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南京失守之謎?

1937年12月13日,這是中國人民難以忘記的日子。南京三十多萬的同胞慘遭日寇屠殺。南京城內城外橫屍遍野。這一天,是中國的國殤,中華民族的國恥。那麼,在早已結束戰爭的今天,我們能夠為這個國恥反思些什麼?回望歷史不禁還想問一下,南京為什麼會失守呢!

自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起,國家已有大半江山陷入敵手。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爆發,為博取國際社會同情,蔣介石決定在國際大城市上海抵擋日軍的進攻,其在淞滬投入的軍隊包括了裝備了德械的中央軍,各地軍閥組成的雜牌部隊,裝備,火力,戰鬥力都參差不齊。就這樣,在後勤,交通條件都不完善的情況下抵抗了三個多月。此戰,日軍投入20多萬兵力,國軍投入六十多萬兵力,最終仍然是國軍損失慘重,撤出上海。

1937年南京失守之謎?

淞滬會戰中的國軍士兵

日軍宣稱三個月滅亡中國,然而光淞滬會戰就打了三個多月,這讓日方高層很惱火,他們小看了中華民族的抗戰鬥志,日本華中方面軍總司令松井石,根決定進攻南京。

南京,六朝古都,三國時期的東吳,南朝四代以及明太祖朱元璋都曾在這裡建都,這裡還是安放孫中山先生遺體的聖地。出於民族情感,南京不得不守。然而南京無險可守,加上當時淞滬會戰國軍損失慘重,日軍乘勝追擊,南京根本守不住。當時無論是李宗仁白崇禧,還是中央軍的將領,甚至是德國軍事顧問法爾豪森,都主張棄守南京,把南京列為不設防城市,免受日軍破壞。

當時蔣介石寄希望於國際社會的援助。美國堅持中立政策,不干涉中、日戰爭,不對雙方援助武器,實際上對日本沒有影響。國聯的調停沒有任何實質作用。蘇聯面臨德國的威脅不願意兩線作戰。只有德國給予一點點的軍事援助,但很快由於盟友日本的抗議而停止了。在南京即將被攻陷的時候,國軍是孤軍奮戰。

1937年南京失守之謎?

國軍炮兵陣地

蔣介石希望得到國際社會的同情,即使在守不住南京的情況下也留下部隊守住這個國民政府的都城。這時候,唐生智一番豪言壯語向蔣介石表示願意死守南京,這使得蔣介石大為欣慰(後來證明唐生智的豪言壯語僅僅只是豪言壯語而已)。國軍高層紛紛撤出南京,唐生智把一些較為精銳的裝備德械的部隊留在南京,而且命令部下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然而自己卻給自己留下撤出南京的船隻,除高級軍官外,底下士兵和老百姓都以為南京守得住。

守南京城的士兵參差不齊,有些從淞滬會戰上撤下來,有些是臨時抓壯丁的。國軍的防禦工事因為軍情緊急沒有很充分很合理地佈置好,加上南京無險可守,國軍火力不足,其結果可想而知。日軍的增援部隊源源不斷地從海上登陸過來,守南京城的國軍卻沒有任何援助。

唐生智並非黃埔出身,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其所有的戰爭經驗來自於軍閥混戰。相對於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參加過日俄戰爭的松井石根來說,唐生智略顯劣勢。

1937年12月1日,日軍開始攻打南京,蔣介石給唐生智的指示是堅守三個月直到國際形勢發生變化(後來證明這是不可能的)。當日,日軍攻佔江陰要塞。12月7日,日“華中方面軍”下令,於當日開始向南京外圍第一線防禦陣地進攻;突破該陣地後,繼續向南京城復廓陣地攻擊;集中到達戰場的全部炮兵火力,用以摧毀並奪取城垣。

1937年南京失守之謎?

