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公元1229年,南宋時期蘇州知府李壽朋輕撫著剛完成刻繪的《平江圖》時,心裡感慨萬千。令他欣慰的是,《平江圖》成為蘇州地圖的祖本,此後即便經歷亂世,名稱建制也多次改變,蘇州古城的城郭格局卻沒有發生大變。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990年深秋,當攝影家陳健行從空中拍攝蘇州全景,驚訝地發現:就城址與水道而言,姑蘇城廓與《平江圖》幾乎沒有變化。當年珍貴的影像,定格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州古城的真實容貌。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時間又走過近30年。2018年夏天,攝影師陳藝操作無人機同角度“重瞰”古城,驚覺蘇州依舊保持著千百年來“河街相鄰、水陸並行”的雙棋盤格局。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光影交錯、時光重疊

這些影像不著一字

娓娓道來城市發展和時代變遷

讓人恍如穿越了時空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急速的城市化進程之下

很多大城市長得越來越像

蘇州古城卻依然保持了

她的和諧多樣和江南特色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然而,我們把照片放大再放大時,才發現不變中亦有變化,並驚豔於其中的豐富細節,那些蘊藏於城市肌理之中、潤物細無聲的變化是生動可感和精緻美好的。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黑白─彩色,舊貌─新顏,追昔─撫今

這20多組照片一一對應

最直觀、鮮明地展現了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

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時代鉅變,歲月無聲

七十年風雨征程,我們不時回頭看

所以才能無礙地繼續前行



01

蘇州火車站:記錄城市變遷


曾經的蘇州老火車站銘刻著古城百年間的滄桑:開埠、戰亂、解放、春運……解放後,火車站雖然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的擴建改造,日益增加的流量仍使她不堪重負。2010年7月1日,隨著滬寧城際鐵路的開通,蘇州新火車站北站房正式投入運營,老蘇州站同時退出歷史舞臺。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作為蘇州的門戶,新火車站大氣、寬敞、明亮,以全新而現代化的規模展示了蘇州城市建設發展速度。充滿江南氣息的建築風格及人性化的服務功能,讓南來北往的旅客嘖嘖稱讚。北面崛起的平江新城高樓林立,南面古城裡的住宅平改坡了,原來鐵道師範學院的校園裡蓋起了一片別墅。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02

相約千年虎丘


有著2500多年曆史“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塔,是古老蘇州的象徵。古塔依舊矗立在綠樹成蔭的虎丘山上,人文景觀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山上建築保存完好。解放後,虎丘塔曾進行過三次“大修”,使之歷經千年屹立不倒。滄海桑田、世事變遷,虎丘所傳遞的文化氣息歷久彌新、源遠流長。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如今的虎丘塔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一部分,山上的林木更加蔥鬱。當年路上的自行車流現在變成了川流不息的私家車。遠處曾經的田野成了今天的金閶新城,西環高架快速路隱現其間。千年虎丘,古老與現代在這裡相映,歷史與未來在這裡交融。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03

人民橋:一橋三變見證城南大變化


蘇州古城本無南門。人民橋是1951年人民政府在解放後新建的第一座跨運河大橋,建成後大大緩解了南北交通,並且對蘇州城南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原先農田片片的南門內先後興建了工人住宅區、工人文化宮、商場等建築,還舉行過蘇南城鄉物資交流大會。荒涼的南門地區由此逐漸興旺,當時成為與觀前、石路相提並論的蘇城三大商圈之一。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人民橋是2002年開工重建,也是蘇州第一座現代廊橋。橋寬45米,雙向6車道,兩側有慢車道和人行道,人行道上增加了富有江南特色的亭和廊。除了交通功能大大完善,它的風貌與環古城風貌帶也互相呼應,為環城河水上旅遊增添了亮麗的色彩。看見的是繁忙的南門輪船碼頭已變成休閒綠地,看不見的是地下的軌交四號線,運送著成千上萬的新老蘇州人。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04

三香路:吹響城西開發號角


當時主幹道三香路兩側,勞動新村、三香新村、彩香新村等一大批功能完備、配套合理的多層住宅區陸續建成,彩香一村入口處還豎起了蘇州第一座城市雕塑。三香路以南還有一些地塊仍然保留著農田風貌。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現今三香路兩側又多出不少高層住宅,彩香等“老”新村已完成平改坡等整治。老照片上曾經鶴立雞群的雅都大酒店、胥城飯店、開發大樓、蘇州海關等大型建築,在新照片中多了不少高個子“小夥伴”而不再孤單。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05

