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阿幹古鎮

阿幹鎮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阿幹小學是我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1947年我六歲時進入阿幹鎮中心小學讀書,1952年畢業。現已年近八旬的我經常想起早期阿幹鎮小學的舊事,兒時的記憶總也抹不去。為了償還自己的心願,近日特意多次乘坐44路公交車去了阿幹鎮,尋找我兒時的母校阿幹鎮小學的蹤跡,由此引發了我對阿幹小學的創建與早期歷史及校址變遷進行考證的興趣。\u0001

現在的蘭州市七里河區阿幹鎮曾經隸屬於皋蘭縣,這個已經衰落的工礦古鎮,不僅有久遠的採礦和陶瓷工業的興衰歷史,也伴生著地方人文活動起落的滄桑。如今的阿幹鎮,在蒿草叢生的山坡上,在雜物沉積的河溝裡,在曲折蕭條的街巷間,在殘垣斷壁的庭院裡,當年都曾有過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的場景,殘留在老阿幹鎮人的記憶裡。一代又一代早期在阿幹鎮居住過的先民們,也許和我一樣對小學時代難以忘懷,在此把我的考證和回憶分享給大家。

一、 行臺衙門裡創辦的阿幹小學

根據蘭州市圖書館館藏文史資料“皋蘭縣新志人物列傳卷”記載,阿幹鎮小學始建於民國五年(1917年),學校的創建人華國文,是光緒年間阿幹鎮參加科舉考試並由地方保舉品學兼優的貢生,呈送學政會同巡撫考試選拔的“優貢”。他曾經在蘭州城裡劉爾炘創辦的興文小學當過校長,還主持過惟救工廠。民國五年(1917年)他發起並聯合本鎮鄉紳創建了傳授新學的民辦阿幹鎮小學。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老年時代的華國文

\u0001據皋蘭縣誌記載,初辦校址是清末阿幹鎮的“行臺衙門”舊址。1946年我剛上小學的時候,阿幹鎮中心小學就在當年阿幹鎮最熱鬧的鋪灣子對面,那是阿幹鎮唯一的一座三進四合庭院。每天上學走到鋪灣子街上,就看見河對面幾棵老樹下的校門和白色的圍牆,牆上的八個圓圈裡寫著《禮義廉恥忠孝仁愛》八個大字。走過了西溝橋頭沿河岸右拐走進校門,長長的甬道右側小門分別通向前後庭院,這裡是阿幹鎮面積最大的古建築,應該就是皋蘭縣誌裡說的清朝的行臺衙門。前院是老師的辦公室,後院共有七八間教室,聽說中間的殿堂裡還供奉過孔子像。走出了後院,旁邊西溝河岸邊的空場地就是學生上體育課的操場,面積約有400米見方,操場上還有個木板釘的籃球架。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1949年前阿幹鎮小學 (行臺衙門舊址)模擬圖

1950年學校搬遷到龍王廟後,這座庭院曾經作過阿幹區公所、衛生院等。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後,這座四合院就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如今,站在鋪灣子隔河相望,廣告牌遮擋了大部分視線,對面是一片彩鋼板房和破舊民房,原來的古建庭院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了××傢俱城的廣告。\u0001

走過我曾經每天上學必過的西溝橋頭,校門口那個木結構二層樓的雜貨店雖然已經笈笈可危,卻還原汁原味地矗立在原地。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二、 龍王廟上的阿幹小學

1950年,因為學生人數增加,阿幹鎮小學搬遷至鋪灣子南山坡(老爺山)上坐南朝北的龍王廟。龍王廟原是阿幹鎮百姓天旱求雨的地方,由兩級平臺組成,上面一級平臺上的廟院較小,廟院上殿裡供奉著龍王爺的泥胎雕塑,曾經做過我們的教室。兩側的廂房是老師的宿舍,下房是高架起來木結構的弧形迴廊,站在那裡,阿幹鎮全貌盡收眼底。\u0001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長廊平面圖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古建築長廊模擬圖


龍王廟下面一級平臺比較寬闊,沿著平臺周邊蓋起了十多間磚木結構平房,成為老師辦公和學生的教室。教室的窗戶是用紙糊的,每個教室有一個火爐,學生們輪流值日,早早起來去生火取暖,仍然暖和不起來,很多學生腳後跟長了凍瘡。1950年冬季掃盲運動時,這些教室晚上就是不識字的婦女們上課識字的地方。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戲樓

平臺中部有一座戲樓,原來是蘭州和外地來的戲班子在阿幹鎮唱戲的戲臺,阿幹鎮小學搬來後是學生們開會演節目的地方,也是阿幹鎮召開群眾大會的主席臺。1951年在這裡舉辦過阿幹鎮人民悼念任弼時逝世大會,批判一貫道大會,科學知識普及宣傳大會等活動。

