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束幹雛菊

一個月前,我買了兩顆植物,之一有一束鮮花雛菊,本意是想要挑有香味的,結果花店老闆可能喜歡似菊這樣淡泊低調的花,不足十平的門店門口,除了各種我叫不出名兒品類的松柏、君子蘭、仙人掌,還有一盆盆嬌小的多肉。但,考慮到我是正值花店一天打烊之際去買花,也可能被剩下的就是這些,誰讓他們即沒有美豔身姿也不願散發香味呢。


上週發現擺在桌上的雛菊枯萎了,原先還算入眼的蛋黃色也徹底被氧化成劣質的透明乳膠白,沒什麼美化擺飾的價值了。但一時也沒再買花,不想讓花瓶空著孤單,算了先留著吧。週三下班回家,咦,咋有股強烈的清香,難道有田螺先生?我納著悶,伸著鼻子尋找香味的來源,驚喜居然來自桌上那束看似已然枯萎的雛菊。真不可思議。


因為當前嚴峻形勢,各個商業區和小區都被封閉了。花也買不到了。網上買了一束乾花,也是雛菊,粉白色、鮮紅色、藍紅色的, 反正很鮮豔的顏色。昨天滿心歡喜地收到花,包裝很好看,就是花有那麼點不對勁,太乾了,除了花的清香沒有,連植物上帶的塵土味都被各種乾燥技術給消除了,我努力發揮人類只對各種食物敏感而對於自然早已消失殆盡的嗅覺能力,想要嗅出點植物的味兒,阿嚏!被莫名的工業味道給刺激了。


我的一束幹雛菊


我不禁後悔,花錢欣喜等待了兩天買這麼一束像塑料假花的東西。


看到桌上顏色褪去枯萎一週依然還在散發著香味的雛菊和被技術強行留住顏色沒什麼味道的幹雛菊,我不禁胡思亂想,製作乾花和為了留住青春美麗而瘋狂在臉上動刀、打玻尿酸、拉皮、線雕拉雙眼皮兒、注射肉毒桿菌人類怎麼如此相似呢。突然想起看過很多勵志文章,其中都有講身邊的姐妹怎樣怎樣勵志,而他們勵志都包括這樣的一個環節:從讀書時就努力存錢終於存夠錢,最後去整容了,就嫁給了有錢人,過著貴婦人的生活。


反正我以後不會再買乾花了。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becoming Jane Austen》,其中簡在面對愛情和責任的選擇讓我觸動,我一直很敬佩那些為了愛情不顧一切的男女角色。但很多浪漫電影中,為了渲染愛情的重要和美麗,對於選擇家族或者是世俗不被承認的愛情而必須拋棄責任和更多的部分則避而不談或者輕輕帶過,故意不被觀眾注意倫理道德賦予的責任的輕重。


我的一束幹雛菊


電影《becoming Jane Austen》是根據(美)喬·亨特·斯賓塞作家的書籍《成為簡·奧斯汀》改編而成,喬·亨特·斯賓塞的書《成為簡·奧斯汀》是專門對於作家簡·奧斯汀的人生故事經歷進行研究而寫成的。


電影中的安妮·海瑟薇太美了,我自然地將其魅力帶入到所飾演的簡·奧斯汀身上,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歡上了安妮還是簡,因為都是美麗聰明又極具才華的女性。


作家簡·奧斯汀的作品一共有六部,每一部都奠定了她今天的盛名。


簡·奧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21歲時寫成她的第一部小說,題名《最初的印象》,她與出版商聯繫出版,沒有結果。就在這一年,她又開始寫《埃莉諾與瑪麗安》,以後她又寫《諾桑覺寺》,於1799年寫完。十幾年後,《最初的印象》經過改寫,換名為《傲慢與偏見》,《埃莉諾與瑪麗安》經過改寫,換名為《理智與情感》,分別得到出版。至於《諾桑覺寺》,作者生前沒有出書。以上這三部是奧斯汀前期作品,寫於她的故鄉史蒂文頓。她的後期作品同樣也是三部:《曼斯菲爾德莊園》、《愛瑪》和《勸導》,都是作者遷居喬頓以後所作。前兩部先後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勸導》,因為作者對原來的結局不滿意,要重寫,沒有出版過。她病逝以後,哥哥亨利·奧斯汀負責出版了《諾桑覺寺》和《勸導》,並且第一次用了簡·奧斯汀這個真名。


簡的作品,我最喜歡《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故事情節很簡單,以日常生活為素材。故事發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那時的英國是一個等級較為分明的國家,鄉鎮中資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以嫁到有錢丈夫為主要任務,而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這些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為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因此,她既反對為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為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


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為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討厭他的傲慢,從而對其產生很深的誤會和偏見。而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


之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為人處事和一系列所作所為,看到他對身邊朋友、愛人無不傾盡全力的付出,看見了他和自己一樣也是正直、感情豐富的人,終於一切誤會和偏見都自然地消除了。


我的一束幹雛菊


從小說看,伊麗莎白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有很強的自尊心,並善於思考問題。就當時英國所處社會環境,生活在將嫁給有錢丈夫作為前生目標待字閨中的小姐們來講,這是難能可貴的,也需要無限突破世俗的勇氣。


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兩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歷史上的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的探索過程。


本週五,抽出一點時間,和我們一起來讀書吧!


我的一束幹雛菊

我的一束幹雛菊


更多文章

好書推薦 | 娛樂至死

肖戰會感謝那些維護他的聲振屋瓦的粉絲嘛?

好書推薦 | 被討厭的勇氣

把光明捧在手中,照亮每一個人的臉龐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