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好文」國內糖價有望重回上升通道

「原創好文」國內糖價有望重回上升通道


近日,國內糖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幅波動,在市場恐慌情緒集中釋放後,預計國內糖價仍將由基本面主導。在全球減產大背景下,糖價持續走強的概率較大。


仍處減產週期

1月下旬開始,受疫情影響,甘蔗砍運中斷,產糖進度延遲,食糖倉儲物流遇阻。當前,國內2019/2020榨季生產期進入尾聲,產量基本明朗。

北方甜菜糖已全面收榨,內蒙古與新疆合計增產9.5萬噸,南方甘蔗糖產區的出糖率雖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仍彌補不了甘蔗單產大幅下降的損失。截至2月底,全國2019/2020榨季累計產糖882.54萬噸,全榨季食糖總產量預估值為1025萬噸,較上榨季減產約50萬噸。


消費保持穩定

糖作為調味品或者高能食品,具有很強的消費剛性,過去幾十年食糖消費增速保持平穩增長。疫情期間,國內社會經濟活動基本停滯,市場對於食糖消費感到擔憂,然而2月國內食糖消費並未出現大幅下滑。

2月全國銷糖81.64萬噸,與往年同期持平;累計銷糖率為45.52%,同比僅下降0.29個百分點,超出市場預期。此外,本榨季國內糖市開局良好,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全國單月銷糖量持續高於往年,糖企銷售壓力在榨季前期已經消化了大部分。

2月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飲料精製茶等行業PMI為42.0%以上,遠高於全國製造業PMI35.7%的水平,同時農副食品加工、食品等行業新訂單指數高於生產指數,處於擴張區間。終端企業運營情況良好且具有可持續性,食糖採購需求旺盛。


現貨市場復甦

2月下旬開始,廣西、雲南產區製糖集團單日銷售破萬噸的情況時有發生,現貨成交價穩定在5800元/噸區間。2019/2020榨季國內白糖累計平均銷售價格為5701元/噸,高於製糖成本,糖企盈利大幅改善,一致性看好後市。

預計疫情過後,短期現貨市場會出現採購放量。2003年7月“非典”基本結束,7—9月食糖銷售總量大幅增長約40%,遠高於臨近年份的數值。現在國內GDP較2003年已經有數倍增長,居民消費能力與意願更強,疫情期間被抑制的消費需求短期內會恢復。


最大利空消失

《廣西糖料蔗良種良法技術推廣和食糖商業儲備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廣西從2020年開始對使用脫毒、健康種苗的新植蔗種植主體給予350元/畝的補貼。假設新植蔗畝產為5噸,則每噸種植成本下降70元,這為糖企制定甘蔗收購價拓寬了下限。由於該政策每年覆蓋的種植面積有限,對於市場造成的衝擊較小,同時也意味著甘蔗直補政策在近幾個榨季內出臺的可能性歸於零,市場最大利空因素消失。

進出口政策方面,隨著外盤價格攀升,食糖進口成本不斷上漲,即使配額外進口關稅在5月下調至50%,對於國內糖價造成的衝擊也將大幅減弱。而且由於疫情影響,境外各港口與陸路口岸管制加強,疊加海運費上升等多重因素制約,預計今年我國走私糖流入數量也將處於較低水平。

牛市基礎牢固


由於泰國超預期減產,國際糖業研究機構將2020年全球食糖產銷缺口上調到700萬—800萬噸的高位水平,同時全球食糖貿易持續處於供給偏緊狀態,印度與巴西等國出口量大幅提升,去庫存順利。2月,巴西食糖出口量為131萬噸,同比提高12.4%;印度2019/2020榨季的出口量也有望超過500萬噸。

另外,巴西新榨季食糖增產預計有限。雖國際原油價格大跌,但巴西乙醇並沒有同步下跌,甘蔗生產乙醇的利潤目前暫時高於製糖。如原油價格逐步修復,預計4月新榨季開始後,巴西糖廠並不會馬上大幅上調製糖比,因此新增的食糖供應量有限。

今年原糖供應仍然偏緊,國際食糖牛市基礎牢固,隨著夏季消費高峰到來,原糖價格或再次上攻。

總體而言,疫情過後,市場信心恢復,國內糖價有望重回上升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