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年考”:供销社综合改革 务实奋进又一年


绩效“年考”:供销社综合改革 务实奋进又一年


2019年湘潭市被确定为全省唯一一个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市(简称整体推进市,下同),全市供销社系统以此为契机,务实奋进,开拓创新,成效显著。11月17日,市绩效考核委员会到我社开展2019年度湘潭市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工作,对全年工作进行指导。

经过一年努力,综合业绩位列全省前茅,市供销合作总社获全国“金扁担”奖,社属市惠农公司董事长赵湛获全国“红背篓”奖,湘乡市社获评全国百强县级社,韶山市全省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惠农综合服务工程规范化县建设全面完成,《中华合作时报》《湖南日报》和省委改革简报多次对湘潭供销改革工作进行宣传推广,全市供销社系统综合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列入市委重点改革事项和《政府工作报告》,在全省率先建立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工作机构,市委常委会、书记专题会多次研究供销社综合改革工作,曹炯芳、张迎春、何俊峰、刘永珍先后带队赴省社、全国总社汇报对接湘潭综改工作。湘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市“六个一”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基层组织、经营和服务三大体系架构建立健全。农村电商、农化服务、三产融合等经营领域得到拓展,再生资源回收试点全面铺开,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形成了综合改革整市推进先进经验。组织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年内新建基层社(乡镇惠农综合服务中心)23家,村级综合服务社(惠农综合服务社)324家,超额完成40%;新建(改造)乡镇电商服务站21个,村级电商服务点443个,超额完成17%。土地托管中心建设再出新成绩,建设11家大田托管中心,新增大田托管12万亩。积极推广惠农公司“九代”服务模式,全市供销农业社会化服务连点成线,实现规模效益。

在整体推进市建设过程中,湘潭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经验模式,努力成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整省推进的先遣队、排头兵。

夯基固本,布点织网,打造为农服务国家队。目前全市建成乡镇基层社4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710家,覆盖率达到100%、92%,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任务已全面超额完成。成立市级农合联1家、县级农合联4家、乡镇农合联41家,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全社系统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73家,创建全国总社示范社5家、全国总社基层社标杆社1家。市、县、乡、村四级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

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大市场。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和社有企业投融资平台作用,各级财政和社有资本投入1.03亿元,吸纳社会资本投入14.2亿元,资金撬动比达1:14。培育了全省首家市级供销产业集团、惠农农资、湘乡供销联耘、湘乡新三湘农资等为农服务龙头企业,引入中合生态、湖南联耘商贸、银河商贸等大型企业,控股参股绿丰、华绿等本土省级龙头企业。全年共申报实施项目24个,争取资金支持5400万元,其中绿丰公司姜畲数字农业示范基地获评国家农业部全省唯一优秀项目。

连线扩面,深化服务,塑造“为农民打工”新品牌。整体推进市规划的11个大田托管中心已全部开工建设,全社系统拥有大田托管中心21个,每个托管中心可辐射1-2个乡镇,托管面积覆盖全市和周边县市乡镇,服务能力达20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通过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开展“九代”全程服务,解决“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难题,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的全新品牌。

做大基地,做强产业,推动三产融合新发展。重点支持社有控股省级龙头企业市绿丰公司打造产业融合样板。建设食用菌、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基地4700亩,提质改造农产品冷藏储备、加工配送车间7400m2,建设社区店56家,同时升级建设绿丰同城App、供销e家·湘潭馆,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形成从田间到餐桌、覆盖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程产业链。

双线运营,双向流通,构建农村电商发展新格局。全市建成市级电商运营平台1个、县级运营中心3个、乡镇服务站45个、村级服务点680个,乡镇、村级覆盖率达到100%和88%,实现农商网络四级贯通,打造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双线运营新格局。

“两社融合”,功能整合,打造“三务融合”新模式。在全省首创益农信息社与惠农服务社“两社融合”工作模式,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市供销社牵头,整合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和供销系统项目资金、网络资源、平台优势,实现党务、政务、商务融合发展。全市规范建成益农信息社(村级惠农服务社)710个、县级运营平台4个,村级惠农服务社覆盖率和综合考评全省第一。

2020年是综合改革的攻坚之年、决战之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将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整体推进市建设为契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综合改革的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