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轟隆一聲巨響,一個像英國一樣體量的國家消失了。

那是大盤崩裂的聲音。

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美股開盤四分鐘,納斯達克和標普500一路狂瀉7%的點,觸發熔斷(7%、13%、20三層熔斷)。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這是23年未見的大場面,上一次熔斷還要追溯到1997年10月27日。

截止到收盤,前一天總市值高達44萬億美元的美股跌去7%。直接蒸發掉英國體量的GDP,不過好在星期二三大股指全部反彈,又漲回來一個意大利的體量。

這麼一算的話,其實也就損失了一個廣東省的GDP。

大跌之後往往容易出現報復性反彈,1997年的熔斷後,第二天也出現了增長。

一時的漲跌並不是我們需要關心的事情,真正值得我們關心的事情藏在美股背後。

我們需要做的事情是穿破迷霧探尋本質。

1.“虛不受補”的美股

美股為什麼會崩?

表面上來看,美股熔斷的原因是來自於疫情爆發和油價下跌帶來的雙重恐慌。

可實際上,在3月初,美聯儲剛剛宣佈降息,以此應對疫情給經濟帶來的衝擊,保持經濟的增長強勁。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在經濟調控上,人們經常會聽到一個詞:降息。

把錢存入銀行的收益減少,所以人們就會把錢拿出來用於投資或消費,從而刺激經濟的發展,股市也將從中獲益。

但降息有用麼?強刺激有用麼?

這次美聯儲的突然降息,實際上是加劇了市場的恐慌。

一個病人感覺身體不舒服,去了醫院之後,醫生給他用最好的儀器檢查一遍,完了家裡人給他開了一大堆最貴的藥,和他說:我們肯定不惜一切給你治好病。

這病人猛的一聽應該挺高興,馬上尋思過味來,當場就得崩潰。

為什麼?被嚇著了。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早在3月9號之前,“被嚇著了的”美股就開始了一週的小幅下跌

中國有一個詞叫“虛不受補”,一個身體特別弱的人,用人參蟲草這些猛藥給他,他的身體承受不住。

美股就是這個虛不受補的病人。

美股為什麼這麼“虛”,這事兒得從頭解釋一下。

2.降息守不住美股

首先是降息這件事。

08金融危機之後,美聯儲實施了長達8年的零利率時代。等到2015年時,美聯儲開始緩步加息。

簡單來講,降息是為了將存款變為消費,同時鼓勵貸款,刺激經濟增長;加息是為了鼓勵存款,抑制經濟過熱,防止通貨膨脹等。

加息與降息沒有絕對的好壞,都是針對不同經濟形勢下的宏觀調控,但有人不同意加息,就是他們的總統先生。

2019年,美聯儲迫於特朗普的壓力,三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但即便如此,特朗普還是不滿意。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福克斯商業:美聯儲的加息阻礙了美國經濟增長(圖源觀察者)

他認為美國的經濟還是不夠熱,還需要進一步降息刺激。

“美聯儲太讓我失望了,我們現在應該有一個更低的利率。”

“如果鮑威爾(美聯儲主席)當初沒有緊縮加息,美國今天GDP至少會再高1.5個點”

特朗普支持降息的理由很簡單。

第一是貿易的因素,美聯儲加息將導致美元的升值(美元迴流,市面上的美元供不應求,所以匯率升高),這將直接影響特朗普貿易戰的大戰略。

第二是降息有助於拉昇股市,特朗普在選民面前最驕傲的就是他的經濟成績,而股市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

一旦股市暴跌,特朗普的連任將面臨最大的危機。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特朗普推特: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下跌超過1000點,那麼時任美國總統就應該被裝進加農炮射向太陽,不能有任何藉口

從2015年12月16日到2018年12月22日,美聯儲加息9次,從2019年7月31日到10月30日,美聯儲連續降息3次。

要這麼一看的話,美聯儲在這個週期內還是以加息為主啊?

但實際上,美聯儲每一次加息的平均週期是4個月,而每一次降息的平均週期是1月。這充分暴露出美國的經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在經濟增長几乎陷入停滯的臨界點上,加息是小心翼翼的,需要給市場更長的時間去消化,降息是慌不迭地的,需要給經濟的刺激越快越好。

加息對經濟的傷害是立竿見影的,美國就像是年老體衰的大象,哪一鞭子抽狠了,大象就容易轟然倒塌。

降息對經濟的刺激是長期顯現的,美國又像是筋疲力盡的老牛,再怎麼抽它,老牛往前動的速度都特別緩慢。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GDP增速和聯邦基金利率幾乎是同步走低,降息對經濟刺激其實非常有限

美聯儲想優雅的去掉泡沫,但特朗普從來只關注眼下,一旦經濟熱度下降,他馬上就想著降息給美國的經濟打雞血。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開來,美國經濟又面臨著下行壓力,特朗普只能繼續以降息的方式刺激經濟。

所以在3月3日那天,美聯儲大幅度的降息50個基點,此前十餘年間調整單位均為25個基點(0.25%),可見特普朗是真急了,美聯儲也是真慌了。

而降息50個基點(0.5%)對美國來說還遠遠不夠。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Hatzius在報告中表示,美聯儲將在三月和四月繼續下調利息,最終使利息回到0-0.25%的歷史低位。

摩根士大通的Feroli更激進的表示,美聯儲將在3.17-18日的會議前降息100個基點(1%),重回0-0.25%的零利率時代。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3月10號,特朗普繼續發推施壓美聯儲,要求降息

可這又能救得了美國麼?

