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帶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提速提質——訪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

□河南日報記者 陳慧 李運海

“春光無限好,植綠正當時。隨著3月12日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工程建設的全面啟動,我省將以點帶面構建黃河流域大生態、大保護、大治理格局。”3月11日,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應乘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的東風,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帶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再提速、再提質。

自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啟動國土綠化提速行動以來,我省各地攻堅克難、快速行動,厚植綠色、添彩中原,無論是造林規模還是綠化質量,都邁上了新臺階。2019年新造林435萬畝,完成年度計劃的152%,得到國家林草局充分肯定。冬春兩季義務植樹活動成為長效機制,大造林大綠化格局初步形成。

劉金山說,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建設森林河南的重要一年。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主責部門,自然資源部門承擔著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的重要職責,今年,將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為引領,緊緊圍繞“五年增綠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目標,既要增綠量、增容量,又要補短板、提效益,推動國土綠化實現重點突破。

生態廊道建設提質升級。高標準推進“三縱五橫”等主要廊道綠化,特別是示範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和溼地公園群等建設,加快推進河南省大運河沿河生態廊道建設,構築生態安全空間。突出補齊豫北廊道綠化短板,深入開展“一河兩路”(黃河、鐵路、高速公路)兩側自然資源違法違規佔地問題清查整治,全面加強黃河沿岸生態保護。

山區平原增綠增效。大力推進太行山區、伏牛山區、桐柏—大別山區困難宜林地造林、灌木林地改造和補植補造,大力發展茶葉、油茶等特色經濟林。因地制宜擴大平原地區優質林果種植面積,提升完善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

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建設加快推進。在城市,拆舊建綠、拆違增綠,形成城市綠芯、城區綠網、城外綠帶。高質量推進黃河流域森林城市群建設,指導沿黃八市做好國家和省級森林城市建設及完善提升,打造沿黃城市“綠芯”。在鄉村,結合鄉村規劃編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實施鄉村綠化美化工程,開展圍村林建設、四旁綠化和庭院綠化,建設鄉土鄉風濃郁的森林鄉村和森林特色小鎮,高質量助推鄉村振興。

劉金山表示,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國土綠化步伐,豐富生態產品供給,扮靚母親河顏值,高質量推進森林河南建設,讓綠滿中原、四季常青成為出彩河南的靚麗底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