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州石首市最南端的一個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石首市,是荊州市所屬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而在石首市最南端有一個鎮,呈狹長型嵌入湖南省的版圖中,這就是團山寺鎮。

湖北荊州石首市最南端的一個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團山寺鎮:重要的邊貿口子鎮

團山寺鎮,版圖面積66.86平方千米,人口2.6萬,下轄18個村和1個社區。團山寺鎮呈狹長型,整體被湖南省三面包圍。位於兩省四市四縣的結合部,分別是湖南嶽陽市華容縣、湖南益陽市南縣、湖南常德市安鄉縣和湖北荊州市石首市。因此團山寺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湖北荊州石首市最南端的一個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團山寺鎮距離石首市區15公里,華容縣城20公里,省際邊界長達32.1公里。

團山寺鎮,集鎮中心建成面積6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超過1萬人。近年來來隨著龍騰商貿城、團山新區、橋頭新區等建設,使得該鎮正成為湘鄂邊貿重點“口子鎮”。

鎮區西側有秦克湖,東側有沱江,一江一湖將鎮區夾在其中。

湖北荊州石首市最南端的一個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團山寺鎮:名稱的由來

從名稱看,團山寺是一個有山有寺的小鎮,而且是因寺而得名。

團山原名水滸山,因山在河中,四面臨水。清朝時期,有人在山上建有一座廟,後有文人經過,在廟上題字“團山寺”。從此水滸山,又叫團山。而團山寺鎮也因為此寺和此山而得名。

湖北荊州石首市最南端的一個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由於三個字的名稱有點複雜,當地人更習慣於簡稱“團山鎮”。

團山寺在歷史上是個大鎮,抗日戰爭時期還做出石首的縣城。1987年,原團山區改為團山寺鎮,並分出部分區域成立了高陵鎮、久合垸鄉和高基廟鎮。據此來看,整個石首長江以南區域大部分都屬團山。

團山寺,還產茶葉。六虎山生態園,位於鎮西。因此山所產茶葉形似六隻幼虎,而得名“六虎山”。

湖北荊州石首市最南端的一個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團山寺:以綠色農產品為特色

團山寺鎮內,河流湖泊眾多,擁有天然淡水湖2.8萬畝。又地處江漢平原、長江之濱,發展生態綠色農產品得天獨厚。

團山寺積極發展麥稻、蝦稻、油稻等立體混種模式為主,養殖螃蟹、龍蝦等水產品,還盛產茶葉、太空蓮、豆瓣醬等特色農產品。全鎮現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

湖北荊州石首市最南端的一個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團山更是創造了鴨娃稻共生模式,打造出了鴨蛙再生稻米、鴨蛙稻紫米酒等國家有機農產品。六虎山所出的石首綠茶,榮獲湖北省著名地理商標。

去年年11月,作為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100個鄉村文化活動之一的“萬人紫米餈粑節”石首市團山寺鎮隆重開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擴大了團山特色農產品的優勢。

湖北荊州石首市最南端的一個鎮,有“一腳兩省、雞鳴四縣”之譽

一座安靜、美麗的小鎮,有山有水的小鎮——團山寺歡迎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