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麥青苗》BOOK 2 《悟:吾之心》

三十四《麥青苗》BOOK 2 《悟:吾之心》

麥青苗

外界人事物,給我提醒,一

慾望產生的時刻,如何扯斷,這種,虛幻的感受,二

可能,真的是,過去產生,遺漏下來的問題。但是後來,自己水平提升——心,真的,不痴戀,於是內心,努力產出的,也虛假的感受。

而有些感受,不努力產生,拼力抑制,還是,內心泉湧般心情。

證明,必須,達到,內心真的清透,才能,舊日作業,今天徹底完成——結束了,然後內心解脫,不會再受其困擾。

有些,覺得還是,令自己心,有惦記——這種,就是,思想阻礙——過去作業沒有做對,今天必須修改。

但是這種東西,往往,自己內心,知道正確,是核心。

內心對了,行動自然正確。

堅持佛課,一切自動,歸正。三

別人告訴你答案,但是沒有你親自認知,且親自在理解的基礎上更改,無意義——必須親自證悟。所以當我有一點基礎 我不太歡喜,別人塞給我答案,但是當我提升水平——超越舊日自己,於是我又恢復歡喜心,認同對方見解了。老師講的,自己懂了,能獨立自主把控自己。

剛才我再一次認可,原來貪心,確實不利,我過去很貪婪,各種美好的,後來水平提升,我反問自己,好傻,那麼貪心做甚?——這不,自己給自己添加阻礙、造成內心自我心理堵塞嗎?

層次越提升,內心越簡單、通透——因為心中,對善,不貪了,不存在對惡崇拜、依賴。

心中不產生想法(慾望、感受、思緒紛飛……),自然就像大地、海洋廣闊,一眼望去,無邊際。

自己付出努力,親自思悟,才能有自己本領。悟——心吾,吾心,吾之心,吾的心

有些人,納悶,我像風,來去,一陣嘩啦啦吹動葉子作響,吵嚷了平靜,吹亂了什麼。

突然,我就像風,消失無影。

可是,對方卻不明白,在這之前,我盡心情與力氣,畢恭畢敬,但是我感受不到,別人發自內心,真誠的回敬。

那些虛情假意,我已經忍受許久。

一次次心中,對對方的失望,最終,讓我有離開、捨棄對方的勇氣——總算積攢夠了,離開對方的,——心靈之力。

於是,後來不管對方怎麼表現,我已經不是之前那個,會痴迷的我。

就是,我選擇了,你怎樣,我也怎樣的,相應。

你不真誠,我早就看出來,只是,我假裝不知道,一直努力,給予機會。

等到我確認——徹底失望,轉心情離去,不會回心轉意。就像電影畫面,再怎樣驚心動魄,我無動於衷——心情平靜,沒什麼興趣。

而當我發現,對方對我真心誠意的,我就不存在,心中捨棄對方,不理會對方,但是我會讓對方,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空間,不會隨便打擾、影響、干擾對方——若對方對我,此刻沒需要。

放手於別人,讓別人有自由,那是我,之前經歷過,管束太多,導致悲劇,令對方厭煩,總結出來,愛一個人,有時候是,放手,讓對方自由自在,去擁有自己的人生。

對方是人,不是,像放風箏對待。

放手有兩種,不理會對方。徹底無興趣。

尊重對方,讓對方自由,但對方需要自己,我會去關心。

真正的睡覺,內心是鬆弛狀態,放鬆下來的。

而我,每天大部分時間,內心緊繃:自卑、慌張、焦慮、迷茫……——其實,是因為,習慣,本能喜歡——跪求,除自己本身以外的人,點頭同意、支持自己,欣賞自己,別人對我的肯定,——我才有勇氣膽量自信,做事,與,自我喜歡。

為了這些,我虛度前半生時光,耗費,精氣神,去思考、做,沒有意義的事。

自己心中,或者一葉障目,或者,一葉知秋。

幸好,逐漸,頭腦清醒多了。——心,逐漸,不等,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對待我。

有的人,自己水平低。

有的人認真,善良,但是智慧不足。

有的人惡,自我感覺很好。

我,稀裡糊塗,膽小懦弱,怕事。

就像別人罵別人,怒斥別人,我懼怕。

別人犯錯,我也覺得我錯了(其實我無錯,我只是膽小怕事)

走過心理,陰暗潮冷體驗,慢慢,把時光都磨盡,嗅到自己心靈死亡的氣息,樹木枯死,春未到。

自己內心把,自己心路走盡了。

認真愛,愚蠢心與行。

投入身心,體驗每一段,人生經歷。

發現,我其實,不需要,帶著,不屬於我的內心面具,去做迎合討好順從體貼別的的蠢事。

關鍵,我很努力,還是討好不到別人歡心。

痛苦煎熬過來,終於,心靈枯木逢春——心醒了,心靈春天到了。

一切,都是自己內心,自我選擇,自我決定的結果。

一個人,若是不自信,反而很難做出正確判斷,因為自己,內心,因為恐懼,已經手足無措,頭腦混亂。

過去我討好別人,自己把自己內心,推向心靈囚牢,自我內心捆綁。——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現在,一方面,我讓自己,從心中,查看自己內在。

一方面我,對我本人,除外以外的人事物,觀察、接觸——其實我還是,抗拒的。

但是,理論,源自,實際。

實際,又,運用了,理論。

陰陽,不能獨守,而是需要互動。

白天黑夜,太陽月亮。六

對於那些,瞧不起(蔑視)我的人,我理解,我會自動,冷傲,保持距離。

對於厭棄我的人,我巴不得,離開對方,避免增加我負擔。

我想,看我喜歡的人事物,我想接觸我欣賞的人事物。

我想讚美,我想讚美的。

不必要理解成,自己貪婪於真善美,而應該理解成,懂得欣賞,知道如何尋覓。

一個人,如果自己,不能超越,某些,平常人的思想侷限,那麼再談高層次,那是,談不到的。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