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只是一味的模仿,治標不治本,可能更讓你手忙腳亂

交易是一個系統工程,凡是告訴你,只要緊抓止損就夠了,或者做好資金管理就行了等等,其實在我看來,要麼是他不善言辭,要麼就是他在敷衍你。

我是一個比較喜歡思考的人。時常想,交易成功的秘法在哪裡?凡事都是有方法,或者有捷徑的,我說的捷徑不是最快,但一定是直線到達你的目的地。

首先要了解自己。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很多時候,有一些立志在交易上有所建樹的操盤手,其實一開始都不瞭解自己,就那麼昏昏沉沉,人云亦云的,隨大流趕時髦的去選擇了一種交易方式,進入這個市場。

人家做炒單實現屌絲逆襲,他就跟著炒單;人家做動量打突破發家致富,他就跟著去做動量打突破;人家價值投資,他就價值投資等等,虧損失敗了,就接著換一個方法,如此週而復始......

不僅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生命,也白白付出了很多金錢資本。

所以,在我看來,捷徑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可是,如何瞭解自己呢?

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習性,是顯而易見的,自己必須清楚的。比如,急性子的人做不了長線趨勢。這是性格所至。

錢太少做大趨勢也沒用啥意思。你就十萬八萬,去做啥大趨勢啊,哪裡有資金管理,哪裡能接受得了試錯成本的損耗,還沒有說時間成本呢,等等。長期養成的性格習性個性,這個無所謂好壞,只有適應不適應市場。

每個人的業力也不盡相同,你周邊的人物環境,境遇和狀態多不一樣的。我認識的剛進入這個市場的,有的帶幾百萬進來,開始試錯和學習,而有的進來就是負債交易,他們的心理狀態能夠一樣嗎?

面對同樣的市場波動,使用同樣的交易手法,能產生相通的結果嗎?

既然不一樣,那麼在交易的方法選擇上,自然不能去一味的模仿……硬是要趕鴨子上架,想必沒有幾個鴨子能適應架子上的矗立。

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佛在世的時候,當場宣法,立刻就有人開悟並且證得阿羅漢果。可是現在那麼多培訓和教育課程,為啥有人去聽了,卻沒有多少收穫和改變呢?

02

在我看來,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那些成功都太顯著了,越是快速成功和顯著的交易方式,往往適應面都很窄,適應的人群都少,所以難以適應你,當然,你也可以去改變自己,去適應交易方法。

第二,有教無類。傳授你方法的人並沒有描述清楚方法的全貌,而是隻說明了一部分內容。

凡此種種,關鍵的是對症下藥,找到合適自己進入這個市場的切入點和方法。

交易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在窄的一條路走上走的遠。所以,很多人去模仿,那些一年數十倍上百倍的交易者,更加難以獲得成功。

100人模仿,可能就幾個人才能獲得一點成功,因為你是模仿。過江之鯽,浩浩蕩蕩,飛蛾撲火式的學習和努力,結果卻讓人唏噓不已。

如此模仿,能成功的那少數人,其實更多的是改變了自己,被交易方法所駕馭,而並非自己駕馭了一種交易方法。這種成功,我真的難以用成功來描述。因為,這也許並不是你的初衷。

對於大多數個人交易者而言,一個人孤獨的在戰鬥。什麼都要自己幹。要做到面面俱到,所以交易所要涉及的內容就要儘可能的少。

這也就視為什麼很多的個人交易者都是在短線交易上獲得成功更加容易一些。這個大概就是客觀條件所制約的結果吧。而長線交易者,多數私募基金都是團隊化工作和分工,解決了各方面的問題,從而更容易獲得成功。

認識了這麼多的問題,我們接下來如是做便可捷徑步入交易成功者的行列:

1.你要認識自己的個性。

2.必須有一個具備善知識的人,心甘情願地把他的交易方法和理念告訴你。

他掌握的方法越多越好,那樣你就能最短的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十八般兵器,不用樣樣都會,只要一樣得心應手,便可傲視群雄。

不用都要去修煉什麼降龍十八掌,若是把降龍十八掌當初傳授給段譽或者虛竹,想必也沒用什麼威風可言了吧。

3.即使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交易方式,也要勤加練習,不斷的積累自己的能力。

期貨只是一味的模仿,治標不治本,可能更讓你手忙腳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