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身邊總有家長在問,“為什麼讓孩子從小讀歷史?讀歷史真的那麼重要嗎?”

是的,很重要!

其實最近幾年,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界,都越來越重視歷史這門學科得,高考歷史佔分越來越大,《國家寶藏》等節目大受好評都是例證。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著名教育學家希利爾曾經說過:歷史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底蘊與基石。

從小被歷史喂大的孩子,見識更廣,眼界更寬,格局更高,思辨和判斷能力也更強。

在日常的談吐舉止中,也會高出同齡孩子一截,往往能夠展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氣質。

著名作家馬伯庸,就曾經被一個8歲小姑娘所展現出的歷史素養而震驚到。

在歷史博物館中看完葡萄紋銀花鳥香囊之後,小姑娘竟然和他侃侃而談馬嵬坡的故事,甚至還知道“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的八卦。

這讓馬伯庸不由直呼: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秦始皇陵博物館的一級講解員韓東紅老師,曾經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她在畢業後懵懵懂懂地考進了博物館,當時只覺得是一份工作罷了。直到培訓時,她看到了兵馬俑。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那一刻,她什麼都聽不到了,耳邊嗡嗡的,看著眼前成千上萬的兵馬俑,她不知怎麼竟突然湧出了眼淚。

這種莫名的悸動一直持續了一個月,她才慢慢平復下來,可以開始平靜的講述兵馬俑的歷史。

幾年後,美國強生的CEO來參觀兵馬俑。韓東紅負責接待,她把人領到了2號坑的看臺邊上,還沒開始講解,那位CEO竟然已經眼眶通紅。

他用英語說到:“讓我平息一下,這太不可思議了!”

韓老師說,那時她才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會對歷史感動,因為它實在太偉大了。

那麼讀歷史,到底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1.塑造孩子的世界觀

大歷史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的開篇便做了闡釋,再有知識的人,如果不瞭解本國的歷史,那最多也只能是一個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作一個有知識的中國人。


不懂歷史,在未來就會面對一個很大的問題——愚昧。

現在很多網絡上的鍵盤俠,都是未成年的小孩,互聯網給了他們發聲的途徑和機會。但是他們並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屬於自己的這份權利,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愚昧造成的。

瞭解本國曆史,並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懷有溫情與敬意的人,能夠明白不同朝代“治亂盛衰”的緣由,知道國家民族個體精神文化上的寄託。

這樣的孩子,至少不會用上帝視角狂妄而隨意地批判過去的得失。將現在的不足全怪罪到古人身上,如果不能做到這些,我們最終會遺失掉自己本國的文化,迷失自我。、

2.讓孩子保持思考的習慣

幾千年來,中國並不是沒有遭遇過天災人禍,但我們依然安安穩穩地過活了幾千年,到底是什麼,讓華夏文明延續至今?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不同的孩子可能會發現各種答案,也許是從歷史故事中,那些他們喜愛的人物身上,也許是令他們印象深刻的典故中,他們都會漸漸尋找到支撐精神的力量在何處。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在人生早期階段學習中國歷史,能夠提前為人生備好經驗,開闊格局,拓展視野,從容面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未知世變。

歷史的魅力就在於所有荒誕奇妙的故事都真實地發生過,那些成為傳奇的人物都切實地存在過。

讓孩子潛移默化地以古為鑑,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中獲得認識、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在他的心中留下一個概念:每一種“結果”,都會受到曾經的“選擇”帶來的影響,需要自己去承擔這份責任。


3.培養嚴謹的思維能力

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也能發現決定事物走向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也很複雜。

學會下判斷前需謹慎思考,就能慢慢地讓孩子具有全面瞭解信息,思考和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那麼如何讓孩子有趣地讀史呢?

現在國家正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革,不論是小升初、高考還是高考,對孩子的知識面要求都非常高。

孩子越熟悉歷史,肚子裡的知識、典故和素材也就越多,應對文科考試中的閱讀、寫作題都更有優勢。

還有,讀歷史能培養孩子全面分析事件、理性看待事物的思辨能力。

而這種能力恰好是學好理科知識的基礎能力。所以啊,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歷史學習。

但現在市面上的歷史書大多厚重而枯燥,孩子根本讀不進去,很難對歷史產生興趣。

每一個學歷史的孩子,都有一個艱難的背書過程:打開歷史書,千頭萬緒不知從何看起,遂放棄。尤其是亂世,那更是難以理清。

比如五代十國,你瞭解嗎?一團亂麻。但該記的還是要記,該考的還是要考。


如果換一種講法呢?

