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靈寶可夢——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

精靈寶可夢,簡稱寶可夢

,是這個星球上不可思議的生物。無論是在天空、海洋還是陸地,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見它們的身影。

有的寶可夢與人類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有的棲息在山野之中,它們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可以被精靈球收服,使它們可以被隨身攜帶。

寶可夢的確切數量是未知的,至今為止,已經確認的寶可夢有890種,未來一定還有越來越多的寶可夢不斷地被發現。

這裡介紹下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捷克羅姆。

精靈寶可夢——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

創造理想的黑龍——捷克羅姆

捷克羅姆在外觀上與中大型的獸腳龍(如異特龍或暴龍等)以及西方龍類似。

獸腳亞目(拉丁學名:Theropoda)屬於蜥臀目,出現在三疊紀中期。它們大多數都是肉食性恐龍,兩足行走,趾端長有銳利的爪子,嘴裡長著匕首或小刀一樣的利齒,牙齒前後緣常有鋸齒。暴龍是其著名代表。獸腳亞目成員(所有非鳥類恐龍)全已在6500萬年前大滅絕中消失。

異特龍,又名躍龍或異龍,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屬。異特龍是種中型的二足、肉食性恐龍,身長8.5米,最大9.7米,體重1.5~3噸最重3.6噸。它們生存於晚侏羅紀,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3500萬年前。自從在1877年被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命名以來,已有許多的可能種被歸類於異特龍屬,但只有少數被認為是有效種。異特龍非常聰明,會圍攻大型獵物,是一種龐大、兇猛的肉食性恐龍。

精靈寶可夢——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

暴龍類(Tyrannosaurs)是晚白堊世後半段最成功獸腳類恐龍類群,雄霸北美洲及亞洲大陸東部。

稱暴龍類為恐龍中的末代皇帝再合適不過,因為暴龍類是在晚白堊紀肉食類恐龍(Carnosaurs)衰落和幾近滅亡後才演化出巨大的體型,填補了肉食龍類留下的空白,佔據了食物鏈頂端。化石證據顯示,暴龍類是由一類較原始的虛骨龍類(Ceolurosauria)進化而來,起源可以追溯到侏羅紀。

精靈寶可夢——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

西方龍,西方神話傳說中的生物,存在於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以及建築物中。

通常描述為有類似美洲獅的身體、兩隻巨大的蝙蝠翅膀或者羽翼、四條腿、和一個有些像馬的頭。故事中最常提到的顏色是綠、紅或金色。它的尾巴長而蜿蜒,末端有刺,可能有倒鉤。每條腿的末端都是巨大的爪子,類似於肉食性鳥類的。龍有幾排尖牙,常常有背棘。在晚期到近代這種生物通常噴火或毒,或者有毒血。擁有強大的力量及魔法能力。

精靈寶可夢——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

捷克羅姆的頭冠跟雷雲有關,尾巴是設計的中心,以電氣渦輪為原型,因此其設計也可能基於第二次工業革命,即電氣革命。

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傳統的渦輪有一個進氣端和一個排氣端,而電子渦輪與它最大的區別就在於用電機取代了排氣端,由傳統的廢氣驅動渦輪變為電機驅動渦輪,當然傳統的渦輪增壓器並沒有取消,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裝了一套電子渦輪。

精靈寶可夢——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

捷克羅姆是一隻雙足站立的以龍與恐龍為原型的寶可夢,身體大部分的顏色是深灰色,有些部分的灰色更加深濃。捷克羅姆有血紅的眼睛,鼻子的尖端有小角狀突起,頭頂上有亮藍的冠。頸底是黑色的壁骨狀,肩上有相似的如盔甲或護肩一樣的東西,翅膀的根部也有同樣的結構。扇狀似網的翅膀向外張開,兩個翅膀的內側一端有翼刺。捷克羅姆的下臂如同棒球手套般寬大的手臂,內側有可以曲伸的三指爪。捷克羅姆的腰前半部分是黑色,腹部和大腿有細的條紋,膝蓋、腳爪和後足跟的主要部分都是黑色。捷克羅姆的尾巴是帶有尖刺的巨大圓錐狀,類似於飛機的引擎,內部與外部的端帶也是黑色的。

當捷克羅姆準備使用招式或者大發雷霆時,頭頂、下顎、雙臂內側、膝蓋、腳背和尾巴內部會發出和頭頂冠尾的顏色相同的亮藍色亮光。

精靈寶可夢——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

基本數據

屬性:龍,電

特性:兆級電壓

隱藏特性:兆級電壓

分類:黑陰寶可夢

身高:2.9m

體重:345.0kg

HP:100

攻擊:150

防禦:120

特攻:120

特防:100

速度:90

種族值總和:680

擁有兆級電壓特性的寶可夢使用技能時,無視防禦方的特性。


捷克羅姆是唯一能學會交錯閃電和雷擊的寶可夢,它可以產生強大的力量來讓引擎般的尾巴釋放強力的電氣。它也會創造反重力場讓自己在空中浮起來飛翔,而且不受空氣的阻力和地球的引力影響,同時,其在所在之處常常還會產生雷雨。


捷克羅姆技能:原始之力,戰吼,龍息,雷電牙,交錯閃電(48級學習),雷擊(88級學習)

其餘技能需要等級提高或通過招式學習器。


超頻驅動模式:

精靈寶可夢——合眾創造理想的黑龍


捷克羅姆的非官方的常用譯名有賽庫羅姆塞克羅姆澤克羅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