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說來慚愧,來北京十二年了,一直生活在五環以外,沒特別的事,輕易不會進城。以至於,十二年了,都沒去好好逛過老北京。而北京本地人又總跟我說,二環以內才是真正的老北京,二環以外那都不是正兒八經的北京,說得我心癢癢的,嘿嘿嘿!

於是呢,趁著國慶節假期,來了一個老北京經典路線徒步一日遊,走走逛逛,深度體會老北京的神韻和霸氣。

路線呢,先是坐地鐵到雍和宮,從雍和宮開始徒步,第一站雍和宮、第二站孔廟國子監、第三站鐘鼓樓、第四站後海菸袋斜街、第五站天安門廣場看降旗,最後一站就是前門了。全程徒步,在衚衕中穿行才能體會到老北京的風采。

第一站:雍和宮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從雍和宮地鐵站出來,我終於站在了老北京地界上了,果然跟五環外不一樣啊!基本都是以平房為主。總感覺北京有2個,二環內的才是真正的北京城,二環外的是行政意義上的北京。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出地鐵不遠,就是雍和宮的入口大牌坊。雍和宮是一座喇嘛廟,再之前是雍親王府,就是雍正沒當皇帝之前的“家”,具體的歷史,我就不顯擺啦!大家百度一查就知道了,嘿嘿嘿!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檢票進入後,是一條長長的甬道,兩邊種滿了銀杏,國慶期間,銀杏還沒泛黃,估計要是10月底來,這條甬道會非常美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雍和宮不大,基本上就是左邊逛進去右邊逛出來,繞一個U型。據說,春節雍和宮香火特別旺盛,都是半夜過去為燒頭香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昭泰門,應該算是雍和宮的內門了吧,進入這個門就是進入雍和宮核心地帶內了;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雍和門左右各有一個贈香處,可以免費領一卷香的,記得拆開了一點點用啊!我就不知道,一次全燒了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雍和門前香菸繚繞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左右各有一個石獅子,靜看幾百年的風雲……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虔誠的香客。北京為防火,幾乎絕大多數寺廟都不允許明火燃香,雍和宮看來是個例外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還有外國香客。看起來是印度人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雍和門。四種文字,蒙、漢、藏,滿。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雍和門介紹,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自己讀圖,我懶得打字,哈哈哈!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還有蒙語藏語的,有誰能看的懂的?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殿內,藏傳佛教,看不懂……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天花板上的紋飾也是藏族式樣的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據說,飛簷上獸的數量是代表級別的?懂的人出來說一下嘍!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很有特色的香爐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這個很有意思,應該是香爐,但上面雕了一個宮殿的模型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宮殿下面是雲吧?飄在雲上的宮殿,是不是有宮崎駿“天空之城”的意思?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拉近了看,是不是惟妙惟肖?不知道是不是雍和宮裡的某一個宮殿,反正我也看不出來;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永佑殿,感覺都長一個樣;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這個殿名不能打,大家自己看咯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建於1744年,已經274年了……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萬福閣,每個宮殿都香火旺盛;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這可是一棵白檀香木雕刻哦!歎為觀止!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有吉尼斯世界紀錄證書哦!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銀杏葉已經邊緣開始發黃,北京最美的秋天已經來啦!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紅牆綠葉,煞是好看!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古老的建築映襯下的古銀杏,美!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雍和宮不大,慢慢逛也就一個小時足矣,主要是對佛教人士,是個聖地,對我們普通遊客來說,吸引力也就不大了。

門票25元,就雍和宮這個名氣來說,真心不貴。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照舊,打卡照一張,貌似又胖了