“冷水盤門”不再


上世紀80年代初,盤門人氣不旺,商業也不發達,活脫脫一個“城鄉結合部”。通往盤門的道路寬度只有三四米,還是顛簸不平的石子路,路上行人稀少,兩側都是農田。從老照片來看,歷時三年的瑞光塔修復工程剛剛完成,但盤門內外依然有大量的棚戶簡屋、農田菜地。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中,盤門景區已按規劃全面建成,南側有仿古的廟灣街,北側有充滿蘇州元素的五星級賓館吳宮泛太平洋酒店。吳門橋邊的光裕裡工人住宅已成為環古城綠化帶的一部分,新建的蟠龍橋溝通了城內的東大街和城外的盤門路。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06

楓橋:從水陸要衝到漁火風光


1986年楓橋古鎮規劃為旅遊景區,國家旅遊局撥款重修鐵鈴關。經整治環境,加固關牆,翻修拱門,重建閣樓,至次年竣工,基本恢復清代古關規模。老照片中,寒山寺弄剛完成改造,楓橋大街改造還未動工。江楓洲依然住著沒有自來水供應的居民。上塘河還是重要航道,河北岸依然是農田。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中江楓洲和寒山寺大街已成為楓橋景區的組成部分,居民全部完成搬遷,寒山寺建成了仿唐寶塔。原來河北岸的農田成了別墅區,河南的汙染企業華盛造紙廠已關閉。緊臨楓橋的河道正在進行維修工程,無法再現昔日船舶成行的繁忙景象。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07

婁門:城東門戶期待華麗升級


當時的東園綠化已初具規模,但還沒有服務設施,而現在已成為環古城風貌帶中最有人氣的一段。曾經的江蘇省第三監獄(新華機器廠)、振亞絲織廠在老照片裡還是忙碌中的廠房林立。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中,第三監獄和振亞絲織廠已經拆為平地,等待城東門戶的華麗轉身再次升級。城外的農田,運河裡的木排不見了,成片的住宅區在蘇州已算是老小區,氣象臺業務樓即將搬遷,大批城市建築群形成了一個嶄新而現代化的城市風貌。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08

“一名三橋”話覓渡


老照片裡的南門路在1.0版覓渡橋的北側,沿河道直接向東再拐向北與莫邪路連結。如今的1.0版覓渡橋宛若被一隻粗壯的胳膊攬在懷裡,南門路從1.0版覓渡橋的南側穿越過來,圍著1.0版覓渡橋繞了一個優美的弧形與北面的莫邪路相連。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裡的覓渡橋是1.0與3.0版本,卻跨越了數百年時間,承擔的功能也大大變遷。老照片裡2.0版覓渡橋的過境交通功能現在已為蘇嘉杭高速公路、東環快速路替代,3.0版覓渡橋則承擔起環城輔路的交通與景觀功能。上方的蘇州麵粉廠、蘇州化工廠已經搬遷拆除,高層住宅拔地而起。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09

風華石路的百年演變


上世紀90年代初期,石路商貿區改造開工,環狀的商業結構基本形成,四周是商業樓宇,中間留出休閒空地,現代石路商圈的雛形從此奠定。1994年12月,亞細亞商廈建成開業,1995年9月,體量更大、樓層更高的石路國際商城開門迎客。三年不到,一個總建築面積超過30萬平方米的“金三角”商業中心崛起於石路,誕生了亞細亞、威尼斯、匯豐等一批知名商號。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石路商圈的建設改造、提檔升級持續進行:

  • 1999年,南浩街改造完工,又把有800多年傳統的“軋神仙”廟會請到這裡。
  • 2003年底,石路步行街以嶄新的面貌示人。
  • 2007年,石路商圈擴容工程啟動。


如今,從石路中心廣場上空俯瞰石路商圈的步行街、新風巷、名店街等,30年前的街面仍依稀可辨,周邊環境更加整潔優美。從當年的碎石小路,到今天的繁華商圈,石路早已衝破“路”的界限而再度崛起。



10

你還記得古城有個北園?


