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前兩年中國突然刮起來了一陣奶茶熱,許多人相信奶茶已經成為90後、00後等新一代年輕人的生活必備飲品,從而以一種飛蛾撲火般的大無畏之勢衝進了這個行業,將奶茶店開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

結果這些大無畏者最終迎來了一個與撲火飛蛾無比相似的結局,死相極其慘烈。

用財經作家吳曉波在2019年說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個場面,就是“中國每年誕生20萬家奶茶店,倒閉20萬家”。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吳曉波)

隨著倒閉的奶茶店越來越多,無數創業之路中道崩殂的小老闆們一個個對於“奶茶風口”這個說法那是恨得牙癢癢,認為這就是一個被“磚家叫獸”們編造出來坑人的虛假概念。

不過事實上這還真不能賴人家專家,因為這兩年“奶茶風口”是的確存在的,只不過這個風口中絕大部分的紅利都被另外一家企業吃了個乾乾淨淨,半點也沒給那些中小奶茶店老闆們剩下。

而這個半道截胡的傢伙,就是瑞幸。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關於瑞幸這家公司,國內一直都流傳著一種很魔幻的說法——“這是一家赴美上市,專心薅美國投資者羊毛請全國人民喝咖啡的良心企業”。

為什麼呢?

原因就在於瑞幸這家企業自從成立以來,就不斷的在虧、虧、血虧、鉅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光是2018年一年就虧損了15.59億人民幣,在赴美上市之後這一趨勢也始終未得到扭轉,甚至還有加劇的態勢。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結合起這家企業動不動就愛給人“送一杯咖啡”,要麼就是到處發1.8折、3.8折等高額優惠券的奇葩操作。

於是,在人民群眾的心中誕生了一個非常樸素的認識——這家公司虧掉的錢,恐怕都是被用優惠券去喝“大師咖啡”的廣大人民群眾薅羊毛薅掉了。

當然,秉承著“免費的羊毛不薅白不薅,薅了也白薅”的指導思想,我們倒也並不會因此“心疼”起這家“傻子企業”,甚至還會薅得更加起勁一點。

偏偏在不久之後這家企業又跑去美國上了市,從美國股民身上融到了不少的資金……這下子,性質就開始改變了,那些喝著免費瑞幸咖啡的人們感覺自己一下子就從薅自己人羊毛,變成了薅洋鬼子的羊毛。

於是乎伴隨著一杯全糖加奶油、熱量高出姥姥家的免費摩卡下肚,消費者們一邊享受到了物理層面糖分刺激帶來的多巴胺撫慰,一邊還在精神層面上獲得了“從經濟上抗擊美帝國主義為國爭光”的莫大快感。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原本就甜膩到有些齁的高糖咖啡,也就隨之變得更加可口了起來。

可惜,這所謂“薅美國人羊毛請中國人喝咖啡”的美好場景是一個謊言,只不過是人民大眾又一次美好的一廂情願。

據瑞幸2019年Q3的財報數據顯示,瑞幸事實上在算上一系列0折、1.8折、3.8折優惠券後每杯咖啡的實際售價其實是11.01元;而瑞幸目前單杯現制飲品的成本只有9.4元。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這個9.4元並非是單純的物料成本,而是包含了店面租金、人工、設備折舊費等在內的綜合成本。

換而言之,瑞幸在中國賣的每一杯咖啡其實都是賺錢的,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靠賣飲品賺錢的企業,所謂薅美國人羊毛的說法純粹是無稽之談。

話說回來,可能會有讀者感到疑惑——瑞幸作為一個對標星巴克的咖啡品牌,同樣的一杯咖啡星巴克要賣到二三十元,而瑞幸平均下來每杯只賣了11.01元,那麼他又是為何還能做到盈利的呢?

