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勇士》(Warrior)於2011年9月上映,並在全球範圍內廣受好評,很多影評人士均給出了對本片積極的評價。它講述了一對因為父親酗酒、家暴而離散多年、關係疏遠的親兄弟為了獎金參加MMA綜合格鬥比賽,經過在八角籠中互相搏擊、對抗,最後化解矛盾,找回親情的故事。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通過敘事,我們很容易看到它是一部“講述的體育精神,崇尚直面'慘淡的人生'的勵志電影",它感人至深,“家庭、愛和諒解”的主題顯得十分明確,但是如果我們越過其表象,從影片中的人物性格、貫穿全片的《白鯨》的暗示以及弟弟的逃兵身份去深思,不難發現三位主人公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情感及各自的信念存在衝突又存有共性,正如當今的美國文化一般。它真正向我們傳達是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導演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外強中乾”的反思、對戰爭的抵制以及對民族精神的喚醒。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外強中乾”的文化意識形態下是上層建築存在的憂患

對於湯米這個人物,表面上看他是一個無比剽悍的人物。他嘴硬,不苟言笑;他的軀體更硬,對痛苦看起來毫無知覺,這一切毫無疑問來自他痛苦的經歷。而他身上另外一個標籤則是憤怒,影片從頭至尾賦予了他猛獸公牛般的眼神。在格鬥中,他如行屍走肉般令人不寒而慄,在擊倒對手後,在轉身離開的時候毫無憐憫與興奮之感,而是徑直離開比賽場。以上是湯米性格特徵兩面性的一面,而另一面湯米卻沒有那麼剽悍了。湯米自始至終的眼神說明了一切:最開始是遊離恐嚇,然後是鬥籠內的憤怒與潰瀉,到最後的釋然,這種眼神我們似曾相識,無論是《指環王:王者無敵》中在前往末日山中的弗羅多·巴金斯,還是《槍王》中的張國榮,都有共同的眼神流露。這種眼神代表著崩潰的邊緣、預示著絕望、無助與惶恐。毫無疑問,湯米的內心是脆弱的,是需要救贖的。他強硬的外表不過是脆弱內心的護甲,而護甲越是強大便越無法敞開而得到救贖。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由此折射的美國文化也顯而易見。美國文化外表強大,無論從經濟、政治影響,還是科技、娛樂方面,均昭示著美國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的侵略性與鬥爭性。由此而引申出的美國國民意識以及文化在外在上看似強大而有侵略性。美國文化以個人主義為中心,強調自我與個人奮鬥,在逆境中選擇更多的是無謂向前而不是規避退縮。當既定目標被設定後,美國人很少會受制於其他因素。這一點從美國曆史上的對外政策就可以看出,數次不顧國內國際反對的戰爭與衝突,均顯示著這個國家的魯莽與剽悍。而美國人對於自己的文化屬性的看法也有如湯米的鐵拳,自信而又有些自負。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而我們提到湯米內心是脆弱的,是導演對“外強中乾”的文化意識形態下隱藏著富人巨大危機的反思。這一點也能在現今美國文化中得以體現,自“911”事件後,美國人感到不安,尤其是近20年間,美國無論在地區軍事衝突上還是在本國經濟發展上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些挑戰使美國人感到在美國強大的外表下,實則存在著各種隱患和躁動,一旦時機到來,便面臨著崩潰。這一點與湯米最終的倒下不謀而合。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小說《白鯨》的隱喻是故事的關鍵內核

