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砖”,几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普通的“建筑材料”了。

可是,砖,其实也没有那么“普通”。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在《静谧与光明》一书中,你可以读到一段著名的建筑诗哲路易斯·康与“砖”之间的灵魂对话:

“砖,你想成为什么?”

砖说:“我想成为拱。”

康在50岁之后才设计出让世人惊叹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建筑师了。

他的建筑思想会让很多人觉得“晦涩”,可能更适合放置于“哲学”的范畴去解读;而他的建筑作品,则充满了对古典建筑的“敬意”,同时,也充满了对建筑材料的尊重。

他认为,建筑的使命在于,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和技术,将“精神”幻化为“实体”。

材料当然不是创造一个未知建筑的第一步。但是,材料是建筑由“精神”变成“实体”的重要的现实因素。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做到“尊重材料”?


在建筑设计中,对于材料的恰当运用,能够真正展示出一个建筑师的觉悟和素养。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建筑材料从最初的树干、石块、土坯,慢慢地发展出了砖、瓦、混凝土、钢铁、合金、玻璃等。

也许你会问:究竟哪一种材料才是“好的”、“高级的”呢?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不成立”的。每一种材料都是好的,每一种材料,都有它某种“独放异彩”的姿态。

材料运用的好坏,取决于建筑师是否真正地认识到了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个性来。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西方古代遗迹、古建筑中的砖拱结构


“砖”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在古老的埃及、罗马,都非常容易见到。

那时还没有出现复杂的人造材料,那时的建筑,也仿佛从土地中生长出来一般,与周围环境毫无违和之感。

以前的建筑师,也与现在的建筑师有所不同:他们需要同时进行“设计”和“建造”,是“建筑师”,同时也是“工匠”,他们能够最直接地接触到材料和施工工艺。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如何欣赏“砖拱”的结构之美?


砖是一种古老的材料,同时也是一种非常现代的材料。当一种材料体现出了它最本质的“美”的时候,就永远不会“过时”。

而结构,是能否体现材料本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欣赏一座建筑,一定要能够欣赏它的结构之美。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砖拱,不论在技术,还是美学上,都经得起长久的考验。

砖拱,巧妙地将建筑中门洞、窗洞上方竖向的荷载转化为横向的荷载,宛如观音菩萨手中挥动的“杨柳枝”,轻盈地洒下了“甘露水”,轻松地“化干戈为玉帛”。

也许有人会说,钢筋混凝土也可以轻轻松松地解决这一简单的受力问题,但是,这并不是钢筋混凝土最为突出的特点。

而在“砖拱”结构之中,我们看到了砖的“弱点”(抗拉性能差),也看到了砖的“抗争”,同时,也看到了砖终于找到了最适合它的形式,“成为”了它自己。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安东尼奥·高迪设计的“米拉之家”(抛物线拱)


拱形,优美如彩虹。

而“砖”的加入,使形式和材料达到了更加完美的结合,使“砖”的灵活轻便、小体积、抗压性能强等特点都转化成为了“绝对优势”,而抗拉性能差的缺点不被“显现”。

圆拱,也让大跨度成为了可能。

这在“桥梁”结构中非常常见。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德国 连拱形式铁路桥梁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连拱桥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意大利维罗纳石桥


西方建筑追求“实用、坚固、美观”,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我们在砖拱这一结构中,看到了一种“内在的秩序”。而这种秩序,也是一种人类对于“美”,对于“牢固”和“实用”的追求,显示出了人类高超的才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砖拱的形式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正圆拱——超越时空的经典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的圆拱建筑


正圆拱是一种较早的“拱”的形式。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顾名思义,正圆拱是“正圆弧”上的一段。从施工上来说,也较为容易实现。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砖拱


砖,取材于泥土,能够与环境取得“天然和谐”。

而砖的体积,也是“小小的”,与人的“手”的尺寸取得和谐,这是因为砖被制造出来以后是需要完全依靠人力来建造,因此,小巧灵便,便于人类的拿取、摆放、堆砌、建造。

砖拱的建造过程,会让建筑师关注到具体的施工程序和材料本身。而到了现代,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许多“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建筑的主流,建筑师会很容易将建筑的工艺视为“理所当然”,同时,也忽视了对材料本身的关注。

