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危機中如何自救?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復工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每個人可能都在想,我可以做什麼?

當有人問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陳春花教授該如何應對危機時,她這樣回答:“我不認為危機是可以用有準備的概念來理解的,當危機來臨時,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正確地認識危機。如何處理危機根植於企業的價值體系中,根植於我們的價值判斷中,危機既給人們帶來危險,也給人們帶來機會”。

如何認識這次危機?

陳春花教授新近出了一本書,叫做《危機自救》。在新書分享中,她說,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讓大家能夠在危機之中找到應對的策略以及生存的方式。

當我們面對危機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動作是什麼?

陳春花教授告訴我們就是要極速調整認知。

當危機發生,我們能不能真正地去了解危機的情形?能不能夠真正地去理解信息?可不可以讓自己與這樣一個危機環境有理性、清醒的相處關係?能不能夠讓自己真正地理解危機帶來的變化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陳春花教授將極速調整認知作為應對危機的第一個策略的原因,恰恰就是由於我們今天所面對危機的複雜環境和它的特殊性所決定的。

關於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陳春花教授做了四個方面的判斷:

1. 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國際環境更嚴峻

第一季度所產生的影響,所有人都感同身受,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影響,整個全球經濟可能也會因此產生波動。

2. 當下經濟對消費刺激和服務業的依賴度更強

從對於今天的經濟探索來看,今天的經濟對刺激消費和服務業的依賴程度是更高。比較2003年的非典疫情,今天對經濟的影響有很大的不同。在非典時期,服務業消費在國民經濟的佔比貢獻只有39%,但是在今天,它對宏觀經濟的貢獻率大幅提升到59.4%。

3、在線及數字化技術驅動的行業高速發展

除了看到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這一個面之外,我們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另外一個方向,那就是在線和數字化技術對於整個行業高速發展的驅動力量。

4.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們面對整個經濟,面對我們的發展,要有的基本認識。企業如何面對危機展開自救,企業如何能夠在危機當中自己找到成長的路,基本上在一個大的宏觀背景下來理解。

當事情飛速發展,已然失去控制,唯一的辦法就是讓自己靜下來。這就是陳春花教授給我們的第一個策略——極速調整認知。

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

面對危機要極速調整五個認知

陳春花教授說:如果你真的擁有認知能力,也就是你擁有了認識客觀世界,以及獲得各種知識的能力。

認知一:與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共處

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

真正地與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相處。不僅要能夠直面它,還要能夠認識它,更重要的是能跟它相處。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核心還是要改變我們自己。

非典的時候,阿里巴巴因為一個員工被感染,不得不全員接受隔離,包括馬雲在內。但是阿里巴巴在遇到了巨大的挑戰時,接受了這樣一個情形,公司宣佈所有員工都回家工作,而且要完整隔離12天。

可是在這12天當中,馬雲和他的員工很好地跟這個不確定性相處,他甚至建議員工跟家裡人說,任何一個人接到電話,拿起電話的第1句話都要說,“你好,阿里巴巴”。在12天的隔離裡,他們的客戶並不知道阿里巴巴全員是在家辦公的,所以並沒有影響到他們的業務。

這就是當一個企業能夠認知到不確定性並且願意和不確定相處的時候,它反而沒有受到影響。而因為他們在隔離,馬雲就意識到,可能我們要選用一種新的模式來幫助更多的人,所以這個期間也就是淘寶推出的時間。淘寶帶來了阿里巴巴的一個全新高度,今天它也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一個電子商務平臺。

非典危機的時候,京東、攜程、新東方這三個非常依賴線下的營運的企業,全都停頓下來,面臨了巨大的壓力。但是這三家企業沒有被危機阻礙住發展,京東恰恰在非典時期找到了做電商的可能性;攜程因為堅持面對危機不輕易放棄,內部煥發出巨大能量,通過學習培訓、員工努力發展,反而在疫情結束之後快速上市。新東方也成為了行業領先的企業。

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其實是在於改變世界。所以當我們遇到危機的時候,可能沒有辦法去解釋它。但是如果願意跟它共處,不受這個環境的約束,其實就可以發現,我們真的可以找到生存下去的方法。

認知二: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

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

在危機到來的時候,那些能夠發展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把增長變成一種理念,並用這個理念來指導企業的行動,也就是非常明確地“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東莞很多企業衝擊巨大。但同樣在珠江三角洲,順德的很多家電企業反而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在危機到來的時候,那些能夠發展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把增長變成一種理念,並用這個理念來指導企業的行動,也就是非常明確地“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