莫非……是星巴克這些年來一直在憑藉自己的壟斷收取暴利?!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瑞幸從頭到尾就跟星巴克不是同一個類型的企業,我們在預估其成本支出時根本就不該拿星巴克來作為對標。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在商業上有一個著名的錨點理論,即商家可以通過先推出一個定價高到超出實際的產品A,再推出一款同類型且定價較為合理的產品B作為主打;

由於產品A的定價已經成功錨定了該品牌該類型產品在大眾心中的價格地位,因此消費者就不會將B產品與市面上其他品牌的產品進行對比,而是與產品A比較,從而得出“B產品真是相當實惠、性價比超高”的結論。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市面上絕大多數奢侈品品牌對於這個理論的運用都堪稱爐火純青,這些個中好手經常會推出許多一開始就沒打算賣多少的商品作為錨點,然後再用各種銷量暴高的“基礎款”和“入門款”帶來的利潤撐起企業運轉。

就像這款PRADA出品的、摺合售價1,000元左右人民幣的回形針,如果消費者把它與市面上1元錢3個的回形針對標,那麼毫無疑問將會無人問津。

但通過與該品牌其他動輒數萬、數十萬的其他奢侈品對標,人們就會覺得花1,000塊買下一款PRADA的產品實在是有夠超值。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回到我們今天的正題瑞幸,任何對這家企業稍有關注的人都能發現,瑞幸自打創立以來就一直在有意無意地在努力引導輿論,將自己的身份定位為

“星巴克的競爭者”

就好比方說前段時間瑞幸向外界公佈了他們最新的無人咖啡販賣機“瑞划算”,在各大網站鋪天蓋地的通稿中,這些文章的作者就煞費苦心的將瑞幸此舉與星巴克聯繫起來。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通過聯繫瑞幸國內直營門店數達到4507家,而星巴克目前在中國內地只開設了4100家門店這個數據,文章作者們強行得出

“星巴克在門店數量上已經輸給了瑞幸,而如今瑞幸在無人零售領域先下一城,因此馬上將在與星巴克的競爭中獲取巨大優勢”的結論。

可人家星巴克從來都沒有打算過做無人售賣機,在一個人家壓根沒參與的領域去擊敗對手,這又談何說起呢?

如果這還不能說明問題,那麼我們不妨再來看一下瑞幸自己是怎麼說的。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專業咖啡新鮮式,這是瑞幸擺在自己官網上的核心宣傳口號。

但有趣的是,如果我們把星巴克作為瑞幸的對標,會發現這句口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場大型自打臉現場,差不多相當於在給競爭對手送臉上門。

這是一家非常典型的瑞幸咖啡線下門店,我們可以發現這家店基本上就沒有為顧客設計在店內飲用的座位,因為瑞幸一直以來主打的都是外賣,而非堂食。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這就帶來了第一個矛盾點——要論新鮮,主做外賣的瑞幸咖啡怎麼可能比得過以堂食為主的星巴克乃至是其他咖啡廳?

第二個矛盾點則在於“專業”二字,任何人都知道,專業往往意味著“少而尖(尖端)”,可瑞幸雖然在咖啡豆、咖啡機等硬件上還算拿得出手,在其他所有方面幾乎都可以說是在於“專業”二字背道而馳。

越專業的東西越不可能大規模普及,可瑞幸如今已經在全國開設了4507門店,覆蓋面遍及全國從一二線城市到三四線的五湖四海,數量幾乎跟沙縣小吃是一個量級。

試問,這樣四處開花的發展怎麼可能做到專業?最起碼的,您上哪跟變魔術似的變出來好幾千真正“專業、大師”級別的店員去給你做咖啡?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瑞幸全國門店的店員有幾個有這些證書的?)

另外,任何專業的東西往往都是稀缺而昂貴的,而事實上我們都知道瑞幸咖啡雖然標價與星巴克相似,都是保持在二十七八的價位,但由於優惠券的存在,瑞幸的真實單價遠比標價要低。


且不提“國產”與“洋品牌”本身在國人內心的認知差距,光是這個價格,一個售價是競爭對手三分之一的品牌嘗試在“專業度”上與對手較量,現實嗎?

