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俄羅斯高價買石油,預計損失超過12000億,事實真是這樣嗎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出現近30年未經的閃崩狀態後,中國從俄羅斯“高價買石油、虧本買石油”等言論,又在網絡上頻頻出現了。如“中國從俄羅斯高價買石油,預計損失超過12000億”的話題,在網絡上一直都備受網友的專注。

中國從俄羅斯高價買石油,預計損失超過12000億,事實真是這樣嗎

中國從俄羅斯高價買石油, 預計損失超過12000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真實的情況顯然不是如此,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在2018年就為《中國經濟週刊》,獨家撰寫《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談判》紀實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作為中俄石油當時談判的直接參與者,就曾明確地介紹了價格制定的相關原則。

張國寶先生在這篇《中俄原油管道十五年談判》紀實文章裡,還披露了在中俄原油管道建設談判中,最大的難點問題之一就是價格,但經過艱苦的談判後,雙方達成了協議,給出的價格公式是P=N-T。這也就是意味著俄羅斯對中國出口石油的價格,是隨著國際油價波動而隨時就市變化,而並非是網絡上固定的價格。

實際上,對於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在價格和費用方面類似的誤讀、或謠言,也並非是首次的個例存在。張國寶先生在文中就對中石油和俄羅斯石油公司,在2005年簽署的《關於進口4840萬噸俄羅斯原油的長期貿易合同》裡就做過闢謠。當時也有媒體說,中國在購買石油的價格、貸款利息等方面都吃了虧。

但事實是,當時中石油向俄羅斯石油的購油價格,也是完全按照國際油價計算的。以布倫特、迪拜、得克薩斯等國際油價,都是按照一定公式計算出來的,可以說他們彼此都實現了雙贏。在市場程度如此高的石油交易中,國家之間的長期石油協議,是根本不可能採用固定的價格來結算。其實這個道理是非常簡單的,進口國擔心將來油價會下跌,而出口國也擔心將來油價會上漲。

俄羅斯最近還收到了中國鉅額石油預付款,這是西方對俄羅斯制裁後所收到最大的一筆海外資金,這筆鉅款也能大範圍地幫助俄羅斯主要國有企業運轉,並及時改善了俄羅斯的財務狀況,最重要的是中國已經不止一次為俄羅斯雪中送炭。根據俄羅斯石油公司最近的財務報表瞭解,這家俄羅斯最大的石油企業,第三季度收到了9965億盧布(約972.6億人民幣)的石油預付款。

有業內人士分析,這是中國支付的石油的預付款。根據2013年雙方所簽訂的政府間協議、和石油交易合同深入化了解,俄羅斯將連續25年向中國增加供應3.6億噸原油,每年的石油供應量大約不到1500萬噸,合同內的總金額高達2700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