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自我"意識的迷失、覺醒與發展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熱播劇《安家》中,全職媽媽"闞太太"痛斥出軌老公,智鬥所謂"真愛"小三,提出要娃要財產,果斷離婚的劇情,一經播出,得到網友一片掌聲,頭條指數空前火爆!

同時闞太太一段自白,也刺痛了不少全職媽媽的心。

我不想當你闞家的兒媳,我當夠了,我只想做回我自己。這麼多年了,我活的像個透明的人,我活成了你的背景板,所有人都叫我"闞太太",我甚至都忘了我自己叫什麼了,我馮玉華,我是馮玉華。

好一句"我是馮玉華",好一段句句有"我"的覺醒誓言。

據《2019年度中國家庭孕育方式白皮書》顯示,中國年輕父母全職在家的比例逐漸上升,佔比58.6%,其中,95後全職媽媽佔比已達到82%。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過去是"婦女能頂半邊天",現在卻是"放棄職場迴歸家庭",其中緣由我們姑且不論,這些全職媽媽當中,又有多少個"馮玉華"?

我們原本是高知,是曾叱吒職場風雲,是對自己的人生有著美好期許的小女人,但卻在成為媽媽之後,在育兒的道路上,在柴米油鹽間,慢慢的,忘記了"我是誰"。

我們也許曾像馮玉華一樣,"迷失自我",但是卻不必像她一樣,經歷了背叛才大徹大悟。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為了家庭"馮玉華"們放棄職場,也迷失了自我

要知道,"自我"不僅僅只是我們的軀殼,還有社會價值和理想。

多少個馮玉華,為了家庭,為了丈夫,丟棄了社會自我,弱化了心理自我,只剩下生理自我這幅軀殼,圍著孩子、丈夫、老人轉。

是她沒有進入職場的能力麼?

當初闞文濤一窮二白的時候,是馮玉華拿出了私房錢,幫助丈夫開了第一家喜餅鋪,然後懷著老二,拽著老大,一家一家醫院的婦產科去推銷,才賺得了第一桶金。

馮玉華,一點兒也不比闞文濤差。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我的前半生》裡的羅子君,《第二次也很美》裡的安安,本科畢業後,因為老公的一句"我養你"啊,就毅然決然的迴歸了家庭。

還有《82年生的金智英》,原本有著一份雖然不能賺大錢,對社會也沒有什麼影響力,但是卻能讓她擁有成就感,能夠養活自己的工作。後來因為沒人幫忙帶孩子,而放棄了。

久而久之,我們將時間、精力,分給了家裡的每一個人,卻獨獨忘記了自己。

曾經,科比用"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來形容自己的努力,而全職媽媽們則對此嗤之以鼻:"哪個媽媽不曾見過自己所在城市的24時呢"?

早上一睜眼就開始圍著灶臺和孩子轉,清水洗臉,不修邊幅,一身居家服就能度過一整天,哦對了,也許這所謂的居家服,不過是舊T恤或是舊運動服。

我們活的太粗糙了。當我們自己都忘記了愛自己,還怎麼指望別人一如既往的愛我們呢?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我們被《安家》裡江奶奶的氣質所折服,即便是在家,一身得體的旗袍,一絲不亂的髮型,雖稱不上精緻,但是卻很優雅。

我們安慰自己,那是因為江奶奶有錢,有閒,有至死不渝的愛情,還沒孩子。

但是仔細想想,她還有一顆熱愛生活,愛自己的心啊!

除了自己的生活,我們更忽略了自己的成長。

闞文濤是怎麼討好自己的妻子的呢?十幾年不變的,是炒栗子。是的,在他的心裡,已經認定了妻子的停步不前。

就像是,陳俊生和羅子君曾一起並肩欣賞八樓的風景,在這之後,陳俊生不滿於八樓風景的狹隘,隨著樓層的升高,他遇到了凌玲,而羅子君則被留在了原地。

全職媽媽的悲哀也許就在於,原本夫妻是並駕齊驅的兩輛自行車。當孩子坐在了我們身後,我們忙著走上孩子喜歡的小岔路,眼看丈夫獨自在原本的大路上,漸行漸遠。

意大利導演費里尼曾經說:"男性是沒有不喜歡新鮮的,不行動也只是因為條件不允許"。

乍一聽,也許你會和我有同樣的感覺,這話太偏激了吧。但是細品之下,其實也對啊,男性可以喜歡的,是日新月異的我們,而非與社會脫節,停滯不前的我們。

當然,我們並不需要為取悅別人而活,但要為我們自己而活,勇敢地、努力地去愛、去奮鬥、去犯錯,去向著那個理想的自我而努力前進。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覺醒不一定要刻骨銘心,但是卻會改變我們

羅子君曾說:"男人都會在結婚時,對女人說,我養你啊。這真是一顆男人騙女人吃下的毒蘋果。你越相信,中毒越深。而我中了這個毒十年,十年後發作了,我已經無可救藥了"。

馮玉華經歷了什麼?迴歸家庭後,忙忙碌碌的照顧著4個孩子和2個老人,甚至忙碌到沒有時間去精心裝扮一下自己。丈夫功成名就之後,卻生了異心,先是和"知否"有過一段堪稱"精神戀愛"的關係,馮玉華知道後,用2000萬的別墅,想要換回孩子們的父親;結果去了一個"知否",又來了其他的"綠肥紅瘦"。

