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評估: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淨評估作為一種競爭性、對抗性和辯證性的思維方式與方法,也是美軍“空地一體戰”“網絡中心戰”“空海一體戰”和“第三次抵消戰略”等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根據不同議題,淨評估可以選擇採取歷史研究、對比研究、系統研究,以及場景分析、模擬仿真、兵棋推演、作戰實驗、統計計算、競爭性假設分析、專家綜合評估、最終的主觀判斷等多種方式、方法和手段。但其常用且較具特色的方法手段無外乎以下五六種,都不是什麼稀缺資源,在軍隊和地方都有一些開發和運用,只是缺乏某種程度的結構化、規範化和工程化處理而已。

競爭優勢分析技術


潘東豫博士在其著作《淨評估:全面掌握國家與企業優勢》中說:淨評估並不是一門新興的學問,它是策略規劃過程中的一環,是國防規劃者自企業界引進的一種國家安全戰略分析技術,因此與現行產業界所流行的SWOT分析,兩者之間具有相似的思考邏輯。呂德宏博士在其著作《從思想到行動:解讀美軍戰略規劃》中進一步指出:美軍聯合戰略評估也稱淨評估,所使用的基本模式是對敵我雙方強點、弱點、機遇和威脅進行系統地分析與綜合。研究表明,這種系統分析與綜合所遵行的基本模式應該就是SWOT-CLPV矩陣。

易評估: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所謂SWOT分析是指對敵我雙方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系統地分析與綜合,而CLPV分析則是在SWOT基礎上進行重組,更進一步地研究WO、SO、WT、ST交互作用後產生的抑制性、槓桿性、問題性和脆弱性效應。SWOT-CLPV矩陣作為一種多層次分析框架,它是定性與定量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進行群體作業、多方博弈和綜合集成研究的有效模式。

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種態勢分析法,經常被用於戰略制定和調整、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主要分析敵我雙方的優勢(強點)、劣勢(弱點)、機遇(機會)和威脅(挑戰),類似於分析我情、敵情和戰場情況,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也是戰略研究永恆的主題。只是一般工作中的SWOT分析,往往流於簡單的情況羅列,遠不夠系統和深入。在淨評估活動中,內、外部因素都是不斷變化的,需要就某一階段的狀況進行綜合和概括,提取、辨識和確認SWOT因素,進而分析態勢、進行最終判斷,為提出相應的策略提供支持。

內部環境分析,就是針對組織(研究對象)的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從優勢和劣勢兩個角度進行的專門分析,以探索競爭優勢的來源與所在,以瞭解組織的確切實力與潛力。最基本的是分析組織及其競爭對手,在各自要素結構及其活動過程方面優劣或強弱的狀態。

外部環境分析,就是針對組織外部環境的各領域或層面,從機遇和威脅兩個角度進行的專門分析,旨在掌握總體環境的變化趨勢,找出未來環境發展變化可能對組織的影響。重點分析組織、競爭對手、環境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或相互作用方式,以及對組織發展的利弊,並尋求借助外部力量使組織得以生存和永續發展的方法。

易評估: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SWOT-CLPV矩陣表


CLPV分析 CLPV分析是對SWOT分析的繼續和深入,是在SWOT因素辨識基礎上,對由此四大因素交叉組合形成的效應矩陣展開的分析。運用它可以從中找出對組織有利的、值得發揚的因素,以及於己不利的、需要克服或避開的東西,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並明確以後的發展方向。包括槓桿性效應、抑制性效應、脆弱性效應和問題性效應等4種矩陣分析。

延伸分析 在CLPV矩陣分析之後,事情還沒有完結。通常還要根據四大效應矩陣分析討論形成的眾多戰略(策略)選項,再進一步研討並賦值;之後,藉助“雷達圖”(戰略向量模型)等模型工具,研究確定戰略取向(類型),並據此賦予其相應內涵和具體舉措;最後,藉助影響圖、對策樹等模型工具,進行排序和選擇優化。

需要指出的是,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的分析不能絕然分開和機械地套用。否則,就可能削足適履、弄巧成拙了。

場景分析方法



場景分析源於軍隊制定作戰計劃和組織軍事訓練中使用的想定作業,與通常的想定研究只有做法上的特色,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美軍淨評估作業中的場景分析方法較好地運用了想定研究的思路,它是根據已知的基本力量及其結構、帶來變化的關鍵因素和重大的不確定因素,設想未來局勢的可能前景。因為沒有條件的命題無解或有無窮解,淨評估作為一種面向問題的評估,也必須放在預設的時空條件下進行,以有所約束和限定,避免信馬由韁、各說各話。預先籌劃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囊括各種情況,淨評估作業通常通過多個想定場景或一個想定場景的多種參數變化,為決策者與規劃人員展現未來的多種可能性,並儘可能靈活地做出應對,如此這般就可以窮盡所欲研究的各種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情形—正規的戰爭或危機情形與標準的想定。

