;

2、 A 股指數較弱的月份是 1、5、6 以及 8 月,這些月份下跌概率較高,跌幅較大;

3、春季行情是 A 股的重要特色,每年出現的概率較大;

4、A 股在紅十月表現明顯偏強,且往往延續至 11 月

5、創業板指數在 2、5、8 月份表現明顯強於其他指數,但在 12 月明顯弱勢 。

二、板塊的季節規律

跟進各行業板塊近10年在每月的漲跌中位數,我們可以發現以下規律:

1、 國防軍工:作為高估值板塊的代表行業,年末弱勢和年初強勢差別顯著;

2、家用電器:作為低估值和業績高速增長的代表行業,常常在跨年的時間段迎來“估值切換”行情;

4、休閒旅遊服務板塊常常在假期前幾個月強勢,而在4月和10月迎 來“兌現”行情,表現最弱;

5、白酒板塊在6月成為資金避風港,體系了良好的避險特性;汽車的“紅二月”:悲觀預期的修復帶來了汽車板塊在2月的強力反彈;

6、TMT行業在8月往往“逆市堅挺”:蘋果概念和暑期檔可能是最大的助推因素;

7、金融的年末行情:年度收官之戰,機構扎堆抬升金融板塊。

三、詳細到每個月的歷史表現分析

1、一月

1 月容易出現暴漲暴跌:縱觀 2008 年至今的歷年 1 月,暴漲暴跌情況最為明顯(1 月、3 月和 10 月漲跌幅在各 月份中標準差最大)。總體上卻以下跌為主。上證綜指、滬深 300 和創業板指在 1 月的 平均漲幅分別為-2.5%、-2.1%和-1.8%,漲幅中位數分別為-0.7%、-1.7%和-2.4%。

1 月易跌主要是因為個別年份的黑天鵝事件產生的影響,尤其是在 2008 年熊市和 2016 年 1 月熔斷機制分別導致 1 月下跌 16.7%和 22.6%,拉低了 1 月的平均漲幅。剔除了這兩年之後,1 月上證綜指依然能夠獲得 1.3%的正收益。

總體來看,一月容易出黑天鵝和白天鵝,所以漲幅波動比較大。

所以,

一月的主策略,就是定義出影響股市的白天鵝和黑天鵝,先把握好是大漲還是大跌的方向,再來進行操作策略的演進。

2、二月

2 月 A股上漲概率較高: 近 11 年內上證綜指共上漲 7 次,除了 2018 年下跌了 6.36%以外,其餘三次都屬於小幅微跌。2018年2月上證綜指下跌主要是由於前一階段藍籌股大漲後的回調需求。另一方面, 美股連續暴跌也是造成 A 股 18 年 2 月下跌的因素之一。

總體來看,08 年以來 2 月 A 股上漲的概率高達 63.6%,平均漲幅達 1.3%,漲幅中位數達 2.1%,是春季行情發展的主要時間,季節效應十分明顯。

助推2月行情發展的主要原因有,1)年初的資金面較為寬鬆和風險偏好較高是主要原因;2)新的一年開始後,資金流動性較為寬鬆有助於行情啟動;3)機構資金重新佈局,一些存在“新邏輯、新故事”的行業受到青睞;4)年初兩月經濟數據受春節因素影響較大,對全年經濟形勢的判斷缺乏指導意義,拋開經濟基本面後投資者更容易被“新故事”所吸引; 5)兩會召開前,市場對新的改革和開放政策存在預期,助推風險偏好提升;6)年報季尚未到來,業績兌現壓力不大。

所以,二月的主策略:二月是屬於股市的新故事的起點季節,也是創業板比較好變現的月份,這個月份思路,主要去找新邏輯和新故事,這樣能提升你的級別。

3、三月

三月整體上漲概率中位數就在50%附近。

三月的行情一般就持續到兩會結束之前。18年創業板的3月高點出現在3月13日,而18年政協會議是3月2日到3月15日。那麼,一般兩會都是到當年的3月15日,也就是,3月上半月依然是好的,有二月的延續效應在。

三月下半月可能需要收斂一些。

所以,三月的主策略上,上半月進攻,下半月防守,通常意義上會更好。

4、四月

到了 4 月進入年報季, 業績兌現的壓力將困擾 A股,上證綜指回調概率接近 63%。 這裡4月15日必須公告一季報業績快報,我們從3月下旬到4月上旬的精力,就要聚焦到業績爆發股上面了。

4月下旬到5月,可能主要的思路,要集中到消費。畢竟消費受業績困擾比較小。

同時,四月就要考慮對手裡的休閒旅遊股做一些兌現了。

5、五月

華爾街素有“Sell in May and Go away”的說法,而A股有“五窮六絕七翻身”一說。

縱觀上證綜指月漲跌幅,對 A 股在 5 月、6 月和 7 月這三個月進行回顧: 2008 年至 2018 年,5、6 月的上漲概率都為 45%,而 7 月上漲概率為 70%,平均收益 分別為-0.8%、-4.3%和 1.7%。