1952年我小學畢業進城上蘭州中學(一中)後,再也沒上過龍王廟。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從北京回阿幹鎮時,迴廊和戲樓已不見了。聽說龍王廟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大鍊鋼鐵時被拆除,現在,原來的校址已成為民居院落,隨著人口減少,大部分房屋也已人去房空,滿院蒿草,徹底荒廢了。\u0001

三、 早年小學生活的回憶

阿幹鎮小學最初由地方鄉紳們組成的董事會管理,華國文為董事長兼第一任校長,後來他進城在興文學堂任教習、在惟救工廠主持實業時,由大煤山稟生劉堯富接任校長。早期的民辦阿幹小學在二三十年時間裡,為阿乾地區培養了許多學生,為蘭州甘院附中(現蘭州一中)、志果中學(二中)、西北中學輸送了一批學生,有的還成為阿幹鎮最早的大學生。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上世紀40年代,阿幹鎮小學成為公辦的阿幹鎮中心小學,學生來自阿幹鎮及附近的山寨、大煤山、和尚鋪等坪嶺山區。中心小學校長由政府派出,除了聘用本土中學畢業生當教師外,更多是教育部門派來的蘭州城裡和外省口音的老師。解放前一年,有一位學生們很喜歡的外地老師被抓走了,聽說在他的住房裡搜出了共產黨的報紙。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阿幹小學的本土老師多是從阿幹小學畢業後進城上過蘭州中學、志果中學或西北中學的中學生。在阿幹鎮小學當過教師的本地人有李茂、馮榮貴、王璉、王尊賢、王尚賢、晏祖壽等。還有從蘭州城裡調來當教導主任的王敬文。老師們教課很認真,王璉給我們上圖畫課,都是提著前一天用彩色粉筆畫在小黑板上的畫讓我們臨摩。除了教學以外,每年春暖花開及秋色漸濃的時候,學校還經常組織學生們“遠足”。在鼓號隊的引領下,大家捲起褲腿兒,揹著水壺和夾著鹹菜辣子醬饃饃的書包,打著旗唱著歌,在山林茂密的石佛溝等風景秀麗的山溝裡野餐。嘩嘩流淌著清澈的阿幹河,片片鳥語花香的農田菜園,兩岸翠綠茂密的山林,大大開拓了學生們的視野。

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國文課的第一課的內容至今還記得是“來來來,大家一起來上學,去去去,大家一起去遊戲”。記得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學校操場上還搭過戲臺,點上汽燈,召開聯歡晚會。有一次演出節目是個兒童劇活報劇“禮義廉恥”,我在劇中飾演了拾金不昧的“廉”字情節角色,具體內容已不記得了。

四、 阿幹鎮小學校址的變遷

上世紀六十年代,政府投資在中街阿幹河西岸邊異地新建了三層教學樓,阿幹鎮小學第三次搬遷到新校址。50後至80後出生的孩子們,在這裡度過了他們的小學時代,他們一定也有著對他們所經歷的那個時代小學啟蒙生活的許多記憶,雖然內容不同,但一樣值得懷念,值得回憶。

本世紀初,隨著阿幹鎮煤礦和陶瓷業的衰落,阿幹鎮的居民大多數陸續搬遷進城了。現在走進這個舊校址,這裡已改造為七里河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了。

\u0001

五 現在的阿幹小學

經過多方打聽,得知阿幹鎮小學並未被撤消,聽說搬到了高林溝糧站附近。為了追尋阿幹小學的蹤跡,今年八月,我再次去了一趟阿幹鎮,終於見到了魂牽夢繞的母校。

正值放暑假期間,學校大門緊閉,操場正在施工,新建漂亮的教學樓頂上豎立著“阿幹小學”四個大字。

向值班的張老師說明來意後,他熱情地給我開了門,在門衛室裡交談起來。以前這裡是阿幹鎮煤礦子弟小學,後來屬地化改為阿幹鎮小學,教育資源整合以後定名為阿幹小學,是附近四個學校的中心學校。交談中得知張老師的父親是最早來到阿幹鎮煤礦負責教育的,籌辦了煤礦職工子弟中學和小學,也是把終生獻給了煤礦的教育管理工作。

尋訪百年老校―阿幹鎮小學 口述   華遵孟 圖文編輯 華越


\u0001

望著窗外褚紅色嶄新漂亮的教學樓,乳白色的圍牆欄杆和即將完成的綠色操場,心裡充滿了欣喜和感嘆。

阿幹小學從上世紀初期開始,為阿幹百姓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小學生。和我一樣的許多在阿幹鎮小學上過學的老人們,沒有忘記塵封的歷史,都在懷念著學生時代的美好生活,對她寄託著深厚的感情。每當回到阿幹老家,總要尋訪一下當年上學的地方,像“說古今”一樣向後輩們述說一番當年的“阿小”學習生活,感嘆著歷史的滄桑變遷。

阿幹鎮小學現在已步入102歲,可以稱為七里河區的百年老校了。儘管阿幹古鎮已經逐漸衰落,但是培育下一代的教育硬件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相信一切會變得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