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萌萌今年5歲,家的玩具已經一個房間也放不下了,滑滑梯、積木、拼圖已經佔了半個房間,另外半個房間放的有三滑板車、溜溜車、單車、摩托車、汽車……並且每種車都不低於三輛。

最近,萌萌爺爺又想給孫子買一輛同類型不同顏色的汽車回來。原因是,萌萌坐著汽車出去玩,看到別人有一輛和他一樣的汽車,但顏色不一樣,萌萌就吵著也要一輛同樣的。

用他爺爺的原話就是,“別家孩子有的東西,我家也不能少,只要他想要,我就給他買,不能讓別人看不起。”

可能很多人看到這裡,就會認為萌萌家的經濟條件一定很好。但其實不是,萌萌的爸爸媽媽沒有正式的工作,偶爾會在外面做點事,但更多的時候會在家裡啃老。

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而爺爺,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了,還在打著零工來賺錢養家。自己省吃儉用,為自己花一分錢都覺得是浪費,以前是為兒子傾其所有,現在為了孫子不留餘力。

一、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不要培養白眼狼,要讓孩子懂得感恩。

很多父母認為: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顧自己家裡的經濟情況,傾盡所有,給孩子最貴的。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

“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很多父母,小時後自己吃過的苦,捨不得讓孩子再吃,害怕虧待了孩子,怕自己的孩子自卑,怕孩子委屈。於是傾其所有,什麼都不用孩子做,只要孩子認真讀書就可以了。

於是,父母在外操勞,省吃儉用,子女卻揮霍無度,用著最新款的電子產品,穿著最時髦的大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在外面深情地唱著《父親》;拿著父母賣菜的錢,給女朋友買最新鮮的的玫瑰。

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孩子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一切,根本不知道知足,不知道感恩,不知道體貼父母,不知道生活的不容易。相反,還滋生了很多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壞毛病。導致啃老族橫行,“白眼狼”層出不窮。

山東一位70多歲的阿婆,每天頂著酷暑奔走於街頭,只為幫兒子找工作。

不會上網、沒有人脈的阿婆,只能用最笨的方式:在街上找人搭話。

她希望能碰到某個好心的路人,可以幫自己的兒子重新走上社會。

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一個有手有腳的成年男人,每天窩在家裡當蛀蟲,吃飯、睡覺、打遊戲。 還要從70多歲老母親微薄的退休金裡,搜刮錢財來為自己所用。

這樣的現象現象現在是太普遍了,我想如果萌萌的爺爺再這樣溺寵下去,以後培養出來的萌萌也會是一個繼續啃老的人。

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

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劉墉曾感嘆說:

“今天有多少孩子,既要美國的自由,又要中國的寵愛,沒有美國孩子的主動,又失去了中國的孝道。”

都說百善孝為先,養兒為防老。然而,有太多喜歡溺愛孩子的中國式家長,養出了遍地的中國式巨嬰。他們沒有獨立能力,喜歡坐享其成,喜歡一味地索取,最後成為不折不扣的白眼狼。

漢朝的時候,漢高祖劉邦分封了一百多位功臣,其中蕭何為劉邦穩定後方,對新朝的建立居功至偉,所以劉邦分給他很多肥沃的良田。但是在蕭何堅決不接受,反而要了很多貧瘠的次田。

劉邦問他為什麼,他說,貧瘠的土地可以督促子孫勤勞耕種,懂得節儉。而肥沃的封地,孩子就容易變得好吃懶做,這樣家族慢慢就會沒落。

果不其然,在一百年之後,這一百多位功臣的家族大多沒落了,但是蕭何家卻依然興旺。

曾國藩曾說過,如果孩子不經苦難,是不能成材的。孩子一定要給他坎坷,給他磨礪,而不是給他各種卓越的條件。

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生活的不容易。

其實嚴厲才是愛,溺愛是傷害!要想真正為孩子好,就不要過分的寵愛孩子。

我們做父母的要謹記: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孩子要幹嘛,你就去滿足他,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二、愛孩子,不是替他包辦一切,而是要教會孩子有自食其力的能力

