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快樂,最終源自精神上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最終源自精神上的快樂


每個人都希望追求快樂,但快樂要從哪裡來?

有人以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快樂;

有人以為享受吃喝玩樂、佩戴羅綺珠翠、保持玉貌身頎才是快樂;

有人以為豐衣足食、名利雙收,就是快樂……

但是,這些都有消失的一天,真正快樂究竟從哪裡來呢?

以下四點意見提供:

第一、快樂從尊重中來。

《大智度論》說:

“視他婦如母,見他財如火,一切如親親,如是名等見。”

人我之間,多一分尊重,便少一分侵犯;多一分慈悲,便少一分爭執。

在相互尊重包容中,心地增加了善美,待人對人、看事處事,自然多一分柔軟、和諧。

生命中增添這許多善因妙緣,人生自然也能增添快樂自在。

真正的快樂,最終源自精神上的快樂


第二、快樂從服務中來。

社會上,有的人在福利團體中奉獻己力,有的人四處賑濟救災;

有的人義務施診,有的人從事小區環保,有的人照顧病苦老人;

以一分無所得的心為眾服務,不僅為人間帶來溫暖,也為自己增添生命的價值。

誠如美國總統林肯所言:“服務是一件樂事,也是人生最高貴的品格。”

凡事以服務為出發點,但求他人利益,必能從中獲得快樂。

第三、快樂從勤勞中來。

有云:“鳥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勞”,勤勞不僅可以美化人生,更能為我們帶來快樂。

《長阿含經》中,佛陀叮嚀弟子:“若不計寒暑,朝夕勤修務;事業無不成,至終無憂患。”

因為勤勞,事務能達成;

因為勤勞,為人必厚實;

因為勤勞,人生能積極樂觀。

做事若肯勤勞,快樂必定常伴左右。

真正的快樂,最終源自精神上的快樂


第四、快樂從禪心中來。

心如工廠,可以製造歡喜快樂,也可以製造煩惱、憂愁。

現代人的生活,普遍以追求感官刺激為快樂,因此快樂是短暫的,甚至帶來苦惱。

倘若有了禪心,面對善惡、是非,就能轉化境界,增添人我和諧。

有了禪心,凡事就能以方便、融通行之,卻不失原則,做起事來,歡喜、禪悅;

與人相處,幽默、喜悅。擁有禪心,才是快樂的來源。

世間上,有人追求物質滿足,然而外在物質容易變化,痛苦隨之而來。

真正的快樂,應是精神上的充實。

你尊重他人、服務大眾、勤勞奮起、禪心生活,快樂就能在內心根植,久久不失。

©圖|源於網絡

文|源於星雲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