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生人吃飯重禮,與熟人吃飯重誠,與家人吃飯重情

與生人吃飯重禮,與熟人吃飯重誠,與家人吃飯重情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我們總是將吃飯視為平常之事,一日三餐,油鹽醬醋,最是普通不過。

然而,越是平常之事,透露的信息越不平凡。

飯桌上,我們吃飯的樣子不盡相同,但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卻都映射出一個人的修養、品行和對人生的態度。

1

與生人吃飯,重禮

從小到大,我們參加了無數的飯局,也在飯局上遇到了無數的人。

推杯換盞,禮尚往來間。餐桌,便成了體現一個人修養禮貌的最好場所。

有的人低頭吃飯,在盤中挑來挑去,不管他人,這種人生活中也是自私的人;有的人對服務員呼來喚去的,態度猖狂,這種人在生活中也是缺乏教養的人;有的人吃飯時總喜歡居高臨下,誇誇其談,從不顧及他人感受,這種人生活中也是傲慢的人。

老話說得好:舉筷之間,先觀其禮。禮廢,則人不可深交

吃喝無禮,讓人反感,厭惡,使人敬而遠之。而一個有禮有節之人,會進退有度,禮貌有嘉。

他們不鋪張、不浪費、不過分挑剔食物,懂得照顧他人,也懂得尊重他人。和他們一起吃飯,會覺得他們彬彬有禮,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別人喜歡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禮貌。

吃飯有禮之人,哪怕初次相見,也願意與之成為朋友。


與生人吃飯重禮,與熟人吃飯重誠,與家人吃飯重情


2

與熟人吃飯,重誠

《曾國藩家書》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曾國藩在安慶鎮壓太平軍時,一位遠親前來投奔。這位親戚出身貧寒,衣著樸素,言談誠懇,只只圖溫飽不求富貴。

曾國藩請他入席吃飯,席間兩人侃侃而談,此人言辭犀利角度精準,曾國藩對他的表現很滿意。

不料席間遠親一個舉動,引得曾國藩心中不悅。飯後,便叫人送了他一筆盤纏,將其打發了。

眾人不解,曾國藩解釋道:軍中糧食粗劣,這人雖自稱家貧,但在吃飯時,卻將米飯中的秕糠一一挑出。此人心口不一,難當大任。

古語有云:“見一葉而知深秋,窺一斑而知全豹。”

一個人吃飯的細節,直接體現著這個人的背景和人品。

言語可以欺騙,但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行為習慣,是長期養成的結果,這是裝不出來的。

人與人相交,人品第一,其重在誠。

人品好,講究誠信的人,在餐桌上依舊言行一致,他們更容易贏得他人信任。

反之,人品差的人,他們兩面三刀,謊言漫天,讓人躲之不及。

《孟子》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為人至誠者,心正而身直,一身清白,表裡如一。人與人之間,永遠是相互的。與其多費心機,不如多些真誠。以心換心,才是感情長久之道。


與生人吃飯重禮,與熟人吃飯重誠,與家人吃飯重情


3

與家人吃飯,重情

我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家人等待著我們吃飯,我們卻因為應酬而無法按時回家陪伴;

家人準備了一桌子飯菜,我們卻因為口味不和,挑挑撿撿;

家人準備了豐盛的飯菜,我們卻依舊擺弄手機,無暇顧及佳餚。

久而久之,不僅飯菜會涼,人心也會涼。

生活裡,要多一些熱氣,多一些溫情。當一家人好好吃飯的次數多了,家裡的溫度也就有了。


周國平說:“無論你多忙,都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多聚餐,餐桌上一定要有歡聲笑語。”

一邊吃飯,一邊敘說著一日之事,其樂融融。所有的糟糕與煩惱,也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其實,最好的陪伴,便是陪家人一起好好吃飯。


與生人吃飯重禮,與熟人吃飯重誠,與家人吃飯重情

4

吃飯,是一場修行

有句話這樣說:“行走時,專心行走;進食時,專心進食。”

吃飯,是窮其一生的修行。

與生人吃飯,禮到則交情漸深;

與熟人吃飯,誠至則人恆信之;

與家人吃飯,情深則幸福永恆。

蔡瀾先生曾講過:“對生命心懷敬畏,對食物心懷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態,從容而優雅的走完這一生。”

餘生不長,願我們好好吃飯,將日子活得有滋有味,把未來過得花團錦簇。

然後在歲月的煙火中,練就一顆浸透人間的心。

共勉。願轉發分享,共同弘揚中華國學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