前段時間,一個拍攝外賣小哥的短視頻上了微博熱搜,觸動了無數人。

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視頻裡,外賣小哥哥因患有腦癱,所以面部表情有點不協調,每說一個字,都要費很大力氣。即使這樣,但他和對方說的每一句話,都是面帶微笑。

無數網友被小哥純真的笑容、努力生活的樣子所觸動。

而更讓大家感動的是,後來有好心人想要捐款幫助他,卻被他拒絕了。他說:“謝謝大家對我的關心,這個錢我不能要,我(可以)自己憑自己的努力掙錢。

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外賣小哥,雖然身有殘疾,但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憑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在自己能自食其力的情況下,拒絕”嗟來之食”。

我們看到了小哥自力更生的骨氣以及自食其力的能力。而這一點,是孩子一定要擁有的品質和能力。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愛孩子,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為人父母不能只看到眼前,更要為孩子的長遠打算。必須培養孩子獨自面對未來的能力。

以前,窮人會這樣子教育孩子:我們家境不好,你要自強自立,多擔責任。

現在,新一代父母的一些補償心理:我不管你將來怎麼樣,至少小時候,別人有的你都有,不會讓你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家境普通的家庭,容易陷入教育的誤區: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他們的孩子,從來不洗衣做飯,不會和親戚交流,反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還記得17歲神童考上中科院被退學的魏永康嗎?

小時候的他,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需要他插手,每天早晨他媽媽會幫忙把牙膏擠好,為他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他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到他讀高中的時候,母親還親自給他餵飯。

為了學習,母親拒絕讓他和其他接觸,只需要他認真讀書就好。

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都是被母親一手包辦。

後來,他考進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成為碩博連讀研究生。脫離了母親的照顧後,他徹底“失控”了。

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他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天熱不知道脫衣服,天冷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趿著拖鞋就往外跑;

房間不知道收拾,屋子裡臭烘烘的,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

和同學最基本的人際關係也不會處理,經常一個人窩在寢室裡看書;

卻忘了還要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為此還有一門功課記零分;

而沒寫畢業論文也最終讓他失去了繼續攻讀博士的機會。

魏永康母親的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魏永康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他離開媽媽後,難以適應一個人的生活,最終在成長道路上摔了個大跟頭,被嘲笑,被退學。

為此也怨恨他的母親,並選擇離家出走,結婚生子後與母親的關係也不融洽。

我們不能指責他媽媽的教育方法有多不對,她只是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來教導她的孩子。生活中對他的干涉太多,包辦太多,以至於他喪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

孩子除了學習,也還要有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孩子現在沒吃過的苦,在未來的某一天會以另一種形式來到你身邊。

沒有誰能一生順遂如意,父母也不能永遠庇佑孩子,讓孩子適當吃苦,培養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將來他才有力量抵擋生活的風雨。

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三、愛孩子,就適當的為他們“準備不全”適當的“遠離孩子”

我們總是會給孩子準備齊全,所有他需要的東西,無論他的學習還是生活我們總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可這樣的後果就是,孩子會躺在齊全的準備中享受,完全不考慮其他。我們需要適當的讓孩子,為了自己去奮鬥。

比如,讓他為自己創造一個整潔的生活環境,為自己整理出一張乾淨的書桌,給自己洗一件乾淨的衣服,等等。

孩子要養成為自己奮鬥的習慣。而我們則是要從最初為他準備好一切,到慢慢放手,最後讓他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逐漸的減少“供應”,讓他開始有意識的去面對父母沒有供上的“缺陷”,這樣即便將來遇到因為準備不足而帶來的問題,他也會知道該如何應對。

白眼狼養成:“別人有的,你也要有”這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


不溺愛孩子,只給孩子最需要的愛,讓他有顆感恩的心;適當放手,不為孩子成長的道路掃清所有障礙,讓他自己思考成長。這才父母真心愛孩子的表現。

我是願願,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和故事,歡迎關注 ,和你一起分享身邊故事和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