今天給你們推薦一套我近期物色到的,非常出彩的歷史書——《History of China,我們的歷史》,圖文全部針對低齡兒童設計,生動、有趣、好看,輕輕鬆鬆學歷史就選它了!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這套書由原故宮博物院副院主編,是我看到的第一套針對3~8歲兒童的百科體、斷代體歷史啟蒙書。

Part.1 超強的專家陣容

最強主編: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陳麗華

陳院長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故宮研究院明清宮廷技藝研究所所長,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中國文物學會漆器琺琅器專業委員會會長。

火遍全國的《故宮日曆》就是她寫的。

由她擔任主編的這套歷史啟蒙書,內容的權威性和準確性絕對有保證。


Part.2 書的內容和特點

這套書是精心

為3-8歲的兒童打造的歷史啟蒙書,不論是從書的內容,還是編排設計都特別好。

書的內容準確權威,知識系統全面,而且針對孩子設計又兼顧得簡單有趣。

套裝一共包含11本書,分為兩塊:

其中10本分別講述從上古時代講到清朝晚期全部五千年的歷史變遷。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1. 架構完整,斷代體兒童史書薈萃上下五千年歷史精華

在史書的編寫中有一種專門的作品名稱:斷代體。斷代顧名思義就是以朝代為斷限。這種作品是事件介紹的很詳細,但時間跨度短且不連續地記載朝代歷史。

這套歷史啟蒙書就是斷代體的歷史書籍,前後用10本書,按朝代劃分,串聯起上下五千年的通史。分別是:


《夏·商·西周》《春秋戰國》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國》

《宋》《元》《明》《清》


完整的架構體系,讓孩子思路清晰,不混亂,打通曆史脈絡,每個朝代都清晰的講解了始末興衰的更迭過程,這中間包括經濟的發展、文化的進步、戰爭的爆發、明君和姦臣的鬥爭等歷史的演進。


不枯燥、不單調,從一個個歷史“小場景”中找到趣味,輕鬆閱讀。


以《春秋戰國》這本為例。


春秋戰國,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講解五位霸主各自的一生,七個國家不一樣的興衰。為孩子講述東周500年間的諸侯爭霸史與諸子百家間的故事。


從目錄上就可以看出,這段歷史時期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書從東周開始一直講到秦國崛起。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最開始這一節叫”東周的天子“沒面子”。


整個一節通過“兒子是信物嗎?”、“丟面子的王”、“叔侄之戰”等6個歷史事件,向孩子講清楚周天子怎樣一步步從擁有權威的“天子”到最後權威盡失的。


當天子權威盡散,春秋五霸登場了。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每個朝代的歷史進程都是由一個個或大或小的事件的發展來推動的,有很多名留史書的著名事件,這些著名事件書裡都會講。


比如春秋戰國裡著名的管仲改革。這本書裡並不用“管仲改革”這種專業的詞為標題,而是用更易懂“一代名相”為題,用一組圖,來說明管仲的改革內容和作用。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4句話就概括除了管仲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作為,最終輔佐齊桓公成為第一霸主。圖裡還寫了他說的名句:“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以史為鏡,不僅學古人的品德和智慧,也是積累中華文化的典故詩句,為寫作儲蓄素材。


2. 內容豐富,百科體兒童史書包含超2000個各類知識點


低幼歷史絕不該只有一個個“成語故事”。這套書雖然是給3-8歲孩子設計的歷史童書,但是知識含量卻一點不含糊。


整套書有超過2000個知識點,人物、經濟、政治、發明、國寶、戰役、節日、英雄、民俗,關於歷史的各種知識應有盡有。


像《春秋戰國》這本中,將春秋戰國的文化、戰爭、名人、生活、見聞、典籍、節日等一本全概括。


比如我們現在過的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在春秋戰國這本中,就講了清明節的由來。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因為相傳清明節與他有關,所以通過配套的圖文,接著講介子推與清明節的故事。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最後展示清明的習俗,掃墓、踏青、插柳、吃青團等等。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還有介紹當時人民的生活。