3.印鈔再印鈔,舉債再舉債

剛剛我們提到了降息刺激經濟。

但降息是一種被動的經濟調控方式,假如把利息降到零了還是不能從人民手中摳出來錢的話,就要同步第二個方法。

增加貨幣的供應量,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印鈔”。

當然,這筆錢不是隨便印出來的,而是管未來借來的。“通過購入國債的方法增加短期貨幣供應量”,也就是說,這筆多出來的錢在今天完成刺激經濟的使命後,是要在明天再還回去的。

至少,經濟學家和政客是這麼告訴我們的。但至於怎麼還上,能不能還上,他們沒說。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在他們看來,理想情況下的債務,是可以借來明天的錢投資今天,以換得收益的更大化。

比如大學生的助學貸款,現在的借貸是為了投資自己,以求在完成學業後擁有更好的收入,用在正當地方的、一定程度的債務是個好東西。

所以,在“良好”的初衷下,西方經濟學家們發明了“量化寬鬆”政策,即把利息降到極低的同時,通過購入國債的方式增加貨幣供應

利息低一點,再低一點。

印錢快一點,再快一點。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這就是美國現在在做的事情。

但量化寬鬆有一個隱患,如果收入的增長速度並不能超過債務增長的速度,那破產只是個時間問題。

假如用上了量化寬鬆,發現經濟增長仍然不如預期,那如何才能把債還上?

答案是繼續量化寬鬆。

是的你沒有看錯,就是繼續寅吃卯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期間,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將聯邦基金的利率降到0-0.25%區間,美國這種接近零的利率維繫了長達八年之久。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圖源自騰訊新聞,今日話題

在市場規律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商品可以以零價格出租和出售,而西方各國的央行竟然在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借貸,就差求著資本來借錢了。

同時,連續六年上調國債上限,到2013年時,美國國債已經突破19萬億美元,是當年GDP的107%。

這個道理很好理解:我借了一筆錢做生意,結果破產了還不上錢,這時候我只能再借一筆錢,希望能東山再起,只有這樣才能還上這筆錢。

可現在的問題是,美國根本沒有能力再還上這筆錢了,在過去的4年裡,美國的財政赤字分別是6660億美元、7790億美元、8668億美元、9840億美元。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沒有能力還錢,就只能在繼續借錢。

美國的國債就這樣成為了永動機,不停的發新債還舊債,一輪又一輪的透支明天。

美國的國債規模從2008年的10萬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23萬億美元之巨,而同期的GDP增速卻保持低迷。

與此同時,在過去的十年間,美國超發了6.2萬億基礎貨幣,卻將通貨膨脹率常年控制在2%左右。

見鬼了,錢都哪兒去了?

十年的時間裡,美國納斯達克指數從2000漲到了8000,道瓊斯指數從6000多點漲到暴跌前的接近30000點,什麼基礎貨幣增速、什麼國債漲幅,都遠遠落後於美股的狂飆速度。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過去十年內,牛氣沖天的美股

至於美國的GDP增速,那簡直是更不值一提的弟中弟。

美股成為了資金流入的蓄水池。量化寬鬆根本沒有促使資金流入實體,反而大量資金滯留在金融系統。

美股暴漲是基於估值擴張,而不是盈利能力的改善,有太多本不應屬於股市的錢被砸了進去,堆起厚厚的泡沫。

你從銀行借了一筆錢之後想開個小廠子,結果發現去炒股、去買房,哪個來錢都比干實業快,你會怎麼選擇?

注意我們在前文提到“好債務”時的兩個限定條件,用在正當地方的、一定程度的。

但是美國現在都不滿足。

美國三產佔GDP增加值接近87.5%,產業空心化極其嚴重,金融業徹底將實體經濟綁架,所以低利率刺激的貸款根本輪不到進入實體便被吸收進資本市場,美聯儲便只能一輪又一輪被動的減息放債。

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山頂上有一塊地大旱,可每一次天降大雨水都會流到山下,山上的旱情依舊嚴重,但要想緩解旱情,就必須要下雨,久而久之,大家就從中悟出了一句諺語——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這就是美國的現狀(西方發達國家也有這個問題)。

