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快讯|天府新区出实招 战疫霾 促复产

出实招 战疫霾 促复产

——天府新区打好“一二三四”组合拳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近期以来,随着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天府新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精神,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坚持两线作战、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精细施策,打好“一二三四”组合拳,以积极就业措施推动企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下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帮助企业和重点就业群体顺利度过“倒春寒”,为确保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实现新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止目前,新区5100多家企业中,有29%的企业已经复工,未来10天有600余家企业还将复工;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35.8%;在建工程项目复工率达到64.3%,其中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复工率达到58%。

一网融通服务“送到家”。一是畅通信息渠道。全面启动2020年“春风行动”全网招聘服务活动,推行“1+3”线上不见面服务,即线上发布企业岗位用工信息,线上做好个人求职登记、培训预登记和公共就业服务登记,通过天府新区公共就业服务网、天府菁英网、工作QQ群和微信群等途径,加大收集疫情防控企业用工求职需求力度。二是服务精准到位。对求职人员开展“一对一”手机端服务信息推送,引导和鼓励求职人员做到“先寻岗、再定岗、后到岗”,加强自身防疫保护,确保就业服务“不打折”。三是全域信息共享。每天定时收集全区各街道、社区的用工岗位,定时将用工信息线上反馈至各街道,电子大屏滚动发布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在街道设立远程视频见工点9 个。在天府新区华阳车站内设立新区农民工就业服务自主服务点,设立就业服务求职邮箱、培训登记一体机,推行“无人值守,自助登记找工作”的服务方式,已全面梳理公共就业涉企服务事项 12 项,建立完善服务清单。截至目前,线上公共就业网发布岗位信息3.6万余个,求职登记230余人,农民工专区新发布企业42家,岗位1445个,全民职业技能培训登记823人,做到了网上服务不打烊、就业招聘不歇气,保证了企业招聘需求和求职者需求互通互联、高效对接。

两线兼顾打好“总体战”。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双线作战’总体要求,一方面,压实疫情防控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前提,科学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对所有复工企业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监督企业落实防疫工作机制、复工人员排查、上岗人员管理、环境卫生管护、防疫物资保障、疫情防控宣教、疫情应急预案七个方面的措施,以企业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设施物资到位、内部管理到位“四个到位”作为恢复生产的基本条件。特别是针对物流企业的特殊情况,专门成立物流企业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组入驻企业,一对一指导企业制定复工方案和疫情应急预案,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对物流企业进行疫情防控现场指导培训,集中对申请复工物流企业所有返岗人员进行逐一排查,协助各企业修改完善复工方案和应急预案,制定复工验收清单,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对所有物流企业复工前期准备工作进行初审。2月8日,新区相关部门围绕复工方案准备、返岗人员排查、防疫物资保障、卫生防疫落实、疫情知识宣教五大方面进行现场联合审核验收,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一方面,加强疫情对策研究。通过网上问卷、电话沟通等方式,收集疫情对新区企业经营和就业情况信息。针对疫情给企业带来的租金、员工工资、客户流失、负债率上升、资金周转困难、复工招工难、预期不确定性增加等困难可能带来的中小企业裁员、降薪等问题,以及受疫情冲击严重文化、体育、娱乐业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行业,开设应对疫情、返岗就业服务专栏,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开展“不见面”办理涉企服务业务,实施申报资料线上初审,实施容缺后补,申报资料可邮件送达。在企业集中的区域建立公共就业服务“邮箱”,疫情结束后,可为企业提供定期上门收件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及时享受各项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三管齐下提升“信心值”。一是加大就业援企稳岗宣传力度。利用天府新区公共就业服务网、工作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省、市政策,线上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共就业服务有关事项的告知书》、《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就业服务的办事指南》《关于网上申请办理失业保险金和技能提升补贴的办事指南》等,采取电话预约方式指引办事群众和单位预约办理业务。二是加大企业复工指导力度。坚持行业主管的原则,从严落实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主体责任,成立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复工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制定《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开展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复工疫情防控指导服务,走访联系劳动就业服务机构83家,摸排调查企业疫情期间人员6401人,建立微信群和专人专报制度,动态发布疫情期间机构管理规定、涉企复工指南等,实现服务指导全覆盖。截至2020年2月20日,天府新区登记农民工务工行前体检7746人,已体检1906人(省外415人,省内1491人);累计发放健康证明2913(省外455人,省内2458人)。三是加大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稳定力度。发挥分发挥劳动监察的投诉举报电话和“互联网+劳动监察”作用,实行24小时电话值班,落实首问责任制,对农民工反应的问题及时处理;线上开展职业心理测评,引导辖区内各人力资源机构、培训机构、重点监测企业多方共同参与,通过“12333服务热线”、远程视频服务平台,提升农民工参与就业的信心,保持就业规模稳定;主动梳理《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领域政策问答7条》,帮助农民工更好处理疫情期间劳动关系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已处理电话咨询80余件,网络理政1件,现场接待1次,市长公开电话44件,线上开展职业心理测评150余人。

四项举措纾解“倒春寒”。一是推动企业租金减免(缓)。针对企业疫情期间场地成本过高问题,对国有权属的经营场所实施租金减免(缓),组织红星美凯龙、蓝润ISC、金棕榈、石化大厦等商业综合体进行租金惠减,预计累计减免租金2000万元。二是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针对企业存在的资金紧缺问题,争取机构加大对新区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协调中国银行成都自贸试验区分行对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担保的“企E贷”专项服务,单户授信额度可达300万元,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一网通办,该服务将争取在3月底前完成批复授信2000万元以上,完成资金投放1200万以上。三是开展法律援助行动。各街道司法所牵头对企业复工中遇到的合同变更、贷款利息减免、房租纠纷、劳务纠纷等予以法律援助,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四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针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这两大重点就业群体,畅通就业信息线发布渠道,对高校毕业生优化服务,鼓励网上面试、签约、报到,引导用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推迟签约录取等。同时,专门设立农民工招聘专区,引导农民工有序返岗复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地创业,对暂时难以外出又有就业意愿的,开发一批临时性就地就近岗位,确有困难的,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截止2月20日,新区公共就业服务网累计发布针对农民工就业岗位1445个,涉及企业42家,后续还将继续调剂岗位,增加农名工招聘专区岗位供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