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個瞎子,我能《聽見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我不是個瞎子,我能《聽見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對於聞名世界的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霍金21歲的時候被醫生診斷為患有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LS),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漸凍人”。醫生預言他可以活兩到三年,因為這是所有的ALS病人的平均壽命。

1970年,喪失全部行動能力的霍金只能坐在輪椅上,而且情況一天比一天要糟糕。但他是ALS病史上的一個奇蹟,除了身體不能行動,他的大腦一直很清醒。

他每天和死神賽跑,一直頑強活到76歲。這期間,他留下——奇點定理、黑洞、霍金輻射、《時間簡史》、《大設計》、《果殼之宇宙》等這些讓世人震驚的理論與著作。

有句話說的特別好,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時,往往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上帝剝奪了霍金行動的能力,卻給了他一副清醒睿智的大腦。疾病縮小了他的行動範圍,卻從另一個方向讓他打開了通往未知世界的窗。

無獨有偶,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豆瓣9.2高分電影《聽見天堂》裡,就講述了一個小男孩雖然身處困境,但不屈不撓最終實現自己夢想的溫情故事。

這個小男孩叫米可,聰明可愛的米可從小痴迷電影,卻不幸在一次意外中雙目幾近失明,只能看到很模糊的一些影子。但他不放棄自己的夢想,跨過重重阻礙,終於成為意大利一名一流的聲音剪輯師。

1


“我不是個瞎子,我能《聽見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意外和明天,你永遠不知道哪個先來。

托斯卡尼,1970年的夏天。這個夏天,父親帶著米可去看他喜歡的電影。米可和這個年齡段的其他男孩一樣,喜歡把自己的玩具拆的七零八碎,然後再一一拼接起來。甚至,父親還鼓勵他幫忙修理媽媽的鍋子。夏天熾熱的風吹拂過托斯卡尼島上的每個居民。米可和其他小男孩 一樣穿了短袖短褲在巷子裡玩彈珠遊戲。這一切,都是一副歲月靜好的模樣。

直到米可回家修理自己的彈珠,看到牆壁上掛著的父親的複式槍。小男孩總是好奇的,米可也不例外,只不過,他這次好奇的代價有些高。槍支不慎走了火,他的雙眼,自此陷入一片黑暗。歲月靜好的模樣戛然而止,支離破碎。

“我不是個瞎子,我能《聽見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米可的父母在慶幸他撿了條命之餘,開始擔心他的未來。不,對於一個瞎子來說,是沒有未來的。70年代的意大利,失去視力就代表著失去一切的希望,很多盲人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努力學習成為一名電話接線生或編織工。米可也不例外。他再也不能回到正常的學校上學,必須去政府指定的盲人特殊學校學習。

雖然米可的父母很不捨,但也別無他法。就這樣,米可被送往特殊學校,和許許多多和他一樣的孩子一起,開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但米可和那些孩子又有所不同。因為他不想自己的人生就此這樣。他理想中的人生,不是這樣的。他對電影的痴迷,那份信仰,並沒有因為自己失明瞭就有所改變。

海倫凱勒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米可對自己有信心,並且堅信一定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兒時的夢想。

2

米可畢竟是個孩子,初到盲人學校的他煩躁不安,並且上第一節文化課就任性的打掉了馬克老師發給他的點字板。他說,“我能看見!”

是的,他的心裡藏著五顏六色,就像他和在學校認識的第一個好朋友菲利契在粗糙的樹幹上談到顏色時說的那樣。

“我不是個瞎子,我能《聽見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藍色像是騎腳踏車時風吹在你臉上的感覺,或是,像海。

棕色像樹幹摸起來的粗糙感。

紅色則像火一樣,像是太陽下山的天空。

比起一出生就失明的菲利契,米可是幸運的。他至少曾經看到過絢爛的色彩,也正是這些色彩,一直支撐著他桀驁不馴的夢想。但夢想和現實總是相差甚遠。失明後的他要重新追逐自己的夢想,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顯然現在的他還沒有意識到。可他的文化老師馬克意識到了。

在課堂上,馬克老師善意地提醒米可說:“你有五個感官,為什麼只用一個呢?”

老師的一席話讓心情煩躁的米可醍醐灌頂。馬克老師說的沒錯,他有五個感官,為什麼只用一個呢?米可在小夥伴菲利契的幫助下,用記錄聲音的方式完成了老師佈置的關於季節變化的作業。那些聲音從錄音機裡緩緩流淌出來,彷彿一幀幀栩栩如生的畫面徐徐展現在每個人面前。所有人都被米可的作業征服了,除了特殊學校的校長。那個同是盲人的校長。

他認為沒有循規蹈矩完成日常作業的米可是個叛逆的學生,羞辱了他一番後勒令其退學。

馬克老師看出米可身上所蘊藏的不同尋常的天賦力量,但他人微言輕,無法跟這所學校固有的教育制度抗衡叫板。可他很不捨得這個孩子,他悄悄地送給米可一個錄音機,並鼓勵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對米可來說,馬克老師就是他的伯樂。

“我不是個瞎子,我能《聽見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一個好老師對學生的重要性,貫穿一生。

我們熟知的美國著名盲人女作家海倫·凱勒(Helen Keller),兒時因患急性胃充血、腦充血而被奪去視力和聽力,她開始變得暴躁易怒,拒絕任何人的親近,甚至差點摔死自己年幼的妹妹。直到7歲的時候,她遇到了影響其一生的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發掘她的天賦,鼓勵她面對困境,海倫逐漸認清自己並接受現實,跟著莎莉文老師努力學習知識,最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成為了一位學識淵博,掌握多種語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而且獲得了世界各國人民的讚揚,並得到許多國家政府的嘉獎。

可以說,沒有莎莉文老師,就沒有後來的海倫。同樣的,如果沒有馬克老師,也許米可可能就此放棄夢想。

3

海倫在她的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裡說,“我能夠發覺歡笑、悲哀和其它許多明顯的情感。”這是因為眼睛看不見了之後,她調動了身體其他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對於米可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

有了馬克老師的鼓勵和那隻錄音機禮物,米可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錄製故事上面。他的故事製作成員從女傭的女兒,菲利契,慢慢發展到班級裡其他小朋友。

“我不是個瞎子,我能《聽見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米可點燃了這群盲人小夥伴埋藏心底許久,被壓制的死死的,對生活的那份熱情。他不僅教他們如何用生活裡隨處可見的稻草,廚具,鍋爐等模擬各種聲音,還鼓勵他們去電影院看電影,並且告訴他們“盲人也可以看電影,因為有聲音和字幕解說。”

在米可的鼓勵和幫傭女兒的幫助下,幾個小男孩在深夜裡逃出學校去附近的電影院看了人生的第一場電影。他們開懷大笑的場景,讓人不禁潸然淚下。他們雖然是盲人,但有和正常人同樣的需求。他們雖然是盲人,也想“看”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他們生來不同,可又和我們每個人都一樣,心懷希望,嚮往美好。

“我不是個瞎子,我能《聽見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在市民們為了抵制不公平教育制度遊行示威的緊要關頭,米可和他的一幫小夥伴用聲音演繹的冒險故事讓所有人刮目相看。這幫孩子們,讓這些大人們相信,他們雖然生來特殊,但他們也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他們雖然是瞎子,但他們能“看”到天堂。盲人,也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影片最後,米可成為意大利一名一流的聲音剪輯師。他的故事告訴我們,不管你的人生遇到什麼樣的困境,只要不忘初心,不懼困難,總有一天,會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只有你不忘記夢想,夢想才不會放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