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的良知「陳果」

社會的良知「陳果」

我的導師曾給我寫過一句話:“不管你將來從事何種職業,希望你能盡心盡力。你需要注意一點,知識分子當是社會的良知。”有的時候,有些音樂、有些書籍、有些畫面、有些文字,會讓人有一種倒抽一口冷氣的感覺。我導師當時給我寫的這句話,就給我一種倒抽冷氣的感覺。我當時在加拿大,正坐著一輛公交車從學校回家,路很長,路邊都是原始森林,我看著窗外黑沉沉的一片,卻有一種幸福感,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心很大,大到能與天地合一,我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從此都找到方向了。

不管你從事什麼行業,有怎樣的人生境遇,你都要盡心盡力。盡心盡力,不是說你要對這件事情本身作出多大的犧牲,而是意味著既然你要花時間做這件事,就不要辜負了這些時間,也不要辜負了度過這段時間的那個你。然後,你還要始終記得,知識分子當是社會的良知。

我們很多時候都覺得,我能進名校,是我自己有才能,是我腦子聰明智商高。其實不是這樣的,你能進名校是因為你足夠幸運。

在社會上,有很多孩子也許比我們聰明百倍,但是他們的經濟條件不足以讓他們有機會讀書,有機會施展他們的聰明才智。他們年紀輕輕已經在外面謀生了,因為家裡等米下鍋。他們或許比你聰明,但他們沒你幸運。為什麼知識分子要成為社會的良知?是因為有些人沒有那麼幸運,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成為社會的良心,把我們的幸運與他們分享,讓我們的幸運也能成為他們的幸運,讓我們的存在、我們的成功也能給他們帶去幸運。這就是我之前說的:你要活成一束光。

你能有這樣一個機會進大學,是因為你的家庭經濟條件可以供你上大學,是因為你考試的那天一切順利。或者說,現在的教育機制比較適合我們,所以在這個教育機制中,我們成了優秀者,這一切都是造就你能進大學的條件。如果換一個家庭,換一個處境,換一種教育機制,你未必能進大學。所以不要以為你的成功都是因為自己才能超群,不是這樣的,就是因為你足夠幸運。我總是傾向於這樣思考:如果我勝利了,那是我幸運;如果我失敗了,那是我無能。沒有什麼值得你不可一世的,碰到問題,人應該多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所以,只有社會的良知才能被稱為“知識分子”。如果知識分子不是社會的良心,那他的知識是一種可恥。所以,如果我們的大學只是讓你看得見那些偉大的專家,卻看不到我們身邊一些平凡而美好的人,如果我們的大學只是讓你崇拜和效仿那些成功人士,卻沒有激起你對偉大心靈的追求和敬意,那麼我告訴你,其實我們的大學也已經失去了“靈魂的卓越”。

復旦大學以前有一個校訓,叫“團結、服務、犧牲”。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要團結我們的同胞,人和人不是彼此競爭奪食的狼與狼,而是同胞,所以,不要相互傷害,而要相互幫助,這就是“團結”。然後,請你去服務其他人,因為你進大學是如此幸運,所以你要用行動把你的幸運與他者分享,讓你得到的這一點幸運化為眾人的幸運,這就是“服務”。最後一點,不要害怕犧牲,因為能夠付出才足以證明你很強大,能夠奉獻才足以證明你是那麼富有,只有強大的人才有力量去“付出”。

社會的良知「陳果」

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