易評估: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兵棋推演是淨評估的一種手段


美軍認為,雖然能力可以實算,但是意圖只能虛構,因此需要設置一個關於未來情景的“劇本”,講述關於未來各種可能的故事。其設置的各種軍事想定場景,通常表現為開始、發展和結束的三段式結構,並藉以描述與規劃假定戰爭或危機事件的發展過程,輔助構建概念模型,提出對“塑造未來動態力量”的初步看法。憑此場景把當今和未來作為一個連續演進的過程來組織作業,以更加清晰地呈現事件整體發展模式、相互關係及內外影響等。場景分析方法對於理論創新、規劃計劃工作至關重要,美軍歷來重視和擅長此道,在美軍中形形色色的場景構想多如牛毛,比比皆是。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不同背景或立場的人們而言,美軍有些場景的構設非常離譜兒,很難認同。但在美軍看來,只有進行不可思議的構想,才能避免或有效應對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

假想敵機制運用



美軍假想敵機制亦稱“紅隊”機制,是指在戰略、作戰計劃、訓練和武器裝備發展中系統引入敵對因素,敵我雙方基於最大限度維護自身利益原則而進行博弈,以尋求應對思路、措施和活動的研究方式。兵棋推演就是假想敵機制運用的形式,它通過模擬現實的作戰方式,對決策者面對壓力作出的政治軍事決策進行檢驗和評價。

美軍認為,只有從敵人那裡才能聽到真實的反應,只要活生生的“敵人”在場,就可避免一廂情願。因此,美軍高度重視假想敵機制,其陸、海、空軍和早前的聯合部隊司令部(現已撤銷)、戰略司令部等,都設有專門的假想敵部隊,並儘量採用敵方武器裝備和戰術,以獨立思維和自主行為的“紅隊”作為“對立面”來砥礪“藍隊”,基於“敵人會怎麼看、怎麼辦”來謀求在敵方發現和利用己方弱點之前,先敵找到自身的弱點並採取措施予以克服或規避。

易評估: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利用蘭德戰略評估系統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


正如下棋需要看到潛在的許多步驟—棋譜,軍事領域的競爭/對抗也要預知隨後的許多步驟—可能方案。運用這種假想敵機制進行戰略推演,就是要把未來一些可能的步驟推導和演示出來,以便進行篩選、查驗和優化策略。假想敵機制在美軍戰略理論研究和戰略規劃領域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其運用方式多種多樣,既有實兵對抗,也有計算機模擬對抗,更多地是由相關人員(包括前軍政高官、外國學者等)扮演各方角色,根據想定場景進行“背靠背”的對抗推演,或“面對面”博弈研討。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美軍淨評估強調對問題的本質和機遇之窗的探尋,反對“不作診斷就開處方”,其對未來可能情況的推演與對報告觀點和文詞的推敲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即便是像“政-軍兵推”這樣比較宏觀的狀況分析會,往往也是要藉助角色扮演、分析模型和其它支持工具來進行。

模型模擬工具



模型模擬工具,主要指戰略、戰役、戰術以及技術各層級的作戰仿真系統、分析模型和其他支持工具。比較常見的有一體化應急作戰模型,數學模型,海、陸、空、天、電、網等作戰仿真系統,戰區聯合推演系統,以及思維導圖、影響圖、決策樹、對策樹、系統動力學模型等分析與支持工具。

易評估: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日後”演習程序示意圖


美軍淨評估主要依託自主研發的蘭的戰略評估系統和聯合一體化應急模型,並輔以大量的其他模型模擬工具。也因此有人認為,美軍淨評估其實就是一個龐大的“軟件包”或“工具箱”。例如:蘭德公司2000年拋出的所謂《恐怖的海峽?兩岸對抗的軍事問題與美國的政策選擇》研究報告,選用了聯合一體化應急模型、魚叉海戰系統和一些圖表工具。聯合一體化應急模型是美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委託該公司研發的一種用於探索性分析的戰區作戰模型,許多研究項目都使用過這一模型,他們認為能夠增加其研究的可信度。魚叉則是一種基於計算機的海戰模擬系統,被公認是可從商業途徑獲得的最好的現代海戰系統,它包括對潛艇作戰、水面艦艇作戰和空戰的描述與模擬。再如:蘭德公司2009年發佈的《兩岸衝突政治背景和軍事方面的平衡》研究報告,採用聯合一體化應急模型,基於公開數據,模擬了高層次的空中戰役;採用蒙特卡羅模型模擬了大陸導彈對臺灣空軍基地的進攻,並對潛在威脅進行了評估;此外,還採用了其他模型模擬系統和圖表工具等。

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美軍淨評估強調人的主導作用,認為模型系統是為人服務的,不可能代替人,不能把它當作“真理製造機”來使用,也不可能奢望它像工廠那樣“這邊把豬推進去,那邊就出來罐頭”。另一方面,美軍淨評估強調在研究問題時簡單地建模、複雜地思考。