1950年代,北園地區建起了一大批國營大廠,包括老照片中屬於二機部(即核工業部)的五二六廠(現中核集團蘇州閥門廠),開創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特有的集生產生活於一體的大院模式。老照片中有閥門廠的生產車間、職工住宅、閥門廠禮堂,以及在蘇州名噪一時的閥門廠招待所——北門飯店。1980年11月,北塔農場建制撤消,地盤劃歸當時的平江區。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2016年底,歷經三年多的綜合改造提升,整修一新的人民路脫胎換骨、全新亮相。新人民路的綠地建設、沿街景觀都得到改善,沿線基礎設施和城市面貌得到了很大提升。如今,北園地區已看不到半點農田的影子。閥門廠宿舍區的平屋頂在新照片中已改為坡頂,從北寺塔上俯瞰,古城風貌更加和諧。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1

東園:幾代蘇州人的童年回憶


東園是當年蘇州唯一可以划船的公園,老照片中還能細數出幾條悠閒的小船,左側岸邊的茶室曾拍攝過蘇州方言滑稽戲《滿意不滿意》的續篇《小小得月樓》,後來還成了網紅餐廳。1990年,動物園與東園合併。東園是利用蔣園廢墟、古城牆遺址和部分內城河,通過人工改造建成的以山水為主景觀的新型現代園林。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2018年4月,新東園開門迎客。新照片中,動物園已與東園融為一體變身為市民休閒公園,陪伴蘇州小朋友多年的動物小夥伴們已整體搬遷。經過數十年的養護,東園裡鬱鬱蔥蔥、綠樹成蔭,並將蘇州出口到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蘇式庭院明軒的足尺實樣掩隱在照片左側的綠樹叢中。新老東園,在見證城市發展的同時,也成為蘇州記憶的一部分。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2

盛家帶:鬧市深處的靜謐時光


老照片中,河西岸盛家帶的民居大門開向了東北,正房朝向西南。河東岸已基本成為蘇州大學的校園,建校初期的鐘樓依然是這一帶建築的制高點。老照片中鐘樓正對著的是正在施工的實驗樓,與周邊的老房子有點格格不入。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中,這棟實驗樓已被新建的王健法學院取代。為了保持東吳大學建校初期建築格局的完整,正對鐘樓主軸線的部分建築體量合宜,運用大量青磚、紅磚與周圍的老房子保持呼應,並採用了66米大跨度結構,保證主軸上視線的通透。建校初期的數十棵百年古樹被有序地組織到建築庭院中。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3

丁字“轉船灣”變身十字通衢


齊門路、臨頓路和東、西北街這個歷來繁忙的路口。在蘇州古城內河道交錯時,通常是呈丁字而非十字,交匯處河面也相對比較開闊,稱為轉船灣:這樣行船交會時都有緩衝,不會由於視線不暢直接相撞。在老照片正中,東北街臨頓路口崗亭裡執勤的警察蜀黍一定很忙,因為他還需要兼顧齊門路的交通。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路口東北角原先仿傳統蘇州建築式樣的商店已經消失,西北街路口新建了很多傳統風貌的店鋪。貝聿銘大師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成為新照片中最亮眼的所在。作為蘇州文化新地標,蘇博吸引了無數新老蘇州人和來蘇州的遊客。轉船灣依舊,臨頓河沿河的建築已改成了桃紅柳綠的景觀帶。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4

齊門外華麗蛻變 只有老石橋依舊堅守


過去,齊門外大街一直是低窪區,每到汛期這裡的居民總有幾天要蹚水入戶。如果碰到颱風大雨,鐵路涵洞下往往一片汪洋。出齊門的第一座橫跨元和塘的橋,就是高高的福齊橋,又名南馬路橋、朝天橋,明宣德年間改木橋為石橋。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為花崗石單孔拱橋。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中,在老滬寧線上已經不容易看到這座小橋,與老鐵路隨行的是南側的北環快速路和北側的滬寧城際鐵路。隨著環古城風貌帶的建設,低窪狀況已不再重現,道路加高成了防洪堤壩,老百姓安居樂業。齊門大橋經過改建,橋拱上裝飾了春秋時期吳地流行的紋樣,讓人彷彿有點穿越。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5

金閶門:重返繁華煙雲


閶門被描述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閶門地區商業的繁華得益於水路的通達,商業發達,為金銀聚集之地。除了南北貫穿的護城河外,山塘河、上塘河以及古城內的第一直河都交匯於閶門吊橋下,所以這裡也被稱為五水匯龍潭。由於近代多次兵火的摧殘,老照片中已看不出完整的城樓、城門和城牆體系。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蘇州城牆的恢復修建工程不斷推進,新照片正下方是當年白居易開鑿的山塘河口,新建的白居易紀念館坐落在原醬油廠的基址上。吊橋北側的城河上,新修了一座拱橋,將城牆下一批修整後的民國建築群與山塘街商業街連成一片,成了現在蘇州最文藝的一個街區。右上方的南浩街也已整理重建,成為新老蘇州人“軋神仙”最熱鬧的地區。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6