春秋戰國時期,手工業、商業迅速發展,城市興起,出現鐵局,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了。


書裡用跨頁的大圖展示當時的社會面貌,在圖中各處用文字標註出這個時代人們生活的面貌。


能看到發達的建築、毛筆的進步、大量的奴隸出現、染色工藝進步等等。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此外書裡穿插有各種各樣有趣的小知識。有服飾的知識,像《三國·兩晉·南北朝》裡,講三國時期的服飾的款式、顏色。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像在《秦·漢》這本書裡,還講了我們現今怎麼來修復兵馬俑的。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清》這本里特意講了皇帝的女兒的稱呼,還很幽默的指出電視劇《還珠格格》的叫法是錯的。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3. 圖文全部針對低齡兒童設計,生動、有趣、好看


這套書的圖片和文字都根據3-8歲兒童的閱讀習慣精心設計。這個年齡段主要分兩個階段,3-6歲的孩子大都以看圖片為主,親子閱讀。6-8歲逐步開始進行自主閱讀。


首先這套書的插圖量非常大,一共有大約1600張圖片,所以書裡面的每一頁都有大大小小的卡通圖畫,而且文字佔比不高,這樣就降低了低齡的孩子的閱讀難度,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圖片的內容全部貼合文字,也在竭力向孩子展現中華文化的瑰寶。像下面這個,來自《宋》,表現的是北宋都城東京城繁華的商業。第一眼看這幅圖,就能想到繪於北宋時期的中國國寶級文物《清明上河圖》。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當孩子到6-8歲時,隨著認字數的不斷擴大,慢慢就可以開始結合文字進行自主閱讀。


書裡給生僻字都標上了注音。像《夏·商·西周》這本里,女媧(wā)、伏羲(xī)、倉頡(jié)等都在字旁標註了拼音。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那些複雜的朝代變遷,通常需要幾千字都難以理順的多國混戰,採用舉例子、配圖說明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而且書裡的語句、標題等用詞都是儘量通俗易懂、貼近生活的,摒棄生澀難懂的專業詞彙,並通過插圖裡的對話框來輔助說明知識點。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4. 參照歷史教科書精選內容,為孩子以後的歷史學習打好基礎


歷史目前是初中的必學科目,這套書在創作內容時,參考了人教版的歷史教材,從兩個方面來給孩子以後的歷史學習打好基礎。


作用一:擴展知識面、幫助理解、加深記憶


比如在人教版初一歷史教材裡,有對五代十國時期的描述。下圖就是教材。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可以看到關於中國十大傳世名畫的介紹只有25個字。那麼韓熙載是誰?夜宴請了誰?南唐跟唐啥關係?這畫怎麼就是傳世名畫了?


但是在《History of China我們的歷史》中,是這樣講述這張名畫的。


把“韓熙載夜宴圖”的創作過程像講故事一樣講述出來,孩子認識了一個聰敏機智的韓熙載,瞭解了五代十國時期南唐這個國家的處境和狀態,更收穫了一個難忘的歷史故事。


“韓熙載夜宴圖”不再是一個生澀難記的圖注,而是一段趣味盎然的故事。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History of China我們的歷史》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孩子瞭解更多教材上講了,但是並沒講透的知識,讓孩子在正式學習歷史之前,積累足夠的歷史“百科知識”,在應試學習歷史之前愛上歷史。


作用二:理清歷史脈絡


再看一個三國的例子。下圖就是教科書上關於三國的介紹,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孩子一定看得一頭霧水,曹操、漢獻帝、袁紹、孫權、劉備......他們都是誰?他們都是哪國的?誰和誰是敵人?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而《History of China我們的歷史》幫孩子把課本沒講的補全。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5. 精選故事做成音頻,好聽

這套書除了紙質書可閱讀之外,還附贈了一套故事音頻。音頻可以用來搭配書本閱讀,也可以單獨聽。

每本書6個故事,每個故事約100秒,10本約100分鐘。

馬伯庸被 8 歲女孩震驚:懂歷史的孩子可真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