第二站:孔廟國子監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出雍和宮,對面的衚衕走進去就是孔廟和國子監,這2個景點是連在一起的,門票也是同一張;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這樣的衚衕才是北京嘛!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綠樹成蔭,紅牆綠瓦,沒想到在繁華的帝都中心區域,居然是那麼古樸,和二環外的高樓大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快中午了,遊客開始多了起來,購票排起了長隊;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孔廟,跟全國其他地方的孔廟是一個意思,都是紀念孔子的;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孔子雕像,全國孔廟都一樣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這,恐怕除了皇帝,也就孔子敢用了吧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大成殿,供奉著孔子的牌位。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只有金榜題名的才可以在這裡立碑,有太多熟悉的名字了。這是古人勤奮讀書的足跡啊!古人尚且如此努力,生在現代社會的你,是不是更應該努力了呢?嘿嘿嘿!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大殿內,孔子排位。為什麼只供奉牌位,很奇怪,不是應該供奉塑像的嗎?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大殿外面的古樹,已經30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北京城那滄桑的歲月。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孔廟走到國子監的過道上,也是種滿了銀杏,可惜還沒到時候,銀杏葉也只是剛剛有點泛黃,估計到10月底,這裡會是一片金黃;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正是將黃未黃的時候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從孔廟能直接穿到國子監,國子監其實就相當於今天的“教育部”,在古代,它可是掌管著讀書人的生殺大權的。國子監也不大,半個小時就可以逛完;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在元、明、清時期,國子監又叫“太學”,比大學多一個點,是不是就是說,就是比大學高一點?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國子監的牌坊,比起雍和宮、孔廟的牌坊來,高大威嚴很多;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據說這是清朝給加蓋的大殿,上書“辟雍”,我理解的意思,應該是鼓勵學子們努力學習,提升自身的情操,不再庸俗的意思吧,有知道的出來說一說啊!

不過這裡我要特別批評的是,我在這裡拍了一張自拍發朋友圈,有人說我頭頂著“屁用”,必須批評!這是啥地方,這是嚴肅的國學機構!怎麼能這麼理解。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講學的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對知識分子還是很尊重的;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孔子雕像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彝倫堂,原名崇文閣,建於元代(1313年),是國子監藏書的地方。後來明朝永樂年間重新翻建,改名“彝倫堂”。大堂中門上方“彝倫堂”橫匾,是清康熙皇帝題。在乾隆皇帝未建辟雍大殿之前,皇帝們都是在彝倫堂講學,在彝倫堂正中設置寶座給皇帝。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展廳,生動展示了古代讀書人的求學經過。這是學生在跟老師請教問題,看看,得跪在地上,現在的學生……不說了啊!否則家長們的鞋就飛過來了,哈哈哈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大學堂,最高學府了,肅然起敬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古代的考試,就在這個小格子間裡吃住3天。不知道上廁所怎麼辦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有2塊板子,一塊放上面一塊放下面,就是椅子,兩塊放在一起就是床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殿試,就是最後一道關,由皇帝親自主考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文魁,古代科舉制度中對舉人的一種稱呼,誰家裡能懸掛這個匾,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牛叉大發了,哈哈哈!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來來來,看看清代科舉考試選官的流程,看看自己要是擱在清朝,有沒有可能實現;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出國子監,回到進來的衚衕,穿過國子監牌坊,有種走入歷史悄悄的看一眼又回來了的感覺。當個古人也真不容易啊!感慨一下下;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孔廟國子監聯票,30元,北京的門票普遍都很便宜的;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出孔廟國子監,沿著衚衕往出走,先去餛飩候和姚記炒肝店解決午飯問題,然後下一站是鐘鼓樓。

穿行在北京的衚衕中,感受北京那古老而又悠久的歷史沉澱,感覺自己太渺小了,連腳步都不自覺的放輕了;

看看老北京的幼兒園,都如此霸氣,透著一股濃濃的皇家貴族氣息,哈哈哈!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能想象到在北京這樣的大都市,還有如此的大雜院麼?我第一眼看到的時候,感覺是走進了《貧嘴張大民》的家。老北京人生活不易啊!昂貴的樓價其實與二環內的老北京人並無太大的關係;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北京二環內很多這樣的衚衕,這條叫豆腐池衚衕,明代的時候,這裡有一家姓陳的豆腐商,極其有名,所以叫豆腐池。北京的衚衕,都是有歷史來源的,讀懂北京的衚衕,其實就是讀懂了北京的歷史。我記得郭德綱相聲裡就說過一個,教子衚衕,說的就是教育孩子的問題。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徒步大約半個小時吧,轉角就看見了姚記炒肝店和餛飩侯,兩家是連在一起的,那就各吃一半的午飯,哈哈哈!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來來來,看下餛飩侯的介紹。中華老字號。不過,餛飩侯最早是上海傳入的,至今還能看到上海餛飩的樣子,還有南翔小籠,三丁燒麥,都是我們上海的傳統點心,不過,也應該是為了適應北方的口味,餛飩侯的吃食,基本都已經北方化了,在我這個上海人看來,味道已經完全不同了。