“日後”演習程序



“日後”演習程序也稱“翌日”演習程序,其名稱源於“在……後之日”演習,是一種先由未來到現在、再由現在到未來的問題研討流程。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它是一種吸收專家意見的綜合集成方法,能使專家意見很好地進入到決策中來,以其專業知識來化解決策者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政策時所遇到的難題,從而為分析政策難題提供一種機制,可以幫助決策者和政策分析人員解決在政策目標和目的受到假想威脅的環境下出現的複雜問題。其做法是,針對當前的事件和政策難題,圍繞一個假設的“未來事件”,進行3個步驟的演習活動,使參與者沉浸於一種預設環境之中,被迫跟上快速發展的節拍,面向高度不確定性問題,甚至在信息真偽難辨的情況下艱難抉擇。

易評估: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美國軍演的目的是找出不足並加以改進(1)


其中的“未來事件”,指圍繞一場現實的或可能的政策危機所設置的一個或一系列想定場景。

第一步,研討危機即將爆發時的狀態。主要在基本想定設置的時空條件下,依託相關博弈研討/對抗推演系統、作戰仿真系統等,由各方就戰略利益、政策立場、戰略能力等內容,進行陳述和質疑;藉助思維導圖等工具支持,組織頭腦風暴會議,進行影響因素辨識,組織建模和賦值,觀察運算結果對參數變化的敏感度,尋找主要矛盾和衝突點,分析危機處在臨界點時各方可能的抉擇及總體狀態。

第二步,研討危機已然爆發後的趨勢。主要在系列補充想定提供的具體情況誘導下,依託上述系統,針對特定事件,進行回合式動態交互,各方不斷調整決策與行動,並藉助系統分析相應的結局變化,通過連續推演或反覆推演,考察危機爆發之後,到危機擴大和升級,或逐步緩解直至結束的態勢演化過程。

第三步,研討危機遠未爆發前的對策。主要在前兩步基礎上,各方退出情況,站在己方立場上,未雨綢繆。也就是為有效避免或充分利用前兩個步驟中出現的極端情況,共同研討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己方應有的作為。通常根據前兩步研討結論,結合參考材料,藉助思維導圖等工具梳理共識點和分歧點,並按照SWOT-CLPV分析框架,進行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因素辨識,以及各因素交叉作用分析;提出多種戰略目標和可能的戰略措施,並進行關聯性分析;比照分析現行戰略或政策的得失,提出重新制定或調整充實的意見建議,形成研究報告或專題材料。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日後”演習的核心價值在於對結果進行分析,而不在演習本身。

易評估:淨評估——軍事理論生成和轉化的有效模式與方法

美國軍演的目的是找出不足並加以改進(2)


辯證分析的框架思路



這裡所謂辯證性的分析框架,特指美國國防部前部長梅爾文˙萊爾德關於淨評估是什麼的名言。早在1973財年《年度態勢陳述》中,他以單獨的一節介紹了淨評估,堅定地認為國家安全計劃制訂過程中的淨評估是應對複雜情況不可或缺的工具,並以兩句簡潔的語言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簡單說來,淨評估與總體力量計劃一起,告訴我們現在在哪裡,將要到什麼地方去,我們如何才能到達。全面的說,淨評估就是比較分析以下兩個方面:一個是阻止或者有可能阻止我們實現國家安全目標的軍事、技術、政治和經濟因素是什麼;一個是可以獲得的或可能獲得的促進我們實現國家安全目標的因素是什麼。萊爾德的這兩句看似平淡無奇的話,卻為眾多淨評估課題項目提供了難得的分析框架思路。

以《外軍體制編制發展及啟示思考》為例。按照“簡單說來”的思路,至少可以圍繞以下3個問題展開研究:外軍體制編制現狀及其形成過程是怎樣的,有何特點規律或經驗教訓?外軍體制編制未來發展趨勢及目標是什麼,主導趨勢的子趨勢及子趨勢背後的原因是什麼,確立此一目標的依據及過程是怎樣的(或有何考慮)?外軍將採取怎樣的方針策略與規劃計劃,以及資源匹配方案和配套政策來實現其預定目標。而按照“全面的說”的思路,至少可以提供了以下兩個方面的遵循。一方面,阻止或者有可能阻止M軍實現其體制編制發展目標的各種因素是什麼、為什麼?另一方面,M軍可以獲得的或可能獲得的促進其實現體制發展目標的因素是什麼、為什麼?然後在此基礎上,再按照以外為師、以外為鑑、以外為敵、以外為友的不同前提,學習其成功做法、避免重蹈其覆轍、分析其對我影響及消除影響的對策、尋求某些領域配合協作的某些可能性,進而梳理出相關的啟示思考應該不成問題了。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只是一種假定,非常侷限,並不主張大家當作規範來機械地運用。應該說,條條道路通羅馬,我們還可以作其他的理解和運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