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77歲,一個78歲,到底誰能打敗73歲的特朗普?

3月3日,美國大選年首個“超級星期二”,是民主黨總統預選轉折性的一天。從這天起,民主黨預選擺脫膠著狀態,重現2016年大選時黨內溫和派與進步派、建制派與“圈外人”對壘的格局。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將再現“老人同臺唱大戲”。

但舊格局裡,新的風景正在出現。

一個77歲,一個78歲,到底誰能打敗73歲的特朗普?


文 丨徐劍梅 瞭望智庫駐華盛頓研究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拜登成為溫和派領軍對陣進步派桑德斯


3月3日,美國14個州、美屬薩摩亞群島和海外民主黨舉行預選,涵蓋美國人口約40%。


初步計票結果表明,77歲的前副總統拜登贏得包括美國人口第二大州得克薩斯在內的10個州,在東部和南部諸州、城郊選民和非裔選民中優勢明顯,正式成為民主黨溫和派領軍人物。

自我定位為“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左翼聯邦參議員桑德斯,則贏得美國人口最多、黨代表票數最多的西部加利福尼亞州、東北部的佛蒙特、西部內陸科羅拉多與猶他兩州。其在年輕選民和西班牙裔選民中贏得大量支持。


總體看,拜登挽回預選開鑼時的頹勢,實現“滿血復活”,佔據了上風。桑德斯雖然強悍,但實際選情則明顯弱於2016年時的勢頭。


下一階段民主黨預選,將在兩人之間展開。


一個77歲,一個78歲,到底誰能打敗73歲的特朗普?

2月29日,拜登贏得了南卡羅來納州的初選


根據美媒的比對,在2月舉行預選的4個州里,桑德斯所獲支持率大幅低於2016年。比如2016,他在艾奧瓦州獲得49.6%的選票,今年僅為26.1%;4年前,他在新罕布什爾州得票率高達 60.4%,今年僅為25.8%。今年在內華達州,桑德斯取得亮眼成績,尤其是在西裔、工會成員等選民群體獲得重要突破,還贏得部分溫和派選民,但得票率為40.5%,也比4年前低了近7個百分點。


總之,桑德斯總體選情顯著弱於2016年,但在西裔選民和年輕選民中強於其他競選人,以至於在“超級星期二”之前,民主黨的一個有趣對照是,38歲、最年輕的布蒂吉格在白人老年選民中人氣很旺,而年輕選民卻對78歲、年紀最大的桑德斯“情有獨鍾”。

自一個月前民主黨預選在艾奧瓦州開鑼以來,溫和派陣營裡,多名競選人同臺競爭、各有短板,相互削弱,導致選票大量分流,間接“幫助”桑德斯領跑。2月底南卡來羅納預選後,多家民調及分析人士預測,如果溫和派陣營內部繼續相互踩踏,桑德斯很可能通過“超級星期二”取得其他競選人難以追趕的優勢。


“超級星期二”前夕,溫和派主要競選人——前小城市長布蒂吉格和聯邦參議員克洛布徹相繼宣佈退選,並表態支持拜登,民主黨內一些重要人物也發聲為拜登助選。溫和派陣營提前大洗牌,集結在拜登身後。布蒂吉格和克洛布徹在受過高等教育的白人選民中支持率較高,而拜登在非裔選民中根基深厚。從初步計票結果來看,雖然大量選民已提前投票,布隆伯格也分走了部分選票,但溫和派選票仍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合流,拜登正式成為溫和派領軍,重挫桑德斯的攻勢。


前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揮金約5億美元(約合34.6億元人民幣)加入“超級星期二”選戰,但僅贏得海外領土美屬薩摩亞群島的民主黨預選,拿到4張黨代表票。3月4日,他宣佈退選並立即表態支持拜登。


一個77歲,一個78歲,到底誰能打敗73歲的特朗普?

3月4日,布隆伯格揮淚宣佈退出今年的總統競選


庫叔走訪過程中,不少選民讚賞布隆伯格的理念和政策主張,但也不乏選民稱他們不想看到兩個超級富翁爭奪白宮大位的場面。


採訪完布隆伯格競選活動後,庫叔不禁感慨,美國的競選政治既擺脫不了幕後的政治謀算,也依賴與草根選民的互動參與。大撒鈔票誠然能僱到一流競選團隊,投放高質量精美廣告,但如果既得不到黨內建制派支持,又未能激發草根民眾熱情,只靠僱傭團隊運作,缺乏大量志願者主動奔走拉票,即便政策理性務實,勢難接通地氣,競選之路上也終難走遠。