優秀的管理者,會在環境好的時候承認環境提供了幫助,當環境不好的時候會認為自己必須接受將環境作為條件而非藉口,並依然保持整個經營的好態勢。其實就看能不能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

而在這一次的危機當中,絕大多數餐飲企業受到的巨大沖擊,但也有一些企業很好地應對著,其中一家就是大連的喜家德。喜家德的董事長很清楚地知道,他必須對行業要有信心。喜家德也經歷過非典,在今天要面對這次疫情危機時,它同樣選擇堅定的自我發展道路,並迎來了屬於自己的空間。

認知三: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

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

數字化帶來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變化的速度,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不確定性。當面對的完全是不確定性時,預測很難準確。不確定性的特徵就是不可預測。這時如果用預測的方式去做判斷,決定要做什麼,很可能是懷著一種“賭”的心態。

正確地認知危機,是指能夠持續靈活地去適應,能夠不去討論預測是否正確,而是要求自己動態應變。這才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能力。

這次疫情,很多企業都在判斷到底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狀態。事實上,沒有人可以判斷這件事情。好的企業開始採用計劃應對的方式。很多餐飲店處於歇業狀態,那麼在歇業期間,它們的員工怎麼辦?如果不能妥善安置,就會帶來非常大的影響。這時,盒馬鮮生率先推出“共享員工”的應對計劃。“共享員工”的計劃也是一種進化應對的方式,一方面使餐飲業的員工得到妥善安置;另外一方面,也為盒馬補充了人力,使其運營與效率大大提升,解決了疫情期間招工難的問題;此外,也解決了供應問題,人們的生活得到更大保障。

如何學會進化應對危機?

陳春花教授認為,真正優秀的企業會在4個方向上訓練自己:

訓練自己不斷進化,去應對變化

在動態中尋求與變化最佳的響應模式

憑藉其不斷進化的能力

讓危機轉化為新的發展機會

認知四:自我調試心態

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

每個人的穩定性和狀態都會影響到整個組織的穩定性,這種穩定性和狀態也是組織戰勝危機的關鍵構成要素之一,所以我們應該有“自我調適心態”的認知改變。陳春花教授分享她的自我調適的方式是做到四心:同理心、平常心、積極心和信心。

同理心,就是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地看待你所面對的情況。

平常心,就是能夠專注於正在做的事,自然而然地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而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

積極心,就是凡事往好處想,往好處做,就會有好結果。

信心,就是在對自己正確評價後,產生出一種堅定的自我信任感。

認知五: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

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這句話其實也是最近幾年陳春花教授對自己講得最多的一句話。當遇到巨大沖擊時,核心方法就是先做好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我們才能接受危機和挑戰。我們必須以自己最大的定力去接納變化,與變化共生。

華為在過去的發展歷程當中遇到過幾次大的危機,但是它每次所採用的方法都是要求把自己做好,包括2018年、2019年的大危機。那其實是一個超級強國以國家的力量在合圍一家企業,但華為依然沒有受干擾,繼續自己強勁的增長。任正非很明確地說過:“我們最重要的還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美國政府做的事不是我們能左右的。”這恰恰就是我們要分享、要學習的東西,一種認知的能力。

易卜生說:“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當我們面對疫情,我們希望能夠行動起來,助力企業面對疫情,在逆境中找到光亮,變革自我,成為真正的強者。

《中國經營報》觸角學院、中國企業競爭力夏季峰會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聯合推出“第二季《企業戰疫共度時艱》系列直播特別篇”。 邀請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陳春花教授在線開啟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MBA講壇,在線傳授企業應對危機自救的第一個對策,直播解鎖如何認知這次危機?如何學會應對?如何極速調整認知?

主題:危機中需要極速調整認知

時間:2020年03月14日(週六)15:30-16:40

形式:在線(微信添加CBJassistant,獲取參會方式)

嘉賓:陳春花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

議程:

15:30-16:30 主題講座:危機中需要極速調整認知

16:30-16:40 現場答疑

主辦單位:

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
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陈春花:危机中如何自救?

《陳春花:危機自救的第一策略是極速調整認知》微信公號:春暖花開

《陳春花:經此疫情危機,企業必須做出5個變革》微信公號:春暖花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