相門:從古鑄劍場到城東門戶


直到1990年代初,相門地區依然居民稀少,人煙冷落。由於這裡河道比較寬,水運便利,護城河兩岸倒也集中了一批工廠、倉庫。老照片裡城內北側是新華機器廠(第三監獄)、振亞絲織廠,南側是前進化工廠;城外北邊是鐵工廠,南邊是外貿公司倉庫。坊間傳說的“餓煞倉街”就隱約在照片左上角,因為整條倉街沒有一爿吃食店。到了1990年代,城內的干將路路面依然是彈石鋪裝,不通公交。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中的干將路已經過第二次改造,地下的軌交一號線每天運送著往來高新區、古城與園區的熙攘的人流。干將路口中國結與蘇式園林花窗相組合的城市雕塑已成為蘇州古城東部的門戶標誌。原來佔地廣大的工廠、倉庫都已搬走。城外與護城河平行的後莊路已建成環古城輔路莫邪路,與干將路互相呼應。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7

胥江沿岸:山水田園到教育園區


胥江上帆船往來,農田裡耕作繁忙,岸上屋宇儼然,而遠處的七子山、靈巖山依然是一片吳地溫山軟水的風光。舊時,胥江口是蘇州的水路要衝。京杭大運河航道從北而來,在橫塘古驛站匯入太湖水一起折入胥江,浩浩蕩蕩流向姑蘇城。胥江沿線悠悠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氛圍濃郁的民俗市井風情,都曾是蘇州社會、經濟、文化最經典的寫照。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左側石湖之畔蘇州國際教育園裡學習用功的莘莘學子,正在續寫石湖詩人范成大的新詩篇。密集的城市路網把遠處的木瀆古鎮與蘇州古城連成一體。坐上軌交,或者開車上高架快速路,分分鐘就能把優美的靈巖天平風景區變作蘇州百姓的後花園。



18

風雨寶帶橋 悠悠歲月長


近代以來,當水路交通轉向陸路交通後,可以看到老照片中寶帶橋西側建起了通行汽車的新寶帶橋,這已經是公路寶帶橋的2.0版了,老照片鏡頭的下方,老蘇州一定還記得有幾個沒有橋面的大橋墩,那是抗戰後被拆除的蘇嘉鐵路斜港大橋的遺址。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中,孔夫子弟子澹臺滅明結廬而居的澹臺湖已從田園風光轉成初具規模的郊野公園,大運河也已改道,從澹臺湖北側通過,大大改善了船隊的通行條件。寶帶橋的陸路交通功能已被新照片中的雙層斜港大橋(東環快速路南延段)取代,通行著南來北往的車流,現代懸索橋與古老的寶帶橋交相輝映。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9

北寺塔:十萬樓臺影 分明腳底看


老照片中,人民路西側廠房林立,“四大名旦”之一的長城電扇廠就在左上角,附近還有綢緞煉染廠、公交一場以及拆除汙染車間後剛剛建成的絲綢博物館。沿著畫面左上方的大街,可以通向唐寅曾經唸書作畫的桃花塢、雙荷花池。人民路東側低矮的傳統民居鱗次櫛比,但是如果穿行其間,一定能看到許多居民還在使用與現代生活不相適應的“三桶一爐”(吊桶、腳桶、馬桶和煤爐)。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新照片中,雖然民居依然保持著粉牆黛瓦、精緻小巧的蘇州風貌,但經過數十年持續的街坊保護與更新,房子大多都已經脫胎換骨,居住條件大大改善。左下角的一組名為嘉園的傳統建築,在網紅建築師青山周平手上得以改造成為“有熊公寓”,賦予這個老房子新的生命和意義。而絲綢博物館則完成了二期擴建,長城電扇廠早已變身為創意產業園。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20

看過“平江圖” 方懂姑蘇城


公元1229年,南宋時期蘇州知府李壽朋輕撫著剛完成刻繪的《平江圖》時,心裡感慨萬千。留碑刻於當世,是懷念從前,亦為後人留存。令李壽朋欣慰的是,他的《平江圖》成為蘇州地圖的祖本,此後蘇州古城即便經歷亂世,名稱建制也多次改變,“城郭格局卻沒有發生大變。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當我們通過衛星從空中俯瞰,驚覺蘇州依舊保持著千百年來“河街相鄰、水陸並行”的雙棋盤格局。當我們把照片放大再放大時,才發現不變中亦有變化,並驚豔於其中的豐富細節。透過細節,我們能深切感受到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蘇州城市發展取得的矚目成就和歷史漸進。


震撼對比來襲!!20張動圖,瞰蘇州古城鉅變



1990年航拍攝影:陳健行

2018年航拍攝影:陳藝

特邀顧問、圖片解讀:邱曉翔

文字和圖片整理:倪黎祥 部分圖片來源:趙雪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