策略上,我認為5月是做次新妖股+消費板塊的行情階段。

6、6月

6月是通俗意義上的最弱月。在6月份往往出現大跌。這可能跟6月半年度資金緊張有一定關係。

在全年最為弱勢的6月行情中,白酒的避風港屬性體現的尤為明顯。統計申萬一級行業在 08-17 年十年間 6 月的平均漲幅,只有食品飲料板塊以 0.24%的漲幅成為唯一在 6 月獲得正收益的行業,計算了 18 年 6 月的大幅下跌後,食品飲 料板塊的平均漲幅為-0.4%,在 6 月的避險效應不減。其中,白酒板塊這 11 年來 6 月的月均 漲幅為 2.09%,體現了良好的避險特性

策略上,6月基本上,可以考慮用白酒來進行避險,但是考慮到7月翻身之後會有新的板塊出現領漲,白酒板塊應該在6月下旬及時止盈。

7、7月

7月建議關注中報業績爆發股。中小創的個股,一般公佈業績預告的時間是7月15日,這裡會出現一些業績超預期的個股走勢獨立於大盤的情況。要找到這些股票,你需要根據一季報業績穩定增長或者出現拐點趨勢的個股,去加入跟蹤,找到他們中二季度加速爆發的,選擇其中符合當前風口的的最具確定性的板塊或者個股進行買入。

七月的主策略,歸結起來,就是做中報業績爆發股。

8、8月

創業板在 8 月的“獨立行情”則是確實存在的,創業板指上漲的概率高達 86%,且是所有主要指數中唯一能保持正收益的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電子、計算機和傳媒在8月表現較好,分別獲得平均超額收益率為 3.29%、2.53%和 2.42%。

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

1) 蘋果每年秋季發佈會時點相對確定(多為 9 月 10 日附近),且一般都會發布蘋果在當年 的最新硬件產品,收到消費者、媒體的關注極高。也同樣引發投資者的積極關注。以蘋果產業鏈為 代表的電子板塊躁動是一大原因。蘋果概念股的這一行情往往在秋季發佈會之前2 兩個月開 始啟動,我們統計發現,蘋果秋季發佈會前 2 個月內相關板塊(如蘋果概念股、電子、計算 機、通信、傳媒等 TMT 板塊)取得正的超額收益的概率均超過了 75%(高於相關板塊在 8 月跑贏滬深 300 的概率)。

2) 蘋果在新的硬件設備發佈之前的幾個月是上游產業鏈的備貨旺季的開始。一些相關“爆 料”開始出現,讓新硬件產品的特點逐步清晰。產業鏈的備貨情況也直接反映出新硬件 未來的銷售預期和產業鏈的盈利預期。

3)蘋果產業鏈中的相關個股在近年的發展中都展現出了良好的成長性。特別是 2010-2013 年相關個股漲幅巨大,賺錢效應明顯。吸引資金在每年蘋果新品發佈之前佈局蘋果主題。

4)於此同時,對於傳媒行業而言,年內最為重要的檔期之一——暑期檔和所謂“國產片保護月” 的疊加帶來的票房成績也有利於推升傳媒板塊在 8月的行情。

未來不一定是蘋果或者暑期檔,但是8月,市場對於TMT方向有更大的熱情,這是過往十年規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結論,值得引起我們深度的重視。

9、9月

從絕對漲幅來看,9月是震盪的一個月。絕對收益不多,也不少。

因為偏震盪為主,9月沒有明顯的方向性規律,投資的策略,可以選擇10月會爆發的題材方向進行重點潛伏。

10、10月

“紅十月”行情是 A 股的另一大特色

對08年以來A股行情的統計,上證綜指在歷年十月上漲概率達 70%,平均漲幅為1.5%,剔除 2008 年的大熊市後的平均漲幅為 4.4%, 季節效應十分顯著。“紅十月”並不僅限於10月的上漲,據統計,四季度的三個月平均漲幅都較高。

金秋時節是召開重大會議的時間點,經濟改革預期有助於提升市場的風險偏好。四季度首月基金年末排位賽展開,往往會帶來市場的交易活躍。

十月國慶長假之後可能迎來“開門紅”行情,資金在長假後再次流入並重新佈局是國慶行情啟動的重要因素。

10月就圍繞最大的四中全會的內容+可能的國家級主題展開,是10月的主策略。

11、11月

11月的性質,整體上有點承上啟下的意思。

首先,往往10月的這波漲勢會一直延續到11月中旬。

而11月下旬需要開始為12月做準備。

11月自己本身,並沒有明顯的方向傾向。

12、12月

將近年末,受資金面趨緊的影響, 12 月股市行情往往偏弱,但金融股的表現卻非常亮眼。

2008 年以來金融板塊在12月大概率上漲,例如銀行十年間僅有 4 次微跌。而銀行股和非銀金融 板塊在歷年的 12 月分別獲得了 5.73%和 6.91%的月均收益,平均超額收益分別為 2.54%和 3.72%,在 A 股所有板塊中排名第一。

年末高風險偏好資金流出和機構年底鎖定收益可能是造成金融板塊拉昇和高估值板塊下跌的主要原因。金融股的拉昇也導致了除家電和建築裝飾兩個行業外,其餘所有行業在12月都 跑輸滬深300 指數。

因此,12月的主策略,定在金融防禦方向,是相對合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