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每個省份都有一個簡稱,就像一個代碼一樣,每個城市的車牌號碼第一個漢字,就是這個省份的簡稱。例如山西簡稱“晉”,河南是“豫”,河北是“冀”,北京是“京”,山東簡稱“魯”等等。別看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背後其實蘊含著很多文化,可以說是歷史發展的一個產物。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我們都知道,湖北簡稱“鄂”,但是很多人對鄂這個字的來歷比較陌生。湖北,古屬荊州,春秋戰國時為楚國核心區域,創造了燦爛的楚文化,所以湖北又被稱為“荊楚大地”,湖北文化風俗被稱為”荊風楚韻“,那麼湖北為什麼不簡稱“楚”或者“荊”,而是簡稱”鄂“呢?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嚴格意義上講,戰國時期的楚國為大國,地域廣闊,最盛時西至大巴山、東至大海、南至南嶺、北過秦嶺-淮河一線,儘管核心區域為湖北地區,但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湖南北部也是其重要地區,當時只是楚國的都城的湖北,而國土面積遠超如今的湖北。所以湖北不能完全代表“楚”而簡稱“楚”。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不能叫“楚”,那簡稱“荊”也不錯啊,畢竟“荊州”也是古九州之一,名氣夠響亮,比如河南簡稱“豫”,河北簡稱“冀”,都是由“豫州”“冀州”而來。荊州,曾為楚國國都400餘年,兩漢時期,荊州為十三刺史部(州)之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荊州的政治地位下降了,武昌逐漸成為湖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用一個普通地級市的作為全省的簡稱似乎也不太合適。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鄂,古國名,為湖北最早的古國之一,楚王熊渠滅鄂國後,封其子熊紅為鄂王,修築鄂王城,曾為楚國國都。秦滅楚後,設鄂縣,三國時孫權改鄂縣為武昌,此為武昌之名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歷史上,武昌、鄂州這兩個名稱曾多次交換,武昌縣曾長時間隸屬於鄂州。元朝開始,我國開始施行行省制度,元朝及明朝時期,湖北大部屬於湖廣行省,省治為武昌,清朝時期,湖北省設立,省治仍為武昌,湖北省開始被人簡稱為“鄂”。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由此可見,這個“鄂”字也是有很多來歷的,不是隨便起一個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典籍源遠流長,每一個方塊字的背後,其實都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如今的湖北省下轄12個地級市(其中一個副省級市)、1個自治州、4個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共有25個縣級市、36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常住人口5917萬人。2019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5828.31億元,順利邁入4萬億門檻,如今的發展也是勢頭很猛。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湖北省簡稱“鄂”,為什麼不是“楚”或者“荊”呢?


你還知道哪些省份簡稱的來歷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