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張北大數據、風電、精品旅遊,未來將這樣發展...

近日,《張北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審議修訂稿),通過張家口市“首都兩區”建設辦公室批覆(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以《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規劃(2019—2035年)》為綱領性文件,充分結合《張北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張北縣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方案》《張北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2017—2030年)》《張北縣新能源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文件,通過對張北縣的發展現狀、發展優勢、主要問題、重要意義及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定位、建設目標八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明確要求從強化生態支撐功能、提升水源涵養功能、建設森林草原溼地、綜合治理環境汙染、構建綠色主導產業、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提升基礎支撐能力等方面進行規劃落實。

規劃中確定了要發展大數據產業、風電產業、和精品旅遊業,讓我們一起看看未來張北將有多少大企業誕生!

一、大數據中心

未來的發展目標:京津冀主雲存儲基地、國家綠色數據中心示範基地、全國數據災備中心、河北省主數據中心、全國數據交互重要樞紐

張家口張北大數據、風電、精品旅遊,未來將這樣發展...

二、風電產業

以打造全國可再生能源示範核心區,建設京津冀可再生能源基地為目標,實施規模化開發、大容量儲能應用、智能化輸電通道建設和多元化應用示範四大工程,逐步壯大可再生能源產業。

張家口張北大數據、風電、精品旅遊,未來將這樣發展...

三、精品旅遊業

目標:形成“大草原”旅遊格局,變旺季遊為四季遊,提高旅遊業收入。

張家口張北大數據、風電、精品旅遊,未來將這樣發展...

通過實施《規劃》,到2022年,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水源涵養功能逐漸提升,生態環境質量較大改善。森林面積達到201.08萬畝,草原面積不低於167.27萬畝,退耕還草57萬畝,溼地面積保持92.4909萬畝,縣域PM2.5年均濃度不超過25微克/立方米。生態保護機制進一步健全,高質量綠色發展體系基本形成,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到2035年,全面建成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生態文明建設進入良性循環,區域生態系統基本得到恢復,構築起功能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安全體系,建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青山碧水、藍天綠草的美麗張北。主要河流生態徑流得到恢復,地下水位實現穩定回升,水源涵養功能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森林面積達到229.81萬畝,草原生態質量穩步提升,溼地面積達到93.5409萬畝,保持全縣PM2.5年均濃度不超過25微克/立方米。生態保護機制更加完善,全面建成新型產業發展示範區、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京津冀休閒康養勝地、綠色有機食品供應基地,居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展望本世紀中葉,水源涵養和生態環境支撐功能全面鞏固提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態保護機制全面形成,走出一條生態興縣、生態強縣的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