所有人都知道債務絕不可能堆到天上去,但所有人都沉浸在烈火烹油的股市中無法自拔。

所有人都知道泡沫是一定會破的,但所有人都不能抵抗住泡沫膨脹時的絕美景象。

就像列寧那句話說的那樣:為了利益,資本可以出賣絞死自己的繩子。

4.病入膏肓的美國

就現在的情況而言,沒有人能為美國的經濟續命。

一個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一個GDP總量佔全世界四分之一的巨無霸,製造業佔經濟比重不足五分之一。

金融業綁架著整個國內的經濟,產業結構已經完全畸形,這就是美國現在最大的問題。

美聯儲所代表的的華爾街巨鱷的利益,和特朗普所代表的中產工人階級,在根本利益上是無法調和的。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特朗普與美國工人在一起

特朗普想著讓美國再次偉大,是立足與實業的,他一輪又一輪的降息,一次又一次的舉債,是真的想振興美國的製造業,讓失業的工人回到車間,讓失落的中產光榮起來。

但是工業需要地基,需要基礎資金的投入,需要完善的產業集群,更需要勤勞踏實的工人。

已經過慣了金融+大炮日子的美國上層,已經在優渥的社會福利中徹底墮落的美國工人,根本不可能成為特朗普的左膀右臂。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美國已經積重難返,所以特朗普只能上躥下跳的將壓力轉移到外部,退群、加關稅、收保護費、打貿易戰,這都是不得已而為之。

我們總在抨擊特朗普,可實際上,可恨之人,也必有可憐之處。

特朗普的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但實際上現在的美國,衰落已經不可避免。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如何才能拯救美國?這個問題就像是在問“如何才能挽救即將敗光家底的福貴少爺”?

給他更多的錢麼?不行,給他多少他去賭多少。

給他一份新家業讓他重頭再來麼?不行,他照樣把家業給賣了繼續去賭。

真正的做法是什麼?是讓福貴徹底破產之後給他扔到底層,讓他一點一點認識到人間疾苦賺錢辛酸。

然後福貴少爺才能認識到:我得賺一點辛苦錢,這才是我的命。

美國和福貴少爺一樣,需要的不是續命,是不破不立,是劫後重生。

踏踏實實的賺辛苦錢,美利堅曾經也是那個吃苦耐勞的勤快小夥啊。

5.以史為鑑,新王當立

讓我們把時鐘撥回到1929年的大蕭條。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大蕭條時期的美國街頭,排隊等救濟的美國人

股市暴跌讓美國一夜崩潰。到1933年,86000家企業破產,5500家銀行倒閉,失業人數從不足150萬人(1929年)飆升到1700萬人,經濟水平倒退到1913年。

然後,他們等來了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巨人。

1933年,羅斯福當選美國第32任總統,推出了他的“羅斯福新政”,其中最核心的是《全國工業復興法》。

以工帶振,成為增加就業刺激生產的重要手段。

“使人們能夠重返工作,使我們的企業重新活躍起來”,羅斯福振臂一揮,無數美國人群起響應。

從1933年到1939年,羅斯福投資180億美元,修建1000座機場,12000多個運動場、800多座學校醫院,開闢了740多萬畝國有園林和國有公園。

還有田納西大壩,由美國政府直接投資、興建、管理,無數下崗工人在這裡和田納西州迎來了新生。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雄偉的田納西大壩

無數美國人用雙手扛起了美國的經濟,抑制了法西斯主義在北美的抬頭,更為二戰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底子。

那是美國最榮耀的輝煌時刻。

是羅斯福救了美國,也是美國自己救了自己。

那時的美國,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工業實力,有一億兩千萬人口,有九百多萬廣袤的土地。

工業意味著生產能力,人口意味著消費潛力,土地意味著基建需求。

而放眼今天的世界,中國站在了當年美國的位置上。

41個工業大類共計666個工業小類,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其中超過220種中國的產量都是世界第一;

2018年工業增加值3.6萬億美元,從2010年開始便雄踞世界第一。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我們就是全球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工業國家。

除了檯面上的優勢,我們更有所有發達國家所不具備的潛力。

超過9億的適齡勞動人口,4億邁入中等收入的消費群體,不到60%的城鎮化率,等待基建投資的中西部地區......

這大把的潛力逐步兌現出來後,全球經濟的執牛耳者,唯有中國。

美股暴跌:2020年3月9日,星期一,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天。


▲ 25萬億新基建上馬

當全球經濟從增量爭奪轉為存量博弈時,不會再有哪個國家像幾十年前年前靠著抱大腿、搭便車便能崛起。

一票發達國家GDP增速已經降至一點幾零點幾,甚至出現負增長;發展中國家的佼佼者印度,現在連5%都守不住。

在世界範圍內的生產力獲得爆發性增長之前,註定只有少數的國家才能繼續體面下去,繼續強大下去。

有巨大的內需,才有持續發展的潛力;有技術的基礎,才有能力將潛力兌現。

放眼全世界,兼具兩者的,唯有中國。

屬於美國的時代,大幕正在緩緩合圍落下。

一個新的世界格局,即將在舊勢力的土崩瓦解之後巍然浮現。

舊王已死,新王當立,你我有幸,皆為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