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全國人民見證周星馳如何從“人”變成“神”

1992年,對於周星馳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裡,他一個人包攬了香港年度票房前五名,創下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高產之餘,每部片子都能保證質量,可以說,是成就了世界電影史的一個神話。

今天,我們就來逐一回顧,這精彩的一年裡,周星馳是如何從“星仔”,變成了叱吒香江的“星爺”,如何用自己非凡的喜劇靈感,樹立了一座不朽的笑將豐碑。

1、《家有喜事》


這一年,全國人民見證周星馳如何從“人”變成“神”

這部戲從小看到大,相信很多人也跟我一樣,因此毋庸贅言。

這個是很趕場寫出的劇本,拍攝也匆忙,可是還是非常經典,成功打破了由周星馳自己在去年建立的票房記錄。

我想這部戲可以算是“香港奇蹟類電影”。

因為它代表了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年代的一個見證,箇中的節奏,演員,完全不用磨合,只需配合,就像nba那些明星球員也並不是總在一起訓練,但到了比賽自然而然就可以形成默契,因為氣勢在那裡,水準也存在。而這在製作精良的好萊塢,是不可想象的。

故事與黃百鳴之前拍的《八星報喜》非常相似,三兄弟,他還是飾演長子。而《八星報喜》裡的喜劇表演,依賴於周潤發扮演的娘娘腔花花公子,而這次把這兩個特徵分別派給了張國榮和周星馳,發揮的都非常好。周星馳的八百萬片酬也的確是物有所值,從戲裡完全能看出在匆忙時期,巔峰創作力的周星馳如何趕場拍出與傳統港式賀歲片不一樣的喜劇感覺。

2、《審死官》

這一年,全國人民見證周星馳如何從“人”變成“神”

一部永恆的經典之作。

這部戲奠定了1992年成為香港周星馳年的最大基礎,近五千萬的票房一舉突破年初《家有喜事》創下的香港票房記錄,再次“被自己打敗”。成為周星馳電影裡好評度極高的一部影片,也是他整個九十年代,票房最高的一套電影。

很多內地或者國語觀眾對這部戲有很大質疑,覺得這戲並不算好笑,但為什麼會很賣座。

其實不應該用純喜劇的形式來審視這部影片,這是周星馳極為難得的一部文化民俗喜劇,無論是配樂還是製作,都精細到位,鋪陳得當,搞笑也有收有放,絲毫沒有平時的隨意,這或許不夠過癮,但仔細看來,卻是演技的一次大爆發。

而且《審死官》在廣東的知名度也是內地無法想象,這部戲本就是粵劇改編,宋世傑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扮演這樣一個角色本就是極有噱頭的事情,對周星馳本人也是個強大的挑戰。

在杜琪峰的協助下,整部戲的節奏很穩,因為此時的杜琪峰仍是電視劇導演出身,所拍攝的電影也並沒日後風格,未完全脫離好好講故事這一導演宗旨,故事內容極盡豐滿,穩紮穩打,而梅豔芳也頗出彩,令人眼前一亮。

在男角上,有吳孟達和秦沛這兩個從《賭聖》時期已與周星馳配合默契的老戲骨聯手扶持,自然更不用多贊。

至於片子裡的權力諷刺就不用多提,這是大家都有眼既見的,只有秦沛那種清官卻仍受制於官場陋習,最終被拖拉下水的人設安排,讓我看出本片最為精到的高人一等諷刺之處——人生不是熊貓,不可能非黑即白,貪官、壞官也不是一蹴而就,人性的掙扎在那一刻暴露無遺,相信即便是觀眾自己置身於他的境地,也是兩難。

3、《鹿鼎記》系列


這一年,全國人民見證周星馳如何從“人”變成“神”

金庸先生本人的《鹿鼎記》原著,自然是精彩無比,但是改編成兩百分鐘不到的電影(上下集),則需要砍去許多枝節。

而保存下來的,其實並非原著的民族爭議以及“江湖-廟堂-士林”的三地矛盾,而是將書裡比較爽快的部分摘出來用——宮廷君臣鬥智、政治諷刺一勺燴,而且突出放大。加上《東方不敗》風靡亞洲,掀起的武俠噱頭,原著裡武功平平,只會用火槍、輕功、石灰粉保命的韋小寶,也變成了天下第一的武林高手。這無疑是為了電影的動作場面更加豐富而產生的投機設定,但絲毫不妨礙影片本身成為經典作品。

因為它太精緻了。

無論是胡偉立的配樂,還是程小東的特技、王晶的劇本、女星們的顏值,以及一眾綠葉的襯托,都使得整部戲將周星馳的喜劇變成徹頭徹尾的“大片”。

這樣的格局,是之前周星馳的賣座電影裡並不多見的,基本上屬於每個環節都精益求精,雖然仍然改變不了王晶小事馬虎含混的毛病,但確實是下足了本錢,得到的收穫也令人欣慰——很長一段時間裡,這都是周星馳在國語市場最受歡迎的電影,尤其是在臺灣。

在表演上,周星馳再次運用細膩的手法,將一個毫無責任心的底層小混混,如何成長為一代大俠的故事演繹出來,這點大家需要看粵語原聲版,注意第一集與第二集結尾周星馳嗓音的變化,可以驚喜的發現,這成長經歷被他以聲線娓娓道來。

4、《武狀元蘇乞兒》

這一年,全國人民見證周星馳如何從“人”變成“神”

這是周星馳與武俠片走得最近的一次。

無論是故事還是角色,都充滿了俠義精神。他所飾演的丐幫幫主蘇燦,從輝煌到落魄,再從落魄走向巔峰的曲折經歷,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緒。

而這部戲的製作也比以往任何一部周星馳的電影都要認真,場面極大,《鹿鼎記》雖是大手筆,卻輸在趕工過急,加上王晶慣有的八十分準則,不會太過精細的雕琢,這部則顯得精美宏觀,長城的取景也是寥廓壯麗。

早先電視的經常播放自不用說,在後來於電腦上重看的時候,最令我驚喜的莫過於周星馳的原聲演繹。

我一向是推崇他的原音的,但是因為我覺得情緒跟笑點把握的更準確,也就是我覺得更好笑而已,實際別的情感表達我不覺得有極大差別。但這次很驚訝。

裡面周星馳飾演的蘇燦多次哈哈大笑,最早一次是第一幕裡,走出門口說“乞丐這麼有錢,我都做”的時候,聽的我一愣,沒想到周的原聲可以中氣足到這個程度,不羈洪亮,瀟灑十足。

他本來的聲音是偏沙啞的,別的戲裡涉及笑,雖然不如石斑魚誇張,也依舊有些古怪乾澀,但在這戲裡每當大笑起來,活脫就是不可一世的少年英雄,我特意翻過去切換了國語音軌對比著聽,果然,石斑魚還是那種尖銳誇張的音調去配,絲毫沒注意到周星馳本人把角色跟自己以往的鬼馬角色區分開來的良苦用心。因此看完這部戲,若是有人還要說“石斑魚比周星馳的版本好”,那絕對應該去洗浴中心看看病。你喜歡無罪,但忽略客觀事實,那屬於對其他觀眾智商的侮辱。

本片是嘉禾的年度賀歲壓軸,在92年末上映,在票房上該片取得年度第四,與排在之前的審死官家有喜事鹿鼎記,之後的神龍教,一同包攬年度前五,為人津津樂道的周星馳年至此收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