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的門道:74.5%的京滬律所都偏愛這50個字

作者丨董鼕鼕

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

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

創建一家律所,與創建一家公司一樣,一個標識性的起點,就是為它起個方便傳播的好名字。

起一個好的名字,有多少重要呢?

《聖經》箴言中說:“寧擇好名,不選巨財。”

《道德經》說:“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定位》之父特勞特先生說:“品牌名稱和它的定位一樣重要,也許比定位還重要。”

《淮南子》說,昔,倉頡作書,天雨粟,夜鬼哭。

名字是連接人和世界的渠道。我們的祖先發明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一個給萬事萬物命名的過程。這命名的過程,就是他們認知世界的過程。

筆者利用公開數據,對當前京滬4524家律所進行了關鍵字檢索(上海全市共註冊律所1668家,北京現有註冊律所2856家),發現一些有趣的事兒:

超過74%的京滬律所名字中,都含有以下50個高頻字。

取名的门道:74.5%的京沪律所都偏爱这50个字

這個50字,取出一字“卓”做為標題,7字一行,排7行,排列後讀起來還挺順口:

《卓》

中天京華海德東

達和國信博安誠

君恆公正方嘉泰

大道金通法澤明

元理平江尚高凱

永山潤銘漢源衡

浩同建世創一眾

取名的门道:74.5%的京沪律所都偏爱这50个字

各位,您的律所名字有沒有出現這50字吶?估計大概率會被採用。

關鍵字的具體排名、頻次以及在全部律所中的出現頻次、概率,見下圖表格:

取名的门道:74.5%的京沪律所都偏爱这50个字取名的门道:74.5%的京沪律所都偏爱这50个字
取名的门道:74.5%的京沪律所都偏爱这50个字

值得一提的,前10個高頻字與4524家律所總數中之比僅為0.2%,卻在京、滬以及京滬總數合計中的分別佔比分別是:18%、26%、21%

50個高頻字,是律所總數的1.1%,這一數字,分別高達:74.5%、73.5%、74.2%。

為什麼中國律所扎堆偏愛這些字呢?仔細分析一下,這些為同行所鍾愛的字,皆遵循以下規律:

1

代表中國的典型文化特色。中、天、京、華、和、國、漢、清、眾、元、泰、浩、海、澤、嘉、大、潤、源等,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法的文化源遠流長,比如,“和”字就是中華民族儒家思想的一個核心詞。《說文解字》對和的解釋是“相應也”,三人吹笙,一人吹和。

這裡“和”的含義當是意味著天、地、人和諧統一,併產生和諧之美之意,後引申出“和為貴”的中華文化特色。

另外,中國偏愛水字偏旁,水利萬物而不爭,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

2

代表行業特性與價值追求。法、公、平、正、恆、衡、和、方、明、信、誠、同、達、通等,都是法律追求的核心價值觀。

無論是從古文化的含義,還是當代的社會核心價值觀,這些字被公認為有強烈的法律行業特性與價值。

就拿“法”本身來解釋,古字寫作“灋”,最早見於西周金文。字形由“氵(水)”、“廌(zhì)”、“去”三部分組成,“水”代表執法公平如水;“廌”就是獬豸,是古代傳說中一種能明辨善惡是非的神獸。法律的核心價值追求,明辯的是善惡是非曲直,維護的是同誠恆信,核心價值就是公平正義。

3

這50個字的發音,皆朗朗耐讀,聲音悅耳,通俗易記。

從音韻學統計,50個字裡開口元音作為韻母結尾的有21個之多(a、o、e、i、u、ü),開口元音作為韻母結尾的特色,就是韻母發音過程時,口腔肌肉最緊張,發音最響亮或雋永清新。剩餘的29個字,韻母以-ng結尾,-ng是後鼻音尾韻母,特點是舌頭後部高高隆起,舌根盡力後縮,抵住軟顎,口形較開,因此發音口鼻共鳴,渾厚響亮。

取名的门道:74.5%的京沪律所都偏爱这50个字

當然,除了以上三個原因之外,大家樂意取這樣的名字,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從眾心理,律所創始人在起名字時,容易得到暗示,圍繞市面上已經有的名字打轉,甚至還有搭便車之嫌,這一切成了打不破的魔咒,同行的名字極容易撞上相同的字。

很多新創律所的主任們抱怨,律所名字在司法主管部門核名非常之難,有時幾十個上甚至上百個字,都無法核准,導致他們核定的名字並非所中意的那款,很多律所就在取名字時就由仔細到隨性。

其實,熟悉行業核名門道的,應該都知道,司法機關係統在核名時,除相同字形查重外,發音也要避免同音字,這也是“deheng”、zhonglun”的前車之鑑,造成發音區別度的困擾。

而漢語拼音一共有23個聲母,24個韻母,全部拼音組合不過三四百個,又加上行業對發音、字形、字義、字數(一般95%的律所喜歡兩個字的名字)的偏愛,就極易使用這50個高頻詞。

取名的门道:74.5%的京沪律所都偏爱这50个字

之前,在筆者一篇文章裡,講過如何給品牌起一個好名字。一個好名字至少包括以下特點:

1

個性化與標識性:律所的品牌名字代表定位的核心。既能體現行業與團隊特質,又能區別於其他機構。

2

音韻上好聽好記:使用爆破性強的元音或者鏗鏘上口的名字,特別是押韻的,容易被人記住,比如“阿里巴巴”。切忌拗口!

3

有暗示性:指名字中暗示著行業或產品特點,容易讓人聯想美好、正義的事物。比如 “理財通”暗示著與錢有關。

4

有文化創意:就是對以上三點的綜合要求與提升,也就是說,在音、形、義方面,還要研究字的歷史沿革,不但研究《說文解字》,還要研究《周易》文化,要有不俗的解讀,耐人回味。

綜上看,律所起名字,還真是一門學問。為了讓律所更具有標識性,取名的視野一定更開闊一點,繼續向浩瀚的經史子集裡汲取靈感。

安倍晴明說,名字就是最短的“咒”。茲事體大,不得不察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