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國文化包裝的《魂斷藍橋》,掀起了國人的愛情電影潮

用中國文化包裝的《魂斷藍橋》,掀起了國人的愛情電影潮

陽春三月, 春意越來越濃。

因為疫情的影響,少男少女們止步於小區。

紛紛開啟了開啟雲戀愛模式。

於是很多人茶餘飯後之時,開始思考愛情的意義。

有人覺得愛情是牛郎織女鵲橋相約的浪漫,有人覺得是梁祝化蝶的悽美;

亦或是林徽因與梁思成的琴毖和諧的恩愛夫妻。

01

雖然這些愛情故事都浪漫,但有一部愛情電影卻改變了一個年代人的觀影習慣。

這部電影除悽美的愛情故事讓人動容之外,也讓我開始思考,一個好的名字對電影的重要性。

這部披著中國文化外衣的愛情電影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它的命名為什麼如此重要?

它就是1940 年在美國上映的《魂斷藍橋》,英文名為「Waterloo Bridge」,直譯為「滑鐵盧橋」。

用中國文化包裝的《魂斷藍橋》,掀起了國人的愛情電影潮

從最初的英文名來看,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一部戰爭片,對它毫無想法。

但後來電影發行商為了吸引中國觀眾的眼球,沒有用原名,然後在中國發起了為電影命名的的活動,在當時,這個活動引起了很多大反響。

最後中標者是一個上海本地的普通市民,這個名字就是「魂斷藍橋」,讓人一看就知這是部愛情故事電影。

不懂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看了名字可能覺得沒什麼,但瞭解這個詞語出處的中國人,在未看電影前可能內心已起波瀾。

02

「藍橋」一詞其實是一個一見便知的愛情典故,美麗且富有傳奇色彩。

晚唐文人裴鉶寫有一部《傳奇》,共三卷。記錄了唐代諸多的傳奇故事,《聶隱娘》、《崑崙奴》都出自《傳奇》這本奇書。

《傳奇》裡有一則愛情故事,寫於唐長慶年間(唐穆宗李恆),題為

《裴航》。

故事的大意是講書生裴航在回京途中與樊夫人同舟,贈詩以致情意,樊夫人卻答以一首離奇的小詩:

“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雲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

裴航見了此詩,不知何意,後來行到藍橋驛,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雲英的女子,一見傾心。

此時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詩,恍惚之間若有所悟,便以重金向雲英的母親求聘雲英。

這位夫人給裴航出了一個難題:

「想娶我的女兒可以,但你得給我找來一件叫作玉杵臼的寶貝。我這裡有一些神仙靈藥,非要玉杵臼才能搗得。」

裴航得言而去,終於找來了玉杵臼,又以玉杵臼搗藥百日,這才得到雲英母親的應允。

後來裴航與雲英雙雙仙去,非復人間平凡夫妻。

自次之後,「藍橋」一詞被歷代文人墨客所沿用,都是表達愛情的意思。

用中國文化包裝的《魂斷藍橋》,掀起了國人的愛情電影潮

這還不是「藍橋」出處的唯一說法,它的另外一種說法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

莊子雜篇《盜趾》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尾聲的人,與佳人相約橋下,女子沒有按時趕到,大水突然衝來,尾生為了守約,抱著柱子被水淹死。

此橋據說名為藍橋。

藍橋因尾生的故事而出名,後人稱尾生為堅守信約的人。

03

回到電影本身,《魂斷藍橋》發生在一戰時期,片中男主角叫羅伊,是一名陸軍上尉,英俊威武,年輕有為,女主角叫瑪拉是芭蕾舞演員,美貌動人,眼睛有不諳世事的清澈。

這部由羅伯特·泰勒和費雯·麗主演的熒幕大戲,才子佳人的最佳CP,令影片增添無窮魅力。

用中國文化包裝的《魂斷藍橋》,掀起了國人的愛情電影潮

故事很俗套,戰火紛飛的年代,英雄就救美再自然不過了,兩人於橋上邂逅,一見鍾情,一番交談之後,本想立馬完婚,給對方一世溫柔,從此相依到老。

但萬事具備,眼看有情人成眷屬,意外卻悄然來臨,羅伊被派往前線,留下瑪拉獨自守候。

瑪拉憑著一往情深,本想等來一生幸福,但最終換來的是遺憾,一場絕世愛戀終成泡影。

再相見時,已經今非昔比,你仍是那個令我魂牽夢縈的人,但我已是不潔之身,殘花敗柳一個,如何能與你共度白頭?

羅伊凱旋歸來,發現瑪拉淪落風塵,抑鬱之情難以表達,但同時也深感世事無常。

《魂斷藍橋》以愛情的視角揭示戰爭的殘酷,如果沒有戰爭,羅伊與瑪拉會成為被人羨慕的恩愛夫妻。

用中國文化包裝的《魂斷藍橋》,掀起了國人的愛情電影潮

當然,瑪拉的悲劇和她個人性格弱點也有關係,但誰又忍心去怪她呢?

這樣結局印證了悲劇就是把最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而正是愛而不得的悲劇,才更讓人戀戀不忘。

這部電影的另一亮點就是片中插曲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在優美旋律中,兩人互訴衷腸,翩翩起舞,纏綿熱吻。

這樣的場景無不讓人為之動容,因此在當時,這部電影了成了去電影院必看的電影。

從更深層的角度說,《魂斷藍橋》蘊含著人類社會永恆的命題——“珍愛和平,拒絕戰爭”。

用中國文化包裝的《魂斷藍橋》,掀起了國人的愛情電影潮

04

電影上映時,中國正處於內外交困之中,戰爭的陰影仍然籠罩在人們心中,觀眾觀看電影能作為主人公的遭遇一掬同情之淚也飽含著自己的辛酸苦楚,喚起人們對戰爭的痛恨。

上映之初,《魂斷藍橋》這部電影在國外並無多受追捧,反而在中國深受觀眾喜愛,究其原因是這個故事切合中國觀眾的審美需求,甚至可以說,正是中國觀眾的欣賞品味決定了《魂斷藍橋》在華取得不同凡響的成功。

同時這部電影也改變了中國觀眾的觀影習慣,從原來單一主流教育電影到逐漸接受愛情電影,《魂斷藍橋》有著巨大的功勞。

用中國文化包裝的《魂斷藍橋》,掀起了國人的愛情電影潮

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也是一部沒有結局的愛情。

男主角用寬廣的胸懷捨棄個人情感,愛情讓位於政治。既成全了對方,也保全了大義。

很多人都是通過這部電影,記住了卡薩布蘭卡,記住了那個充滿異國情調的國度,摩洛哥。

世間的愛情故事燦若星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開方式。

如果有一天,你們對愛情沒有了感覺,不妨回味一下這部經典的《魂斷藍橋》。

在電影裡,或許你能找到愛情的力量。

作者簡介:千鶴,自由撰稿人,多平臺簽約作者,90後文字工作者,文藝且逗比,熱愛寫作,更熱愛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