砖拱,是人类工艺技术高度的一种体现。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正圆拱


通常,正圆形会给人以“协调”、“圆满”之感,同时圆也是一种高度对称的图案,正圆的一部分“正圆弧”也同样会给人以典雅、庄重之感。

“正圆拱”不仅应用在建筑上,还经常被应用在一些桥洞、涵洞、砌体等的结构上。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圆拱形的桥洞、砌体


圆弧形与“穹顶”结构的结合,达到了视觉、形式和结构上的完美统一;错落有致的圆弧,则创造出了如音乐般的美感。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椭圆拱——蕴含“藏而不漏”的秩序感


除了“正圆拱”之外,“椭圆拱”也是一种圆拱的形式。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墨西哥城革命纪念碑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椭圆形门洞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荷兰—海牙政府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椭圆形列车轨道洞口


椭圆拱相较于正圆拱来说,多了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又笼罩在极为精确的秩序的控制之中,椭圆有两个焦点,而椭圆弧上的每一个点,与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又维持着一个精妙的关系,体现出了更有意味的“几何之美”。

圆弧的弧度转折的精确,呈现出了更为分明的蕴含在数学中的“秩序之美”。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尖拱——最美妙的音符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砖结构、哥特式穹顶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丹麦建筑师克林特设计的“砖教堂”


路易斯康认为,“空间有它的音调”。

而尖拱,更像是一位脖颈颀长,气质高雅的公主,翩然而立,引吭高歌。

尖拱通常被视为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尖拱也常常被应用到“教堂”建筑中。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拥有“高高的拱尖”,空间尽可能地高耸起来,相较于“圆拱”结构,更显轻盈,更具个性,同时细部装饰细腻、优雅。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哥特式砖拱构筑物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 Law Quad)


美国的密歇根大学法学院是一座古老的建筑。虽然它的建筑材料主要为“石料”,但也不妨碍我们欣赏一下它优美的哥特式结构。

实际上,西方国家对于“砖”、“石”材料的应用都是非常多的。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尖拱”、“马蹄形拱”、“多叶形拱”——充满“异域风情”


前面我们谈到了拱的几种形式,总的来说比较“规整”,造型不算复杂,还没有走向“装饰化”的方向。

但到了印度、伊斯兰等国家,“拱”的形式就不得不“入乡随俗”,被浸染上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伊斯兰国家的“尖形拱”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印度泰姬陵——尖形拱


伊斯兰国家建筑中的拱券的形式更加的多样,曲线感更加明显,变化更加多元,同时还出现了叶形、马蹄形等形式。

印度泰姬陵中就应用了多种“拱”的形式。泰姬陵全部使用“大理石”来建造,但由于泰姬陵属于“皇室陵墓”,在建筑取材上,会更加偏于奢华。

泰姬陵中拱的形式明显已经不是主要从结构上来考虑,而是已经成为了某种形式和象征。

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其实最盛产的材料是“砖”。印度是一个手工制砖业发达的国家,同时是一个劳动力充足的国家。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印度是一个非常适合使用“砖拱”结构的国家。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科尔多瓦清真寺——马蹄形拱


除了“尖形拱”,伊斯兰国家还产生了“马蹄形拱”、“多叶形拱”、“葱形拱”等形式。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上图前景中的拱形为“多叶形”拱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伊朗、巴基斯坦地区的拱门形式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建筑艺术——砖拱,你还有多少种“美”的可能?

▲阿布扎比清真寺(大理石建造)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拱”以外,还有“平拱”、“抛物线拱”等众多拱的形式。

“砖”从“拱”这种形式中找到了“自己”,同时将砖拱的形式幻化成为一种“经典”和“象征”。

其实,不光对于“砖”,如果建筑师对于每一种建筑材料都能够做到充分的尊重,那么每一种材料,都会重新焕发出它的“别样之美”。



本文悠然南山整理,想了解更多感兴趣的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心匠学社"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