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幹部在抗疫一線當外賣小哥的日子


紀檢監察干部在抗疫一線當外賣小哥的日子

  3月10日下午,武昌方艙醫院的關閉,宣告著武漢14家方艙醫院全部休艙。但有些工作,卻還沒結束。

  張劍兵是武漢市江岸區塔子湖街道紀工委的一名普通紀檢監察干部。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他先是按照街道安排下沉社區,白天排查、統計、核實、上報“四類人員”基本信息,晚上參與護送疑似人員到隔離酒店。2月10日,江岸方艙醫院建成後,他主動請纓,到那裡24小時駐守,與醫護人員同吃同住,負責“艙內”生活物資供給工作。

  3月8日下午,他所在的江岸方艙醫院宣佈休艙,但他卻還不能“休”。艙內還有安保人員、環衛工人等300多人在進行全面消殺等後續收尾工作,再加上轉移到酒店進行隔離的700多名醫護人員,這些人的一日三餐等生活保障工作,張劍兵還得繼續負責。

  “但起碼去酒店送餐的時候,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了。”張劍兵開心地說。據他介紹,方艙醫院的生活物資傳遞窗口與病區僅一牆之隔。雖然緩衝區有紫外線燈和換氣裝置,但也要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最多時,張劍兵一次要傳送將近2000份飯菜、湯和水果,往返幾十次,常常是大汗淋漓,護目鏡全模糊了。而這樣的工作,他每天都要重複三次。

  由於張劍兵工作認真負責,醫護人員和辦公區同事都稱讚他是最敬業的“外賣小哥”。張劍兵笑笑說,“辛苦一點不要緊,就是想讓大家吃上一口熱乎飯。”

  嘴上這樣說,但張劍兵可不滿足於僅讓大家吃飽,他總是想方設法地讓大家吃好。

  每次送完餐後,張劍兵都會持續關注醫護微信群裡的反饋信息,並根據大家的需求及時調整餐食內容。他得知有兩名回族患者後,便馬上聯繫配餐公司購進清真食品。每天送餐時,他都會將2份清真餐食和7份有基礎性疾病患者的清淡盒飯單獨打包,貼上標籤備註好,方便醫護人員分發。

  “他看著大條,其實是個‘過細’的人。”江岸方艙醫院醫療救治組負責人宋建東說,張劍兵做事有股子細心勁,讓他負責送餐的事算是找對人了。宋建東介紹說,由於擔心艙內來自天津、河北等地的醫療隊員想念家鄉味道,張劍兵便託人四處打聽尋訪,終於請到一位麵點師傅,讓醫護人員吃上了熱騰騰的炸醬麵和餃子。

  完成這些繁重的後勤保障工作之餘,張劍兵還要去檢查配餐公司的衛生和防疫情況。此外,方艙醫院接收的每批防控物資,張劍兵都會去幫忙搬運,並督促物資保障組的同事記好臺賬。

  “很欣慰的是,醫護人員和患者對我們的保障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張劍兵說,休艙後,雖然工作量仍很大,但心裡卻感覺輕鬆了很多。“近期我的任務是繼續保障醫療隊員們的飲食就餐,直至他們離開武漢,屆時我也可以迴歸紀檢監察工作崗位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邢婷婷 文字 張寒 設計 通訊員 武漢市江岸區紀委監委 李康 )

  

紀檢監察干部在抗疫一線當外賣小哥的日子

  中國日記·3月12日|保護色,都需要

  中國日記·3月11日 | 致敬,英雄的武漢人民

  中國日記·3月10日|“我們下班了,耶!”  

  中國日記·3月9日|中國日記·3月10日|“我們下班了,耶!”她是中國武者,也想做孩子的好榜樣

  中國日記·3月8日 |“雖然有國家照顧,但自己更要勤快”

  中國日記·3月7日 | “讓我看看你的臉吧”

  中國日記·3月6日|陽光照在你們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