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重大項目更要跑在“搶趕補”的前面

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雙勝利,關鍵就是要把時間搶回來、把進度趕上來、把損失補起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重大項目既是“穩定器”,也是“壓艙石”。因此,重大項目的復工復產更要跑在“搶趕補”的前面。

觀點|重大項目更要跑在“搶趕補”的前面

來源網絡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表示,截至目前,全國重點項目復工率達到79%。其中,南方地區重點項目復工率已達到93%。京沈高鐵、商丘至杭州高鐵、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引江濟淮工程、雲南滇中引水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項目正在抓緊施工建設。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鏈長、帶動力強的重大項目的復工復產,無疑為經濟注入強大“引擎”。

冬奧工程的順利推進關係到“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承諾的兌現,廣大冬奧人喊響“任務不減,標準不降”的誓言,與疫情戰鬥、和時間賽跑,做到防疫、施工“兩不誤”。截至目前,北京冬奧會北京賽區、延慶賽區正在施工項目25項,其中24項工程有序復工,復工率達96%。

任務不減、標準不降、目標不變,錚錚誓言從重大項目復工復產現場不斷傳來。從誓言中我們讀懂,在危機面前保證品質、堅守品質的強大動力,凸顯建設者們對於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強大信心。我們始終堅信,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只要我們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就能夠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每一個重大項目都承載著極其重要的使命,比如京沈高鐵,是一條連接北京市與遼寧省瀋陽市的高速鐵路,是“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比如京雄城際鐵路,是承載千年大計運輸任務、支撐國家戰略的重要幹線,對於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支撐建設雄安國家級新區具有重要意義。它們的“任務不減、標準不降、目標不變”,必然為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實現奠定重要支撐。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鬥爭有兩條戰線,一條是疫情防控第一線,另一條就是科研和物資生產,兩條戰線要相互配合、並肩作戰。”重大項目連著產業鏈、生產線,連著一項項科技發明,事關行業發展和國家整體建設規劃,可以說是“另一條線”的突出方面,這也意味著,在已經取得不錯復功率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做足精準文章,努力實現應復盡復,應開盡開。

重大能源項目加快復工開工,為穩投資持續“加碼”,電網千億元重大項目開工復工,全力服務“六穩” ,按下“快進鍵”,長沙1054個重大項目開復工,從重大項目的“搶趕補”中,我們更加堅定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信心和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