這部電影拍攝於2009年,當時的美國正深陷伊拉克泥潭,這看似是部勵志片,實則有較重的反戰意味。《勇士》的內核潛藏在裡面反覆提及的一本小說《白鯨》,在梅爾維爾的小說中亞哈船長要找咬傷自己的白鯨莫比·迪克復仇,他不顧一切的抗爭著命運,甚至走向了偏執與瘋狂,仇恨填滿了心靈,追殺白鯨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意義,亞哈船長的名言是:“如果太陽羞辱了我,我也會反擊。”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戰爭不光摧毀生命還撕裂了人心,因為幼年的不幸和戰爭的摧殘,湯米成了亞哈船長的化身,種下了恨的種子,心中樹立的邪惡鯨魚是整個世界。他決絕介紹父親的道歉,拒絕哥哥的苦苦解釋。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當哥哥靠著頑強的意志力戰勝了強大的對手與湯米會師決賽的時候,無孔不入的媒體找到了湯米戰友的妻子皮拉爾,一直隱藏在湯米身上的秘密被揭開。他的戰友們在伊拉克戰場的一次空襲事故中全部犧牲,諷刺的是炸彈並非來自地方,而是來自美軍的誤傷。湯米經受不住打擊私自離開戰場,打MMA的目的就是為了贏取獎金作為給戰友遺孀的慰問。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埋藏了許久的秘密就此揭開,當戰友的遺孀在熒幕的另一頭哭泣,軍事法庭的人在外等著湯米打完比賽將他帶走之時,湯米在心底慢慢釋然。在愛的光芒下,他終於浴火重生,走了出來。其中對於反戰的意味不言而喻。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堅韌不拔的“美國精神”是美國文化的化身

與湯米相反,作為兄長的布萊頓,表面上是再普通不過的美國平民大眾,他是高中教師,無論在體力上還是在天賦上都沒有過人之處。他表面上性格儒雅,從不好勇鬥狠。在鬥籠內的表現也有如他的身份,尊重對手、憐憫對手並善用智慧。但是這個有著平靜外表的家庭男人卻有著一顆堅忍和強大的內心。當面臨生活的窘境和事業的挫折時,他選擇面對。在格鬥場上,他不似湯米那樣強壯、兇狠、冷酷,他所表現的是冷靜、睿智。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他對於勝利的渴望也能夠體現他內心的強大,他的教練在考慮是否讓他參賽時害怕的是他寧願被打死也不願意放棄。另外在面對最強大對手科巴的時候,這個物理老師在根本就沒有任何贏的希望的時候,仍舊選擇面對而不放棄。其實這強大內心力量的來源,可以用影片中的一句臺詞來詮釋,他的教練在最後一個回合開始前對他說:“你打不倒他,你連家都沒有了。”這一點可以說明自始至終使布萊頓堅持下去的是家庭的力量。這股力量足以戰勝任何強壯、兇悍的對手,甚至是一路所向披靡並使極具格鬥天賦的湯米最後也甘拜下風,並欣然卸下了“護甲”,與其冰釋前嫌。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如果說湯米的性格特點是美國上層建築層面的抽象文化寫照,那麼布萊頓的性格特點更能反映美國大眾文化的側面。而其性格特點的兩面性也代表了美國平民文化的兩面性特徵。美國人相信“小人物創造大歷史”,這一點已經深深烙刻到美國

大眾的意識形態中。由此可以看出,“小人物”本身具有的特點是具有兩面性的。一方面,美國大眾文化接受的是平民文化,他們沒有非凡資質,也沒有富足的背景,這一點為“美國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基礎,而“美國精神”也正是美國文化的化身。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另一方面則是美國國民對於“大歷史”的認知。眾所周知美國人關注自我以及自我的周遭條件,這是美國“個人主義”的精髓所在,而這種精神的力量來源就是我們要討論的另一方面的關鍵所在。正是這股內在的力量形成了美國大眾文化外在平庸與內在強大的對立統一,這股力量推動了美國文化的一脈相承,也決定了美式性格的形成與傳承。究其這股力量的根源,在本片中是顯而易見的,家庭、愛與諒解是所有兩面性衝突消解的關鍵。而本片所宣揚的主題正是這三者,因為我們所討論的內容的關鍵點在文化內涵,這三者作為美國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核心我們就不再贅述了。


《勇士》:體育精神表象下,是對美國文化意識形態的擔憂與反思


寫在最後:


電影明線中父子三人勇於拼搏的精神敲擊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喚醒了我們的內在力量,引起共鳴。同時電影暗含的反戰思想以及對“外強中乾”的上層建築文化意識形態表示了擔憂與反思值得我們去探究和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