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感的 「流言」

好些年來,我曾有過一個“良好”的願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對我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根本不可能的。

—— 季羨林——

生存與一個團體之中,無論你如何做人,也無法讓每一個人滿意,更何況有利益紛爭的時候呢?有攻擊我們能力的,也有誹謗我們的信譽和人格的。生活中的流言很多,常常令我們深陷被動的境地。

傷感的  「流言」

孔子的弟子曾參是一個有名的孝子,一天他告訴母親:要到齊國去,望母親在家裡保重身體,一辦。完事就回來。母親叮囑:出門,各方面都要多加小心,不要違反人家齊國的律法規定。

曾參到齊國不久,有個和他同名同姓的齊國人因打架鬥毆殺死了人,被官府抓住。曾參的一個同門師弟聽到消息慌忙跑去告訴曾參的母親說:出事啦,曾參在齊國殺死了人。曾母聽到這個消息,不慌不忙的說:不可能,我兒子不會幹出這種事的。

那位師弟走後,曾母仍舊安心織布,心裡沒有半點疑慮。

過了一會兒,又有一位鄰居跑來說:曾參創下大亂子了,他在齊國殺人,被抓起來啦。曾母心裡有點慌了,但故作鎮靜的說:不要聽信謠言,我兒子不會殺人的你放心吧。

這個報信人還沒走,門外又來了一個人,沒進門就嚷道:曾參殺人了,你老人家躲一躲吧!

曾母沉不住氣了。他想:三個人都這麼說,恐怕城裡的人都嚷嚷開這件事啦,要人家都嚷嚷,那麼曾參一定真的殺人了。他越想越害怕,耳朵裡好似聽到街上有人在說:官府 來抓殺人犯的母親啦。他急忙扔下手中的梭子,離開織布機,在那兩個人的幫助下從後院逃跑了。

傷感的  「流言」

人們常說,謊言說了千百遍就成了真理。的確是這樣的,曾參的母親開始處於流言的拒絕狀態,堅信自己的兒子不會殺人,但是三個人都這樣說,他就逐漸認同,甚至最後下的逃跑了,這是因為新曆積累暗示發生了作用。

戈培爾是納粹的鐵桿黨徒,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他被任命為國民教育和宣傳部長。戈培爾和他的宣傳部牢牢掌控著輿論工具 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給謊言穿上了真理的外衣,愚弄德國人民,貫徹純粹的納粹思想。他還做了一個比富這裡的總結:重複是一種力量,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會成為真理。這就是戈培爾效應。生活中被貫徹的最徹底的戈培爾效應,就是傳銷了。。

無論是謊言還是流言,重複的人多了就會使人相信。這都是心裡暗示積累導致的,可以改變人的信念,具有兩面性,關鍵如何運用。

傷感的  「流言」


世界上沒有不受影響的人,謠言產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事,冷靜思考是我們對待謠言最好處理辦法。身陷謠言中的人,最需要的是冷靜的頭腦,而非淚喪的心情和失望的憤怒。因此我們要做一個不易受心裡影響的較為理智的人,讓流言止於智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