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泰國要買10萬美元的重疾險?官方烏龍事件的真相來了

一個保險認知障礙帶來的烏龍事件~


昨天朋友圈被泰國對中國入境遊採取措施的事件刷爆了,起因是駐泰大使館發佈了一份泰國入境防疫政策,說從中國赴泰需出示10萬美元保額的重疾保險。


消息是中國駐泰大使館官方發的,具體如下:


去泰國要買10萬美元的重疾險?官方烏龍事件的真相來了


說實話,我看到這個新聞第一瞬間就無語了:


首先,這個時間點中國疫情已經控制住了,國內比你泰國安全多了,誰沒事往你那邊跑?


其次,我發現保險還真是高認知門檻的一個物種,大部分人,甚至連官方都分不清楚重疾險和醫療險有什麼區別......


而一大波保險代理人看到這個新聞可就興奮了,也不仔細想想,就像打了雞血一樣,開始朋友圈新一輪無腦營銷轟炸:


去泰國要買10萬美元的重疾險?官方烏龍事件的真相來了

(朋友圈到處充斥著與上圖類似的文案)

1


為啥說泰國民航局說錯了

為什麼我在看到新聞的第一時間就有質疑?


因為醫療險和重疾險最主要的區別就是:

醫療險是報銷型的——得病了去治病,花多少報多少,針對的是治療這個行為。

重疾險是給付型的——得了規定的病,到了很嚴重的程度,一次性給一筆錢,讓你拿去用,針對的是特定的疾病。

而新冠肺炎並不在重疾險的保障範圍裡……

對,也就是說重疾險解決不了這個風險。

雖然很多保險公司針對新冠肺炎開發了特定責任,但應對的也是重症新冠肺炎,是已經得病了嚴重到一定程度才能得到賠付,對於救治的過程根本沒啥幫助……

所以,這無疑是一個烏龍,只能說是泰國民航局說錯了,或者是翻譯出問題了......

果不其然,官方在昨晚也發現了這個錯誤,默默地將公告中的“重疾險”更改為“醫療險”:


去泰國要買10萬美元的重疾險?官方烏龍事件的真相來了

既然官方都已經做了修改,那麼這件事也就清晰了。


不過問題來了,那我們平常買的百萬醫療險,保額也達到要求了,能用嗎?

說實話,有點懸。

2


醫療險的難處


醫療險作為報銷型保險,限制還是比較多的。別的不說,醫院這關都過不去,一般的醫療險都要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發生的醫療費用才能報銷。

問題來了,泰國和中國根本都不是一個醫療體系,你上哪找泰國的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去……

當然,覆蓋亞洲的海外醫療產品也有,但是大多針對特定疾病,不能提供新冠肺炎的保障,只能用來看病用。

所以,這裡百萬醫療幫不上忙,還是得靠高端醫療了,但一來產品貴,二來核保比較嚴格,

如果是近期出行,說不定核保還沒完成,出行日期已經到了。(高端醫療可以提供海外頂級就醫資源服務,有興趣的朋友看這篇《高端醫療險科普》)

那有沒有其他解決方案呢?

其實是有的,如果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旅行險是最優的選擇。

出國要求購買醫療險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如果想要去歐洲,絕大多數國家都要求個人配置一定保額的醫療險。

為了應對這種需求,保險公司就開發了旅行險。

這種產品含有醫療責任,保額充足,價格便宜,保障期限靈活,完美匹配這些國家的需求。


去泰國要買10萬美元的重疾險?官方烏龍事件的真相來了


而除了醫療責任,像意外責任、急性病、證件遺失、隨身財產丟失、緊急救援等責任也非常優秀,能在旅途中幫大忙。


小到錢包丟失、護照補辦,幫忙聯繫大使館,大到開直升機送你回家都可以保障,

可以說是出國的最好選擇。


3


重疾險和醫療險到底有什麼區別?


好了,去泰國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再回到事件的始末。


之所以會有這個烏龍發生,核心還是在於大家對重疾險、醫療險仍然是傻傻分不清楚。


為什麼會誤解重疾險和醫療險?來自他們的共性:


都有病,

(都是健康險,出現健康問題時就要靠它們了)


都賠錢。

(都是為了解決健康問題導致的經濟損失;由保險公司出錢)


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其實兩者有很大的不同:

1 | 解決的問題不同


重疾險:

是以疾病的發生為給付條件,原理很簡單,就是符合合同約定的疾病,保險公司給一筆錢。這筆錢我們可以自由支配,可以用來治病、療養、恢復身體,也可以用這筆錢支付家庭的其他開銷,所以說重疾險的本質就是“收入損失險”


醫療險:

以醫療行為的發生為給付條件,醫療險僅僅的是解決醫療費用的問題,其他的費用是不涵蓋的。


2 | 賠付的標準不同


重疾險:

重疾險的賠付標準是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只要符合約定的重疾,就能一次性獲得理賠款。


重疾險就像一個土豪朋友,發生重大疾病了,OK,給個賬號,我給你打錢,這樣的土豪朋友,你要不要呢?


醫療險

屬於費用補償型,根據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支出,按照約定的標準來賠,給付金額最高不會超過實際費用。


醫療險就像一個會計,發生醫療支出了,OK,拿發票來,我報銷。


3 | 產品價格不同


一般來說,重疾險的費率要遠高於醫療險。


畢竟醫療險是根據實際發生的費用來結算報銷的,費用根據具體情況有高有低。但重疾險的賠付概率雖然比醫療險要低得多,可一旦出險,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保額。


4 | 保障期限不同

重疾險:

保障期間選擇範圍比較大,有短期、定期和終身等多種選項,在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可選擇長期的,保費比較固定,不必擔心停售之類的問題。


醫療險:

基本都是一年期保障,因為它的理賠額不固定,要根據治療成本報銷,而治療成本是時刻變化的,越來越貴,保險公司不得不根據市場情況,每年重新制定費率。不一定能每年保證續保,而且在出險之後想再次投保的話,很可能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被拒保。


看到這,我們就知道了,醫療險是用來解決看病花的錢,而重疾險是用來解決養病花的錢以及因病導致的收入損失,

兩者的定位不同,作用也是相互補充的。


重疾險和醫療險分不清,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保險認知障礙。


從這次的官方烏龍事件中,我們也發現了,保險科普還是任重道遠呀~


感覺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也更堅定了繼續往前走的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