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短板求創新!嘉善經開區產城融合話變革

破短板求創新!嘉善經開區產城融合話變革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訴求,開發區已經步入嶄新發展階段。

新時代的國家級開發區應該堅持怎樣的發展路徑?國開必須更加註重園區經濟與城市經濟相融合、對外開放與改革創新相統一、政府引導與市場引導相結合,以更大力度破解發展瓶頸、增強發展動力、提升發展內涵。這樣的發展路徑不約而同地指向了一個詞:產城融合。

“以前跑出企業,在開發區連個公共廁所都找不到”,這是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員工的一句調侃,這樣的調侃恰恰戳中了區域發展的一大“短板”,配套服務功能的缺失。隨著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嘉善經開產業新城的破土建設,開發區產城融合建設已經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破短板求创新!嘉善经开区产城融合话变革

一問:開發區產城融合建設規劃佈局如何?

11月29日,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正式開工奠基,該項目由中國金茂開發運營,主要位於楓南村,規劃範圍約為17平方公里,與上海金山區楓涇古鎮無縫連接。作為嘉善縣接軌上海的門戶,該新城主要圍繞基建改善、公共配套、產業創新、城市提升四大板塊,打造一座集城市配套、智慧產業、生態宜居於一體的智慧新城標杆。目前,項目已經引入惠靈頓公學等優質教育資源,品牌酒店、文化藝術中心、商業中心等高端配套今後都將在此集聚。

嘉善經開區東有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南側嘉善經開產業新城也已經開工建設。嘉善經開產業新城區域面積約為4.3平方公里,東至東外環路、南至白水塘、西至丁諸航道、北至嘉善塘。該新城由華夏幸福建設運營,將依託原有城鎮基礎,以水為脈,打造“一核一環、雙軸多組團”的整體城市結構佈局,以惠民大道、世紀大道為基礎構建城市景觀軸、城市發展軸,通過科創環線將廣闊而均質化的產業空間和功能組團串聯為一個生動的有機整體,也將生態廊道引入新城腹地。區域將規劃建設生態公園、文體中心、商務酒店、學校等配套服務設施,結合優勢產業建設科創綠廊、創智街區等一系列亮點工程。

兩大項目著力破除的是開發區配套服務功能缺失的短板,正如中國金茂高級副總裁陶天海在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開工奠基儀式上所言,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將成為“產、城、人”在區域內融合、流動的樞紐,項目將全力打造長三角生態優勢轉化新標杆、綠色創新發展新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宜居新典範。

二問:產城融合建設能為當前區域產業發展產生怎樣的推動作用?

“產城融合建設對開發區部分區域產業的翻篇再建,將為新產業培育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嘉善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

嘉善經開產業新城位於惠民街道與縣主城區連接區域。連接區域內,產業層次低、基礎設施落後、功能服務配套落後的現狀使區域發展步履維艱。產業新城項目的建設就是區域產業的一次大蛻變。“未來,嘉善經開產業新城將繼續聚焦科技創新類產業,圍繞集成電路、生命健康兩大產業方向,打造集高新技術轉移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科創企業加速功能於一體的長三角瞪羚谷。”華夏幸福嘉善經開區域負責人表示。

目前,美時醫療、昀光顯示、探針生物、浙江圖元、古奧基因等8家企業集中籤約落戶嘉善經開產業新城,項目總投資近60億元。這些項目均呈現出高精尖、加速快、能級高的特點,是當下關注度極高的瞪羚型企業。以探針生物項目為例,該項目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付小兵等作為領銜科學家,計劃在嘉善設立國家級研究中心——國家生物醫學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嘉善分中心,項目達產後其噴射式止血系統、殼碘加膠原、軟骨幹細胞材料等產品的年產值在3億元以上。

一邊是面向未來的創新產業高度集聚,一邊是為創新人才集聚創造極佳的硬件環境。“優秀人才引進難,留住更難”,這是開發區許多科技企業發展中遇到的一大難題,而這樣的難題隨著產城融合的推進也在逐步破解之中。

高端社區、商務配套、教育和醫療資源,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一系列極具國際視野的服務配套功能正在進一步完善之中,這將使該區一大批科技企業獲益。“以前,企業的技術骨幹生活工作是嘉善和上海兩邊跑,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讓企業部分管理技術人員有了在這裡落戶的想法。”格林策巴赫(嘉善)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三問:產城融合將為開發區(惠民街道)未來發展帶來怎樣影響?

通過上海之窗·智慧科學城、嘉善經開產業新城項目的打造,一個欣喜的發展新貌正在逐步展開,楓南村、張匯社區、橫涇橋社區……一個個原本屬於惠民街道的行政區域正逐步走上開發區的發展前臺,開發區與惠民街道融合發展的全新氣象已經露出端倪。

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發區核心區域面積不過30平方公里,與全省其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相比相距甚遠,土地資源的瓶頸也在進一步要求功能區與行政區的融合發展。

功能區與行政區的融合發展,著力發揮的是“1+1>2”的功能優勢。隨著融合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發區發展資源、機制體制、產業佈局的新優勢將得到進一步彰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