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這組《象·無形》的創作初衷是一個“矛盾”的開始,藝術家仝丹奇想跳脫以往的拍攝內容和方法,做一組既與人有關、與我們生活有關的,又不想讓人物出現在畫面中的作品。這一命題就變得尤為抽象和矛盾,就像該組作品的抽象標題,既象又無形。似乎是語言上的一種悖論。她說,偶然間,看到朋友圈裡有人發了一張照片,一提礦泉水硬塑空殼被丟在路邊,下面的配圖寫道“滿滿的”。這張圖片引起了她的思考:雖然是空殼的包裝,是一個被扔掉的商品廢棄物,但裡面曾經裝過什麼我們都相互知曉,甚至是清晰可見。這個偶然的啟發,促使她找到解開起初“矛盾”創作想法的謎題。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仝丹奇拍攝的包裝殼是消費後的多餘產物,是廢棄的。在消費時,沒有精美的包裝,或許能降低人們的購買慾望。在這個消費時代,沒有包裝的商品會顯得毫無意義。在創作過程中,她以一個消費者的身份逛超市、逛淘寶,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調研商品、蒐集物品、購置產品,從中找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容易被人識別的物品包裝進行拍攝。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首先,她懷疑了消費主義的概念,她沒有選擇某個高端產品,而選擇我們在消費中棄之不用的“垃圾”作為拍攝對象,似乎提示了我們在消費產品的同時也是消費了廢棄物、消費了包裝。她以個人的方式向我們探討了消費的意義。其次,她又高度“讚揚”了消費,利用了消費主義重要的特徵:符號。探討了在消費主義中,符號常常以一種形式化的、去內容的方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符號控制著消費,其價值如同風格、奢侈、權利般表達著商品。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空空的殼——雕塑造型隨想

每一件“空物”映射的是符號體系下的“滿”。似乎在說:“您買的就是一個符號。”無論是裝礦泉水瓶的塑料包裝、裝酒的海綿塊、還是裝雞蛋的紙漿,都有自己固有的邊緣和形狀,是有形的物品,讓我們一眼就能識別出其原有商品;但褪去它們的物質屬性,又是一件虛無的廢棄物。無形之中蘊含有形,其間的轉換就像調皮的仝丹奇在給觀者出了一個腦筋急轉彎。

免責聲明:岱軒雕塑藝術平臺發佈的任何文本、圖片、圖形、音頻和視頻資料產權或版權均歸屬各自的創作者或業主。如果您擁有版權的信息資料顯示在了本平臺中,且你並不喜歡這樣,請與我們聯繫刪除,謝謝您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