不過,我們上海的點心能在北京生根發芽還成為北京的老字號,我感到非常自豪!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燒麥,南翔小籠和餛飩,我的半頓午飯,留著半個肚子去吃姚記炒肝,嘿嘿嘿!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好吧,我錯了,我不該留半個肚子的,大家看看姚記炒肝店的排隊盛況,我的媽啊!等我排到了,該吃晚飯了。

忍痛放棄,反正我在北京生活,大不了以後找一個工作日人少的時候過來吃好了,咱不跟外地遊客搶了;

第三站:鐘鼓樓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吃完餛飩侯,雖然沒吃飽吧,起碼也不餓了,那就得了,繼續逛,等晚飯多吃點吧。從餛飩侯出來走不了多遠就到了鐘鼓樓。

說起鐘鼓樓,貌似很多城市都有,而且很多寺廟也都有,而且基本都是左右對稱的,這是古代建築的標配啊!只是規模大小不同而已。

北京的鐘鼓樓,那規模是很大的,單一個鐘樓或鼓樓就能抵上一座寺廟大小了。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老規矩,北京的鐘鼓樓也是面對面成雙成對的,中間是一個廣場連接,廣場不大。但裝修的很漂亮!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登鼓樓城牆,我的媽呀!真沒想到啊!!如此長的樓梯!堪比登山了啊!大家自己看,直上直下啊!古人為了敲個鼓,每天這麼上下的,太鍛鍊身體了吧?

買門票,進入,感覺樓前空地很小,特別奇怪的是,那個“鼓樓”牌匾,怎麼那麼小,而且還是掛在門框上的,與鼓樓的規模不成比例啊!難道本來是沒有的,後人另外加上去的嗎?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登上城樓後,上面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有古代各種計時器的展出。這叫銅刻漏,是古代的一種計時器,但已經失傳,是後來根據古書記載又研究複製出來的。古人真了不起!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各種鼓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這面鼓是真正的原物了,更鼓。看下圖介紹吧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無數次事實證明,落後就要捱打,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扯別的都是假的,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不受欺負。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站在鼓樓上面眺望遠處,北京城,不,應該是老北京城,綿延遠處,依舊充滿了活力。遠處的高樓大廈,腳下幾百年的鼓樓,感嘆歷史的變遷,北京城的興興衰衰,在歷史的長河中,榮辱只是一瞬間,而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代代相傳,支撐起我們強大的今天。

珍惜當前的幸福生活吧,是有各種不如意,但起碼我們生活安定,不用流離失所。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鼓樓下來,對面就是鐘樓,兩者的建築格式大同小異,反正是聯票,就一起走走咯!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好吧,我無語了,又是那麼陡的直上直下樓梯,這個更牛,都不分上下了,乾脆混在一起了。幸虧哥練過,一口氣跑上去,大氣不喘,頭不暈眼不花,比吃了啥蓋還要牛,哈哈哈!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鐘樓麼,顧名思義,就是掛一口大鐘的地方。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真好奇,古代沒有起重機械,這麼重63噸的種是怎麼掛上去的?

那麼問題來了,以一個人能舉起100斤為例,求63噸重的鐘需要幾個人才能舉起來?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古鐘之王……但我覺得這個鍾應該不是最大的,我記得在哪還見過更大的,具體哪我想不起來了,好像是西安還是揚州來著。等我翻翻之前的資料。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撞鐘108聲。古代沒有鐘錶,老百姓都靠這個鐘聲來判斷時間,類似於上海外灘的海關鐘樓整點敲鐘的意思;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大明永樂年間製造的,距今已經接近600年了。600年間,更替了3個朝代,人類也從冷兵器時代進入了熱兵器時代又到了核能時代,而這口鐘,依舊靜靜的懸掛在這裡。

感嘆世事變遷啊!

雍和宮、國子監,還有餛飩侯、姚記炒肝,老北京皇城根的味道

站在鐘樓望向鼓樓,似乎穿越到了大明王朝,這邊鐘樓的官員和對面鼓樓的官員互相張望打招呼相視一笑。

寫在最後:

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的走進過北京城,之前在我的心中,北京城也就是一個大都市而已,直到我真正的走進了老北京,才深深的體會到了它的魅力及厚重的歷史。這每一景每一物,都是有著自己的故事,訴說著北京城上千年來的興衰榮辱。

愛上北京,愛上這裡的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