如果我們相信瑞幸的高層們不是一群智力低於75的低能兒童,那麼他們就必不可能選擇這樣一個自暴其短的宣傳語讓為對手送助攻。

那麼答案就很顯而易見了——他們真正的競爭對手另有其人。

沒錯,就是全家、711等便利店裡的現磨咖啡、雀巢等傳統速溶咖啡,還有遍及全國本該迎來一場爆發式增長的奶茶店們。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當把瑞幸的對標對象從星巴克換到上述這些產品時,我們可以神奇地發現,那句原本看來是處處自取其辱、自打臉的宣傳口號,突然就成為了一個貨真價實的“降維打擊”。

論價格,瑞幸的真實單杯售價恰好與這些產品處於同一區間;論服務,除了少數旗艦店以外,瑞幸絕大部分門店都和奶茶店、便利店等類似,只是單純為顧客提供一杯飲品,而沒有其他座位、空調、充電插口等額外服務。

甚至連最重要的口味也是如此,中國一直以來真的的重度咖啡愛好者都是一個相當小眾的圈子,絕大多數人在瑞幸點的都是各種全糖/半糖、口感甜津津的高熱量高糖分飲品。

唯一的區別,不過是奶茶店們提供的飲品是茶葉+牛奶+糖,而瑞幸提供的是咖啡+牛奶+糖而已。

當我們評價兩家企業是否構成競對關係時,最重要的自然是觀察他們是否在爭搶同一個用戶群體,而從這一點來看,瑞幸拿下的那一部分用戶與星巴克等傳統咖啡廳消費者的重疊度非常之低,反倒是與路邊奶茶店的消費者高度重合。

從結果上來看,瑞幸已經成為一家赴美上市的大型企業,而全國各地的奶茶店們則陷入了瘋狂的倒閉潮,那麼中國這兩年真實存在過的那波“奶茶風口”到底被誰拿走了好處,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至於宣傳上拿星巴克做競對,不過就是拿星巴克的咖啡做一個價格錨點,再配合上大量的優惠券讓用戶產生“撿漏”心理,從而更好的在與奶茶店的競爭中實現降維打擊罷了。

瑞幸的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真的相當高明。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最後再補充一點,雖然說了這麼多,但是許多人還是有些想不通為什麼瑞幸可以用較高品質的咖啡豆、咖啡機,做到與街邊奶茶店相似的成本。

必須承認,瑞幸在物料上的成本應該是要高於自己真正的那些競爭對手的,但這些成本最終其實都在其他地方找補了回來。

以較小的門店面積節省下的租金是一個方面,另外還有一些則是在宣傳方面。

大家不要以為瑞幸在宣發上花了多大價錢,與他最終真正收穫的知名度相比,瑞幸付出的宣發費用其實算得上是相當便宜了。

限於篇幅,在這裡咱們就不做太多展開了,就簡單地提一點——瑞幸的模式是不鼓勵大家坐在店內飲用的(大多數門店也沒地讓你坐)所以許多人都會跑到門店自提,然後端著個小藍杯就上街溜達去了。

這其中尤其以那些拿了0折、1.8折高額優惠券的用戶為甚,在高額優惠券的誘惑下,這群人甚至可以專程繞路去找一家瑞幸購買咖啡。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站在用戶的角度來看,自己只花了幾塊錢就喝到了一杯咖啡,幾乎是賺翻了;

但其實在瑞幸看來,這些手捧著醒目標識小藍杯外出飲用的用戶,本質上其實是一群以幾塊錢的成本請來的、自動在城市裡到處跑來跑去的活動廣告牌……對瑞幸而言,他們也覺得自己賺翻了。

所有倒閉的奶茶店,都該去找瑞幸要補償

很大一部分瑞幸用打折券送出去的錢,其實最後為他們賺回來了相當可觀的宣傳效果。

這麼一想,你真的還覺得瑞幸虧了嗎?


主筆 | 阿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