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美景許多,直須慢看不輕逐

野徑峽隨筆之三

且 慢

這大千世界上,最湍急的河流是熙攘的人潮。人類似乎已習慣飛速前行,並且堅信步伐夠快便可日行千里到達未來。於是,鮮有人再深情凝視一朵花的綻開,一顆辰露的滴落,銀河流轉與月的圓缺。

難道我們的一生真就是這樣,浮光掠影驚鴻一瞥嗎?不,且慢,生命是一幀一幀的良辰美景。

且慢,是繞指的柔情。五代殘唐的吳越有一段佳話雲:王妃每歲必歸臨安,王以書遺妃曰,“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古人尚且懂得如此的浪漫。而我們卻常常是,花開正好,人卻不賞,只在兩點一線間無暇奔波,豈不可悲?

且慢,是慎思後行。聖人孔子曾教導弟子仲由‘做事要三思方行’,確實如此,慢下來靜思,代表了睿智的態度。三國時期吳主孫權早年堪稱明君,正因他有意放慢節奏而謹慎的決策,凡事不莽撞決斷,從而築牢了江東孫氏的天下,連當世最傑出的英雄曹操也不得不歎服:“生子當如孫仲謀”。

且慢,有執念的神韻。莊子曾講過,有一個叫尾生的人,與人約在橋下見面,洪水來了有人勸他快走,他不依,於是抱著橋柱被淹死了。這個人,可以說太固執了,可轉念想想,他慢下來、不逃走,卻是為了捍衛守信,是捨生取誠,與捨生取義沒有什麼兩樣。有那些人,他們慢行,是為堅守。他們等待著理想,寧願抱柱被洶湧的人潮淹沒,人潮過後,忠誠與堅守在歷史的橋柱上閃閃發亮。慢下來,水來我在洪水中等你,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

且慢,也是聖賢的寂寞。抑或說,寂寞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是面對一杯苦鳩卻甘之如飴。詩人似乎只有遠離宦海沉浮才能釀出千古文章、絕代詩情。古來聖賢皆寂寞,李白東坡不勝枚舉,但他們是出塵子,在自己的世界裡策馬飛馳,但在現實的泥浞裡註定寸步難行。王逸少最懂這“慢”之真意,他一袖閒雲,一心只在宣紙與濃墨之間,寫黑了一池清水,卻洗淨了心中的鉛華。慢步徐行,與人潮分離,才懂,心底的寂寞恰似他們的高貴,恰能助其一心篤行朝著理想而去。

蘇子有詩云,何妨引嘯且徐行。他是迎著暴烈的風雨在漫步。這種漫步,同小人魚刀尖上跳舞的隱忍有共通之處。一邊隱忍著、一邊徐行著、一邊靜思著,終於可在集體中花好月圓。私改雨果先生一句話,慢下來,既是苦刑,也是樂趣。

且慢。我有情,因我智慧,因我執著。我雖寂寞,人不堪我憂,我也不改我樂。一路上,良辰美景許多,直須慢看不輕逐。

2019年1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