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窗三載友誼長



●林增漢

半個多世紀以來,我與同窗摯友王少鑑,從相識到相知,從學友到異姓兄弟,跨越了寬闊的歲月之河,堪稱人生之幸。

1965年到1968年,我和王少鑑一起就讀於福州師範學校68(3)班。喜歡文學的我們一接觸就十分投緣。少鑑是城裡人,我來自農村,他為人和氣實誠,謙遜有禮。當時,我家經濟拮据,為了節省路費,我週末常常留校不回家。少鑑見狀,常邀我去他家做客,共進午餐。少鑑一家人對我熱情相待,讓我十分感激。一年暑假,少鑑應邀來我家做客,小住一個月。當時農村生活水平不高,我僅能以粗茶淡飯待客,可他十分適應,毫不挑剔。我家養了兩頭豬,他主動幫助餵豬、洗豬圈,深得鄰居們稱讚,我們還一同上菜園,挑水、游泳……歡樂的笑聲沖淡了村莊的寧靜與單調。

1969年2月,少鑑與我以及金寧春、李嘉青、陳美玉等同班同學插隊到尤溪縣湯川公社湯三大隊。我們同甘共苦,患難出真情,大家由同學變成了異姓兄弟姐妹,手足之情,沒齒難忘。

上世紀七十年代,少鑑調尤溪三中任教高中年段的哲學及政治經濟學,八十年代起,先後在國有大型企業黨委宣傳部、組織部、業餘黨校供職。

而我先後在尤溪縣西洋中學和閩侯縣虎峰中學任教語文學科,直至退休。多年來,我倆始終相互勉勵,注重自身品格的修煉,愛崗敬業,把花樣年華奉獻給事業。

退休後,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各自渠道上不歇步。少鑑在原工作單位的關工委和老體協副秘書長崗位發揮餘熱,2016年當選為三元區人大代表。他擅長寫作,不時有作品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志趣相投的我也撰寫了若干篇習作,經常與他交流探討。多年諍友的我們又多了層關係:筆友。始於年少無邪,合於性格愛好,敬於真誠善良,終於人品修養,人生得一好友,幸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