22020美國大選“老人同臺唱大戲”局面勢將出現


接下來,77歲的拜登對陣78歲的桑德斯,其中一人將最終代表民主黨與73歲的特朗普角逐白宮大位。


這一局面的形成,意味著2020年民主黨預選,再現4年前黨內溫和派與進步派、建制派對“圈外人”、老人對老人的格局。

這種相似令人五味雜陳。


拜登與201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是老相識,都曾擔任聯邦參議員,都曾在奧巴馬政府身居高位,在政壇摸爬滾打數十年後,他們身上“天然”貼著建制派的標籤,因從政多年而揹負了不少歷史包袱。


大選年的前一年,希拉里被曝出“郵件門”,拜登則被捲入令總統特朗普遭到眾議院彈劾的“烏克蘭電話門”。


兩人在預選造勢階段都領跑民主黨預選,但卻都未能提出富有感召力的變革願景;他們在預選正式開鑼後,也都立即遭遇黨內強有力挑戰,由此暴露出自己競選勢頭內在的某種“疲軟”。

甚至於對他們的競選構成最強有力挑戰的,是同一位激進左翼競選人——自我定位為“民主社會主義者”、作為獨立人士長期連任聯邦參議員、以“我們的革命”為號召的桑德斯。


一個77歲,一個78歲,到底誰能打敗73歲的特朗普?

2020年2月,桑德斯贏得民主黨新罕布什爾初選


不僅如此,繼2016年選戰之後,美國大量年輕選民仍然充滿熱情地支持桑德斯,相信唯有這位白髮飄蕭的老人真心願意為他們而戰,“桑德斯現象”再度成為2020年預選季的一道特出風景。

也和2016年大選相似,民主黨建制派對桑德斯的再度崛起憂慮甚深。


經歷2016年大選後,許多民主黨人認識到左翼選民的強大能量,但仍認為民主黨需要最大化和多元化的選民基礎,獨立選民的支持對其贏得大選不可或缺。他們擔憂桑德斯尤其難以贏得搖擺州中溫和派和獨立選民支持,且其激進主張將給特朗普送上動員右翼票倉的現成彈藥,令民主黨奪回白宮的希望渺茫。


不僅如此,美國政界很多分析人士認為,如果激進左翼在大選中為民主黨扛旗,將使那些在共和黨紅州選區依賴中間路線競選國會席位的民主黨人陷入兩難境地,對民主黨爭奪國會參議院、保住眾議院多數黨地位造成困難和危險。

這些憂慮乃至恐慌,是民主黨溫和派和建制派在“超級星期二”之前,突擊集結在拜登身後的重要原因。

3民主黨要打敗特朗普需吸取2016年的教訓


在今年民主黨預選中,“可選性”一直是引人注目的高頻詞。不論民調還是實地採訪,民主黨選民在談及投票選擇時,往往表示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誰最有可能率領民主黨擊敗特朗普,而不是誰的個人魅力或政策主張最讓他們心儀。他們還大都表示,任何贏得民主黨提名的競選人,他們都會在大選中投票支持。不難預見,擊敗特朗普的共同目標,很有可能成為民主黨選民跨越分歧、實現團結的強力粘合劑。


2016年大選中,以希拉里為代表的民主黨溫和派和以桑德斯為代表的進步左翼未能實現真正的融合,而是產生了相當強烈的情緒對立和信任赤字,希拉里因此損失了來自左翼和年輕選民的大量選票。


但正是從2016年大選起,特別是2018年中期選舉以來,進步左翼在民主黨內部強勢崛起,在很大程度和很多方面,都已經進入民主黨主流。實際上,去年以來的預選選戰中,民主黨總統預選辯論的議程幾乎全部由激進左翼的政策主張所主導。


桑德斯等人提出的全民醫保(Medicare for All) 等主張,直擊美國中產和底層民眾的痛點,成為桑德斯的一張“競選王牌”。

與此同時,拜登、布蒂吉格等多位溫和派競選人,則針對2016年大選以來,美國日益加深的社會撕裂、種族矛盾和極化黨爭,提出了“團結”訴求,激起民主、共和兩黨溫和派選民和獨立選民的廣泛共鳴。


一個77歲,一個78歲,到底誰能打敗73歲的特朗普?

左為77歲的拜登,右為78歲的桑德斯


桑德斯以“革命”為號召,主張重塑美國“破碎和不公平的制度”;拜登則許下“搭橋”的承諾,宣稱要帶美國重新回到兩黨合作的時代。有人戲稱,桑德斯是不知博愛的戰士,拜登則是缺乏戰鬥意志的愛人。也有人戲言,民主黨選民如今需要在“革命”和“復辟”之間做出明確選擇。


庫叔認為,2016年給民主黨的一個明確教訓是,要打敗特朗普,民主黨既需要左翼選民,也需要獨立和溫和派選民。最終的扛旗者既需要強有力地傳遞“團結”的訴求,也需要有能力提出變革願景,而不是沉迷於“小修小補”或“回到舊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