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敢為天下後:做「對的事情」,才是企業家的「本分」

敢為天下後:做「對的事情」,才是企業家的「本分」

因為,流水不爭先,爭的是個滔滔不絕。

不管是 Windows 還是 Word,他都是後發制人,在看到這個市場有豐厚的利潤時,才調集重兵殺了進去,然後做成行業第一。

這個時候,競品已經完成了開發新產品、探測新市場、教育新用戶的使命,這時候殺進去無疑更加輕鬆。

段永平就借鑑了這個經驗。

80年代末,任天堂開發的紅白機進入中國,由於價格高昂,許多人都買不起。

段永平發現了紅白機遊戲市場後,決定徹底轉型,專攻電子遊戲機。

於是他立刻帶領工廠開始研製紅白機,做出來的產品性能幾乎一樣,但價格只有任天堂的四分之一。

一時間小霸王火遍大江南北,很快佔據了全國 80%的市場。

「我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追逐平庸的機會」

巴菲特告訴過段永平,人的一生只有 20 次值得出手的機會,所以要耐心等待和尋找真正的好機會。

據說,段永平至今投資過的企業,不超過六家,對於那些他看得懂、覺得好的企業,一出手就是重倉長線持有。

看準了好機會,就下重手投入,段永平的策略簡單,但不容易學。

不要欺騙自己,認識到錯誤立即停止。

我們要創造有利於自己的形勢,儘可能不犯或少犯錯。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不可戰勝。

至於敵人能不能被戰勝,要看敵人會不會露出破綻,這是我們無法決定的。

那怎麼才能讓自己不可戰勝呢?

我認為首先是少犯錯,或者不犯錯。當然,實際上沒有人能一輩子不犯錯。

因此,更切合實際的做法是,不管犯了多大的錯誤,都要誠實面對,立即止損,不要騙自己說還有機會。

誠實的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步。

很多人都喜歡打「添油戰術」,總騙自己再堅持一下就能贏,結果最後也沒贏,損失越來越大。

不要做自己不懂、不擅長的事情。

反過來說就是,如果你一定要做一件事情,那就先把它搞懂。

只見過豬跑的人,跟吃過豬肉的人,有本質的差距。

要想「把事情做對」就要保持「平常心」,不是盲目的求快,而是追求穩定、安全的迭代,一點一點的改進,最終邁向勝利。

這種方法看起來既慢又笨,很多時候還會因為趕不上潮流,顯得有些落伍。

但實際上,這是最安全、最穩妥的辦法,反而能夠盡最大可能,保證你到達終點。

段永平舉例子說:

在高速公路上,你開車的目的是安全抵達,而不是快速抵達,所以如果一味求快,就很可能出現危險。

當然,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可以發展得快一點,不過前提是一定要安全,為求速度把自己做死是很不划算的。

也就是說,每次只比對手好一點點,就能贏了。

這種微弱的迭代,相比於那種追求妙手的神來之筆,單次效果不明顯,但是累積下來效果好的多,而且成本低,難度小。

段永平追求的恰恰就是這種戰略,因為在業務中「大幹快上」,聽起來是很鼓舞人心,但是這種「妙手」並不穩定,更不持續。

因為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不可能永遠處於「大幹快上」的緊繃狀態之中,這樣做事不持久的。

對於擁有「平常心」的人,他們不追求那種風光無限的騷操作,因為他們要的是贏,而不是風光漂亮,因為那樣反而風險大、失敗的可能性更高。

不管是創業、投資,還是工作,都要遵循一個漸進的過程,要保持平常心,不能貪大求快,大幹快上,過度的消耗自己的心力、腦力和體力。

儘可能把過程做完美,結果就有保障了。

段永平語錄

1)本分就是有所不為!

說的好啊,這種話不總是能看到的。

2)快樂人生才是最大的財富。

我見過太多的例子,很多人是因為有了錢以後變得不快樂了,而我個人認為,如果一個有錢人,因為錢而不快樂是很愚蠢的。

3)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畫個圈,說待在裡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

能力圈是:誠實對自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4)Stop Doing List(不為清單)沒有捷徑,要靠自己去積累,去攢,去體悟。

stop doing就是發現錯,就要停,時間長了效果就很明顯。

5)沒有哪家公司的失敗,是因為營銷失敗。公司失敗,本質都是因為產品的失敗。

6)如果一定要問企業哪一方面最重要,我只能告訴你:最弱的那個方面最重要。

7)我們有三種錢不賺:違法的錢不賺,有違道德的錢不賺,超過自己能力的錢不賺。

8)我覺得我們這個文化,有一種比較浮躁的心態,就是希望快。

真正的企業,發展是很緩慢的,這種緩慢的意思就是你必須循序漸進,你必須要按規矩來。如果你不遵照經濟規律,那你這個企業,即使是眼前你抓到一些運氣和機會,你遲早也得垮臺。

9)你沒有一個焦點,發展將會漫無方向。

其實對於每一個企業,甚至包括每一個人,他都必須要有很清晰的定位,才可能有所發展。

如果是漫無目的,就很困難。

10)人生一定要搞清楚他的目的是什麼,然後你要去實現你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然,努力的東西有時候你要付出代價,但是不要把他作為全部。

就是說大家不要把你的事業當成你的全部,我很反對那種為了事業三過家門而不入,老婆孩子都不要。那你這幹啥呢?對吧,你這也太自私了吧。

11)說自己一半巴菲特一半索羅斯的意思,實際上是說自己,既不懂巴菲特,也不懂索羅斯。

12)常看到人們提到財務自由,其實財務是否自由,未必和自己的擁有量有那麼大的關係,尤其是對那些已經擁有不少財富的人們來說。

我自己的定義是:當不為錢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擁有了財務自由了。

很多不那麼有錢的人們可以很開心,因為他們在做願意做的事情。同時也會發現,有些很有錢的人其實不太開心,因為他們每天還要不得不去做許多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情。

13)巴菲特之所以是“巴菲特”,最重要的就是他能堅持做正確的事,也就是原則性錯誤的事不做。

比如:他認為他不懂的事就堅決不做。我從巴菲特那裡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也就是這個。

14)投資開始的越早越好,不要想著馬上賺大錢,一定要記得老巴那句話:“慢慢地變富”。

15)我不給人推薦股票,我覺得如果你需要問人「該不該買的時候」,那就還沒到你能買的時候。

16)堅持做正確的事情,是通過不做不對的事來實現的。

什麼時候意識到要做對的事情都不晚。不過,滿腦子只有利益沒有對錯的人們,確實是很難從原來的坑裡出來的。

17)一般來說,我總是努力去提醒人們不要做什麼,但多數人最後總是會問我“那我該幹嘛?”

大概只有很少人看明白了,我們幹過啥,對你能幹啥不會有太多幫助的。

18)原則問題不應該妥協,這不是代價的問題。

19)我們說本分時說的是“求責於己”,而不是把“本分”作為照妖鏡用,拿來照別人的。

20)最好的捷徑就是不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