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發生在上海的故事


1976,發生在上海的故事


1976,發生在上海的故事

有幸和藝術圈的朋友們一起觀賞這部沒有公映的電影,《上海1976》,“通過兩個家庭、一所學校、一座監獄,述說了四個年青人:胡中原和胡曉軍和以及宋解放、宋耶萍這兩個混血兒姐妹在1976冬年的青春愛情故事。”

百度上就這麼幾句話,就把這部震撼人心的電影總結了。但它不僅僅是青春愛情劇,這麼描述太過於單薄,它不是兩個家庭四個人的故事,而是兩代人命運的真實記錄,是一部史詩般的鉅作,它的藝術成就與價值絲毫不遜於《霸王別姬》《活著》《歸來》。

胡雪楊導演不愧是位奧斯卡學院獎的得主,選的角度另闢蹊徑,非常獨特,從一個唐山回上海的右派兒子,一個普通高中生的視角來敘述這個故事,卻把文革前後的歷史事件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讓人感覺非常真實的再現了那個時代,導演的表現手法細膩委婉,既讓觀眾為人物的命運捏把汗,又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感受到美好與溫馨。

最重要的是,它講述了那個特殊年代,外國人和他們的後裔在文革時遭遇到的和普通中國人一樣的創傷。

回顧歷史反思歷史會讓我們痛徹心肺,把美好的東西一片一片撕碎了給你看,是多麼令人揪心的庝痛,那段時光快過去吧,趕快翻過去,再也不要經歷。

從文革結束到改革開放四十年,從電影裡從我們的生活中能感受到時代的變遷,歷史的車輪永遠在上前滾動,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老百姓從食不果腹,衣不果暖,開始追求的是夢想,是發展高科技,是強軍強國夢。

為胡雪楊老師的才華所深深折服,電影結束後聽他對整個拍攝過程的講述,他的發小在發言時一度哽咽,感動!中國有這些真正的電影人,真正的藝術家,真正的拿自己的生命來創作的人,中國的藝術就有希望有未來。

感謝在場所有的藝術家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