《第二次也很美》裡的安安呢?她因為當全職太太而沒有穩定收入這點,在法庭上被丈夫一方當做了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攻擊點。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當然了,不一定是經過了背叛才能夠覺察自我已經迷失。

金智英勞累了一天,出去喝杯咖啡,卻被鄰座的男人稱為"媽蟲",這是在韓國流行語,專門用來貶低沒有收入,專靠老公,在家裡帶孩子的全職媽媽。這讓她的精神徹底崩潰,所有的辛苦付出,只因這兩個字而被認定毫無價值。

《坡道上的家》中全職媽媽裡沙子成為一場母親殺嬰案的候補陪審員。隨著陪審過程的推進,她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處境與被告人水穗是那麼的相似:愛發脾氣的女兒、甩手掌櫃型的先生、幫忙卻添堵的婆婆……

還有個叫做張辛的女孩,15歲初戀,24歲嫁給初戀,雖然還沒有孩子,但也過著無所事事,吃飯睡覺打麻將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她參加了丈夫同學聚會,被人說:"別人家的老婆,都是碩士博士,都有正當工作,而你那麼年輕,就是累贅。你的孩子以後會以你這樣的媽媽為恥!"

這話刺激到了張辛,她很想反駁什麼,但又無話可說,因為對方說的都是事實。

打那之後,張辛給自己起了一個筆名:六六。開始瘋狂的閱讀和寫作。多年之後,她成為了一個編劇,《安家》就出自她之手。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儘管“六六”的婚姻也幾經波折,以失敗告終,但她卻成長為了獨立優秀的女作家

當我們開始獨立的思考自己的價值,當我們遵從了自己的內心,當我們想起來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當我們開始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其實都是一次覺醒。

覺醒了又怎樣?那就行動啊,也許經歷過失敗,但是不要緊啊,我們懷中的那個小人兒,是經歷了多少次跌倒才學會走路的呢?只要前進就好了。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做我們自己,請邁出第一步

馮玉華要做回她自己了。她開始化妝,參加同學聚會,向闞文濤提出離婚,"孩子都歸我,公司一分兩半,送給知否的那套別墅,怎麼也是婚內財產,要拿回來"。

我們當中很多人不會,當然也不希望會經歷馮玉華這樣的巨大沖突。那麼怎樣才能從目前的困境中出來呢?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記得有一部日本紀錄片,叫《日本全職媽媽的一天》記述了一個叫做萌的全職媽媽,從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覺後的一天。評論區裡,都在喊著這樣的生活好累啊。恐怕沒人能天天堅持吧。

但是全職媽媽們看後卻笑了,這個媽媽的生活,當真好輕鬆。

家裡有錢,不必為補貼家用,開展副業而煩惱;老公疼人,回家後主動帶孩子,做家務,不會回家就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叫囂著工作了一天我好累;孩子乖巧,醒著的時候,放在客廳的墊子上自己玩,困了扔在小床裡自己睡,不需要讓媽媽擔心"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

雖然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可能無法擁有像萌一樣,精緻的全職媽媽生活,但她的生活態度,卻可以成為救贖"自我"的參考。

從《安家》闞太太離婚看全職媽媽

首先,早上起來,萌會給自己化個妝,穿上好看但又方便活動的衣服,把自己打扮的乾乾淨淨,漂漂亮亮,為生活添上一抹亮。

在《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近藤麻理惠曾說過:

在家裡的時間一樣是生活,好不容易在理想的房間裡追求理想的生活,卻還穿著不讓人心動的衣服,這才叫可惜吧。

在家裡,舒服當然最重要,但是舒服,好看,不湊合的家居服,也很多啊。所謂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也精緻,才是真的精緻。

其次,萌趁著孩子睡了,會在社交網絡上分享自己穿和服的照片以及髮型打理技巧。

雖然我們可能只有在"孩子睡著"後,才能擠出那麼一點點時間為自己而活,但也要利用那難得的時間,從繁雜的育兒生活中脫離出來,享受生活,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哪怕只是喝杯茶,追個劇,或者什麼都不幹,窩在窗邊的沙發上曬太陽。

第三,不論多忙碌,萌也不會放棄出門和朋友聚會的機會。

這是最好的,擁有自我的方式,哪怕和朋友交談的話題依舊是三句不離娃,但是恭喜你,你開始擁有了"社會自我"。

闞太太終於做回了"馮玉華",真正屬於她的故事,也許才剛剛開始。

於我們而言,我們不必一定要放棄"某太太"的身份,才能找回自己。

我們可以在家帶娃,但可以不讓自己成為脫離社會的黃臉婆;我們想去職場衝殺,也不意味著對孩子不負責,馬伊琍也曾說過:沒有媽媽能真正平衡好家庭和事業的。

我們要做的,是隨著自己的心,找回我們自己,找回最初的夢想,生活不僅僅是麵包,還有詩和遠方,等待我們。相信我們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

對了,媽媽們,你們有多久沒有給自己一個擁抱了?去吧,做一件你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是光影閒話聊育兒,一個擁有影視和心理學雙學位的全職媽媽,讓我們一起用輕鬆有趣的方式聊育兒,拒絕做焦慮媽媽和缺席爸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