唐生智

在日軍密集的炮擊和轟炸下,城防部隊根本抵擋不住,即使有最精銳德械的中央軍,也面臨彈藥不足,支援不足的情況。城牆外的部隊由於防禦工事差,火力不足被迫後撤。但南京衛戍司令部禁止打開城門,以避免因日軍攻勢太猛趁機入城,同時向城外部隊下達不準後撤的命令,這使得城外部隊成為了日軍的活靶子(城外部隊早已喪失了戰鬥力)。

日軍一方面進行攻城準備,如部署炮兵進入陣地,坦克集中於待機地域以及選定入城路線等;一方面用飛機向城中投撒日“華中方面軍”司令官松井石根致守軍的最後通牒,進行勸降。唐生智於當日下達了“衛參作字第36號”命令作為回答。企圖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死戰。


9日拂曉,日“上海派遣軍”第16師團進至麒麟門、蒼波門一帶;第9師團進至光華門外,南京城破。10日,日軍見國軍拒絕投降,遂向雨花臺、通濟門、光華門、紫金山第3峰等陣地發起全面進攻。

武漢大本營對南京的戰況極為關注,每日均有詢問及指示的電報,當發現撤至南京部隊的戰鬥力及士氣已遠不如淞滬作戰,南京外圍主陣地帶僅防守兩三天即告失守。於是,蔣介石准許唐生智撤退。12月12日17時,衛戍司令部召集師以上將領開會,佈置撤退行動。唐生智首先簡要地說明當前戰況,詢問大家是否還能繼續堅守。與會將領無一人發言。唐生智遂出示蔣介石命守軍相機撤退的電令,即由參謀長周斕分發了參謀處已油印好的撤退命令及突圍計劃。

1937年南京失守之謎?

國軍德械師

然而,國軍由於指揮混亂,命令沒有及時下達,導致大量無謂的傷亡。撤退過程中,大量國軍湧向下關(大量上級軍官都在下關備好了船隻撤退)。然而守城部隊卻因未接到撤退命令而向撤退的國軍開槍,造成了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慘烈場面。當部分國軍撤退到下關時,發現長江船隻已經所剩無幾,這時,又一次發生了內訌。各部隊,中央軍與地方軍,正規軍與雜牌軍不為了保衛南京與日軍戰死到底,卻為了爭奪船隻而自相殘殺。一時間,被踩死,被自己人開槍打死,掉落長江淹死者不計其數。與此同時,沒有槍的平民百姓也與軍隊爭奪船隻,結果可想而知,平民百姓也因撤退混亂而死傷無數(這還不是被日軍所殺害的)。在前有滔滔長江,後有日軍追兵的情況下,守軍可謂四面楚歌。

12月13日拂曉,日軍山田支隊未經戰鬥即佔領了烏龍山;日海軍艦艇通過封鎖線到達下關江面,日軍第16師團一部亦乘舟艇進至八卦洲附近江面。大量正在渡江的守軍官兵被日海軍及第16師團的火力和艦艇的衝撞所殺傷。憲兵副司令蕭山令即死於半渡之中。與此同時,日軍各師已分由中山門、光華門、中華門、水西門等處進入南京城內。南京完全淪陷。

1937年南京失守之謎?

日軍在進行了慘烈大屠殺後,還進行入城儀式,簡直是國之悲哀

簡短評價一下南京保衛戰,前期國軍戰鬥精神可嘉,後期指揮混亂導致撤退混亂,而且,戰前國民政府沒有安排好平民的撤離。在撤出南京過程中,唐生智等高級指揮官沒有做到身先士卒,先行一步撤出南京,這違背了他此前死守南京的誓言。對於一場戰役來講,無論攻守都要達到政治和軍事的雙重目的,而南京保衛戰的結果是兩者均未達成。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南京失守,那些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數十萬百姓成為了被屠宰的對象!

南京保衛戰背景:日軍決心攻克南京結束戰爭

浴血奮戰——檔案裡的中國抗戰 第八集 南京保衛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