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慶職人訪談錄丨一直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面,這就是積累

王耀慶職人訪談錄丨一直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面,這就是積累

讀了一本書《耀慶職人訪談錄:遊藝的人》,明白它的討巧。

但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瞭解一些正在從事自己喜歡事業的人,哪怕就是看看他們的熱情呢,也能帶來會心一笑。


不記得在哪個公眾號上,已經提前看到林懷民這一篇了。

當你面對他的時候,也能提出自己的問題嗎?

在《流浪者之歌》裡,有位僧人走上舞臺,站定、閉目,一片安靜中,稻米忽然從天而降。

此後的90分鐘內,舞臺上有各種各樣的動態,而他始終紋絲不動,一直到演出結束。

有人問,“不論是電影、電視還是什麼演出,到了尾聲一定是高潮迭起,給觀眾最終的一擊。為什麼你的戲卻感到非常壓抑?”

林懷民平靜地回答,“因為對我來說,壓抑就是我的高潮,安靜也是一種氣場“。


王耀慶職人訪談錄丨一直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面,這就是積累

即便沒在現場,這個回答也能讓人震撼。

屬於寂靜的震撼。

世界上,有多少種動,就有多少種靜;

有多少焦慮,就有多少安慰;

有多少失落,就必得有多少希望。

因為它們本是平衡的兩端。

願生命的動盪與內心的安寧同在。


有一段關於編舞的對話,確切的說,是關於創作。

編舞(創作)不是一種職業,是一種病。

編的對不對不知道,舞得好不好不清楚,可是就忍不住想跳舞!

——大概就是這樣。

舞者是對舞蹈有渴望的人,不斷給他動作,他就高興了,沒有事情讓他坐在那裡,他覺得非常無聊,他要動。

編舞的人喜歡解決問題,是內在的衝動,是一種需要。不讓他編下去,他就無聊難過。

好像也有人疑問過,怎樣能持續寫作。

是一樣的道理。當你有內在需求的時候,自然就想去寫了。


王耀慶職人訪談錄丨一直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面,這就是積累

最喜歡的段落,當是對田島徵三的訪問。

田島做了一個繪本美術館,是用樹木的果實和岸邊的流木製作的。

樹會不斷生長,長到一定的規模;人們經過的時候,單是看著,就可以從樹木,從植物中獲取能量。

生命……不是人類獨享的特權,小小的魚、昆蟲、草木也有生命,而這些生命體是互幫互助的,在地球上共同生存。

當生態受到破壞,感到威脅的不僅僅是人類。

對這種現象當然有憤怒,但不能僅僅是憤怒。

有很多受到傷害的人們,是現在必須守護的,為那些受傷的人重新點燃生存下去的精神力量。

他的藝術就是因此而存在的。


一本書,9個受訪對象。全部是創作者。

不論是藉由工作,或是興趣,去發現總有人懷有熱情、認真活著和工作。

問他們一個相同的問題:做了這麼多,堅持了這麼久,到底意味著什麼?

那異曲同工的回答是:一直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面,這就是積累。

不厭其煩地一直重複,在重複中嘗試把事情做到更好,就是他們的生命。


王耀慶職人訪談錄丨一直在自己喜歡的事情裡面,這就是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