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因為李白的《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巍”而聞名

劍門關地處四川廣元市劍閣縣城南15公里,風景區由劍門關、翠雲廊兩個緊鄰景區組成。核心景區6平方公里。是四川大九寨環線的重要節點和蜀道三國文化精品旅遊線路的支撐中心。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所說的“劍閣”就是此地。它集蜀道文化、三國文化、戰爭文化、紅色文化於一體,看點和內涵頗為豐富。 歷代官府在此關隘多次修建過關樓,均毀於戰火,明代又重新建造,清又幾度修復,民國24年(1935年)修川陝公路時被全部拆毀。直到1992年重修,卻又被2008年“512”特大地震而嚴重破壞。2009年劍閣縣決定在清代關樓的原址上重建關樓,是仿照明代關樓重建的。寬18.3米,高19.6米,深17.7米,全木結構,氣勢恢宏。

劍門關因為李白的《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巍”而聞名

據史載,劍門關是諸葛亮設立的,並架設了飛樑閣道。以後又多次經過,出祁山伐魏時亦多次往來於此關,在《出師表》後,“率諸軍北駐漢中”時,也經過了劍門關。景區內有孔明立關像,以此紀念。劉備在成都定都,設立了劍閣縣,隸屬於劍門關。加強了對劍閣的防守,並以此為中心,將成都到漢中的千里轄區連成一個整體,故而保證了蜀秦兩地的安全暢通,為此後的孔明出祁山,姜維伐中原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劉備往返於劍門關共6次之多。景區內有劉備過關像。

劍門關因為李白的《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巍”而聞名

在關樓西側旁邊,矗立著一塊巨型人頭,當地人稱為姜維神像。又稱之為武士神像。從側面看,神像戴著頭盔,右下方還蹲著一隻靈猴。靈猴面向石像和隘口,傳說是五丁開山時留下來鎮守劍門雄關的神將。也有說是姜維的化身。而石猴是劍門山的猴王。傳說也好,附會也罷,總之就是人們對自己喜愛的歷史人物的一種褒獎,但須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配合才能圓其說法,促其神奇。

劍門關因為李白的《蜀道難》中“劍閣崢嶸而崔巍”而聞名

紅星廣場,是紅軍血戰劍門關遺址。1935年4月2日,紅四方面軍經過激戰,一舉攻克川北軍事要塞劍門關,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蹟,是紅四方面軍的著名戰例之一。這是紅軍攻克劍門關紀念碑,傍邊有將帥雕塑,是總指揮徐向前,和副總指揮王樹聲二人的塑雕,高大威武。 到劍門關參觀遊覽,既能對蜀道難的天險窺一斑而知全豹;又能瞭解古代兵器戰爭隘口防守的重要性;既複習了三國的故事,又遊歷了祖國的美麗山川;還接受了紅色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甚為心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