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轉移是科幻?中國科技可能真的要實現了

今天,當很多人的眼光,都在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時,中國科技再次取得了巨大突破!

在科技的賽場上,我們又拿了個第一。

剛剛,消息傳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劉乃樂等和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塞林格小組合作,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高維度量子的隱形傳態。

消息傳出,全世界為之轟動,各大權威學術刊物和科普媒體,都爭先恐後地對該突破進行了大篇幅的專題報道。

瞬間轉移是科幻?中國科技可能真的要實現了

這真是一次重大突破,要知道,由於理論和技術上的雙重困難,迄今為止,所有的量子隱形傳態實驗都侷限於量子態的二維子空間,包括此前中國發射的量子衛星,也只能做到二維。

現在,中國科學家終於第一次在理論和實驗上把量子隱形傳態擴展到任意維度,實現了多體、多終端、多自由度、高維度和遠距離的傳輸,突破卡住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發展的重大瓶頸,為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

這一次了不起的量子技術突破,可謂中國向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巔峰挺進,意味著中國將繼續領跑全球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科學!

壯士揚眉劍出鞘!

量子,聽起來,是多麼地高冷,多麼地玄妙,似乎,與絕大多數人毫無關聯!然而,其實不然。這一顆顆舞動的、糾纏著的量子,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現代物理科學的每一份進步,離不開量子科學,就寸步難行!

高維量子態的隱形傳態,就是量子科學一個最尖端的應用。

還記得科幻電影《星際迷航》裡的一個場景嗎?宇航員在特殊裝置中平靜地說一句,“發送我吧,蘇格蘭人”,他就瞬間被轉移到另一個星球。

為什麼能瞬間轉移呢?這個電影不是空穴來風的:藉助奇異的量子傳輸機,利用量子糾纏發展出的量子隱形傳態,可以將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就像孫悟空的“筋斗雲”一樣,可以實現從A地到B地的瞬間傳輸。

瞬間轉移是科幻?中國科技可能真的要實現了

當然,將人體進行量子傳輸,現在整個世界都沒有到這一步。但是,這一幕運用的科學技術,其底層,就是量子態的隱形傳態原理:通過神魅一樣的量子糾纏現象,超時空、超維度地傳送量子態信息!

有人或許會問:那麼,什麼是量子糾纏?

通俗地說,是把若干個量子,通過技術讓他們發生糾纏關係,他們就像一對靈魂伴侶,相互之間無論離得多遠,都會產生關聯性互動。


比如,兩個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當一個量子向左旋轉,另外一個量子,也會相左旋轉,這種糾纏作用的發生,可以超越光速。


這就好比成龍的電影《雙龍會》中有心靈感應的雙胞胎,一個做了某個動作,另一個無論相距多遠都會做同樣的動作。


瞬間轉移是科幻?中國科技可能真的要實現了

這個,真的有點像鬼魂一樣。所以,愛因斯坦對量子糾纏起了一個外號:“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當年,初次看到這種糾纏現象,愛因斯坦眼睛瞪得都快掉下來,大呼:“見鬼了!”

瞬間轉移是科幻?中國科技可能真的要實現了

見鬼不見鬼且不管它,但是,這個量子糾纏,在實踐中有很多運用。當前最大的運用,就是量子隱形傳態:利用了量子糾纏的原理,通過隱形傳輸實現信息傳遞。

要知道,現在信息傳遞,如果打電話,必須通過電線;如果是打手機,就必須通過電波,總之,得藉助某種載體。而量子信息傳遞則不需要,這一邊量子一動,另外一個糾纏中的量子也隨之而動,其中的關聯沒有任何載體,如果有,那可能是“鬼”。

而鬼,既觀測不到,也無法捕捉,因此,更不可能洩露一點秘密。

我們成功掌握量子隱形傳態後,我們就可以通過這項技術,讓咱們中國的通信,成為絕對不可竊聽、無法破譯,以此構建包含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絕對安全的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網。

特別是隨著今後量子計算機的來臨,人類的計算能力將變得無比強大,各種加密信息很容易就被量子計算機破譯,造成銀行轉賬和健康信息的洩密。

有了康子疊加和量子隱形傳態技術,未來中國中國的人們就不用擔心任何信息洩露,從而避免惡意攻擊和欺詐行為。

騏驥驊騮,一日千里;鳳凰翔天,一鳴驚人——壯哉,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大中國!

有一種戰爭,不見血,不刺刀!卻比真刀真槍更殘忍---科技之戰,特別是基礎研究之戰!

基礎研究有多重要?聽聽任正非的聲音吧!前段時間,任正非心心念唸的頭等大事,就是如何加強中國基礎科研和基礎教育,讓中國科技才能真正從量變昇華為大質變、大突破!

任正非多次強調,華為在通信領域能夠處在世界的領先水平,主要就得益於長期在數學人才上的投入。他說了:“這30年,其實我們真正的突破是數學,手機系統設備是以數學為中心的。”

瞬間轉移是科幻?中國科技可能真的要實現了

而量子科技,這正是未來二十年全世界最先進的基礎研究、最頂級的黑科技;這一切,正如英特爾公司負責人吉姆·克拉克形容的那樣:“量子計算可能是未來100年的計算技術。這有點像太空競賽,一代人時間裡出現一次。”

看吧,無論是量子技術的巨大突破、還是天宮二號的凌空一射、“神威太湖之光”的慨然登頂,一定程度上,都說明了中國基礎科研,正在由弱轉強、加速發展,不斷向著最高峰挺進!

看吧,一個個代表著民族力量,充滿中國風,中文命名的強大科技核武,一個接一個的出現在世界的舞臺中心。。。。

中國科技,加油!

中國,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