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開鍋了,新政還沒弄清,倒是被張江改公辦搶頭條了

前天在被上海搖號細則發佈燒腦子的時候冷不丁就發現某個群裡傳出張江轉公辦的的消息,立馬炸開鍋了,本來想細細的研究搖號政策,耐不住大家對張江的熱情高漲呀,孜孜不倦的在討論


炸開鍋了,新政還沒弄清,倒是被張江改公辦搶頭條了

作為浦東頭牌的張江也改公辦了,家長們很激動:

我也就圍觀一下吧

張江不會搞理科班,特色班的,全部蛇形分班,參考靜教院校長說的內容:

問:民辦學校搖號後,公辦學校的重點班問題,是否會成為關注的下一個焦點?

靜教院附校校長人利表示,義務教育法規定:不準在義務教育階段搞重點學校,重點班。實際上,各種改頭換面的重點班,是人們習以為常,卻違背義務教育法的做法。這次政策,將糾正。

張人利表示,該校過去也搞過“重點班”,但從育人高度看還是弊大於利,早前已改為平行分班,數學,外語等學科作業分層,學有餘力的可獲得獎勵——“榮譽作業”,適當降低學困生作業難度。

生源均衡,對老師的教學壓力比較大。靜教院附校10年前已經開始探索蛇形分班;每個班級,學生的平均成績差不多,班級裡最好的學生可以上北大清華,而學困生可能很多科目不及格。

針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反對全班補課,提倡個別輔導。例如:學有餘力的學生,下午2點就可以去圖書館看書,而有困難的學生在班級補課,可以補到傍晚五、六點鐘。”不同的人,不能只上一樣的課“,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靠老師教的好出頭的牛蛙不算太牛。

真正的牛蛙是在環境大致一致的情況下脫穎而出。

自己吃不飽,可以加餐。

靠父母雞血一鼓作氣考名校,然後換學校的做法不可持續。


張江集團初三家長說一句,學校成績好生源當然重要,老師和這麼多年行之有效的教學系統也同樣重要。初三每個月的家長會,聽老師介紹一模複習模塊和進展,我真心覺得只要跟住這個節奏,怎麼著對付一模中考都完全沒問題。事實上,我們這屆一模成績,比如說難度相對大點的物理,地段班的均分都是浦東第一,這跟老師教學怎麼可能沒關係呢?反正我們走到現在,出路已經明朗,我並不覺得都源於娃自己牛。


說實話,我家能對口張江,我也不敢讓我家去讀,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根本跟不上學校的節奏的,會被拖死的。

所以,將來對口進張江的話,生源必然被拉下來的,並不是每個對口的孩子都能適應這個學校的節奏,然後學校要照顧到大多數孩子,勢必要降低要求。


我當年讀華師大那會兒,老師就明確講了,最初一定是生源成就了學校,然後學校吸引了更多優質生源。而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就是教學相長,學生努力的模樣激發了老師的榮譽感,如此,良性循環。


張江集團這一步,看來後面轉公的學校還有,拭目以待了。


民辦學校本意是為了滿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而生,在愈演愈烈的“掐尖”大環境下,逐漸變了味。現在各項政策的出臺,對民辦教育可能是個大的分水嶺,當民辦再也不能“掐尖”,還有多少家長會選擇民辦?


好生源的家庭是有錢有閒,張江碼農最多滿足前面。


本來就不應該挑生源,所謂中考排名前的學校只是收了好生源後才排名靠前的。能把差生教成中考600+的才算真正牛校。

核心永遠是生源,張集轉公辦以後,地段班生源增加了好幾倍,生源質量急劇下降。而且本身地段生的小學一塌糊塗,怎麼看都問題很大。趁大部分人沒想明白,趕緊賣了房子去買福外建西雙學區啊。

炸開鍋了,新政還沒弄清,倒是被張江改公辦搶頭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