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很多家長都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翻開孩子們的作文本,發現有些孩子的作文,基本上都是以記錄這一天做了什麼為模式,存在著內容空洞、沒有新意、缺乏想象力、千篇一律等問題。

那麼到底如何才能讓孩子在寫作文時,有思路、有內容?

不要急,接下來廣州全民閱讀推廣大使——董正鋒老師的乾貨好好吸收,你的孩子一定會在作文上有個質的提升。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孩子最喜歡好玩的作文輔導和閱讀課堂。

為了好玩,我常常給他們炫一下才藝:

來一段相聲貫口《八扇屏之莽撞人》,信口來一段詩詞歌賦曲唐詩宋詞朗誦。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穿插一段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或者詩詞飛花令,漢字書寫速度比賽,有時掏出一副達芬奇撲克變個小魔術什麼的。

但是,我的“魔術師”的頭銜,卻跟魔術無關,是另有其事。

記得有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作客,這位朋友知道我是輔導語文的,於是,不肯放過機會,讓先看看他孩子的作文。

拿出他孩子軒軒剛寫的一篇作文給我看。軒軒讀五年級,作文題目是《手》。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軒軒的開頭是這樣的:

媽媽的手是一雙溫暖的手。在一個天寒地凍的冬天……媽媽把她的毛衣披在我身上,把手套給我戴上。媽媽的手掌裂開了一道道口子,像道道深陷的峽谷,手背粗糙得像松樹皮一樣。

我感慨萬千……

軒軒寫“手”,還是跳不出老套路。我先表揚軒軒善於觀察,懂得感恩,然後問軒軒,你還可以寫誰的手呢?他想了幾分鐘,憋出 5 個構思來:

媽媽的手

爸爸的手

爺爺的手

奶奶的手

外婆的手

軒軒爸爸見狀連忙說,董老師來了,好好跟董老師學幾招啊。我被逼上梁山了,不答應還不行呢。

可是,軒軒一聽又要講作文,馬上霜打的茄子一般。不過,我和軒軒在書房裡坐下來,輔導了不到半個小時,軒軒就神氣活現起來,跑到客廳,拉著爸爸驕傲地彙報自己的戰果,他說,他可以找到二十多個材料來寫了。比如:

媽媽深夜燈下為我補衣服的手

爸爸粗大有力的陪我打球的手

爺爺像被銼打磨過的粗糙的手

老師在我氣餒時撫摸頭髮的手

保潔員輕輕撕牆上廣告紙的手

軍人英勇無懼地抗洪搶險的手

NBA籃球球星科比打籃球的手

貝多芬努力扼住命運咽喉的手

居里夫人從瀝青中提取鐳的手

諸葛亮從容指揮千軍萬馬的手

長江黃河潤澤炎黃子孫們的手

齊天大聖孫悟空降妖除魔的手

賣火柴小女孩點亮同情心的手

女蝸冶煉五色石補好蒼天的手

……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軒軒爸爸聽得目瞪口呆:

“這麼多?像變魔術一樣!才半個小時吧,哦,我明白了,董老師有一雙會變魔術的手!”

大家鬨堂大笑起來。

其實,我雖然對魔術很有興趣,但是我一直沒有時間去深入研習它。

如果說,在開發孩子大腦的思維潛能上有些小小的心得與成績,也算是“魔術師”,那叫我“魔術師”,我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記得在讀大學期間,我曾讀到美國知名學者奧圖博士的一句話:

人腦好像一個沉睡的巨人,我們平均只用了不到 1% 的腦力。

學者們說,一個正常的大腦記憶容量有大約 6 億本書的知識總量,相當於一部大型電腦儲存量的 120 萬倍。

大腦儲存知識的能力使我們目瞪口呆——如果人類發揮出其一小半潛能,就可以輕易學會40種語言、學會數十所大學的課程、記憶整套百科全書、獲得 12 個博士學位。

這些腦科學的研究結論,深深地震撼了我,點燃了我那探索人腦潛能的好奇心。

在輔導孩子寫作和閱讀時,這些結論,促使我用另一種眼光看待孩子。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中國的文字很有意思,比方說“腦海”這個詞,似乎在揭示著某種腦科學的規律。

我好奇,想知道孩子的“腦海”裡的海量的信息儲存,都上哪裡去了。

看電視片我們知道:

海底世界有難以數計的生物和礦藏,有無比遼闊的海底疆土,有瞬息萬變的奇幻故事,如果孩子的“腦海”,也是一片“海”,那麼孩子們的大腦裡的信息存量,絕不可小覷!

關鍵問題是——

這海量的信息存儲都上哪去了?

為什麼提取出來那麼難?

就是帶著這一份持續不斷的好奇心,我走在孩子思維潛能開發的探秘之路上。

只不過,我的事業是語文教育。而幸好,我的事業是語文教育。

語文教育,在探索大腦潛能或思維潛能上,為我們準備了更加天然的土壤,為我們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契機。

一路走來,有風沙漫漫,有陽光燦爛,有曲徑通幽,有峰迴路轉。

我行走著,我享受著。真可謂: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在吸收外界信息上,孩子和大人一樣,都遵循著這樣的規律:

外界的任何信息,會先經由我們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感覺這六覺來接收,傳送至意識。

然後再經過整理、分類、儲存於潛意識中,形成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六識。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之後當我們需要時,這些六根六塵六識就會如同檔案般被一一從潛意識內喚醒或取出。

然而,從蘊藏無限的“潛意識內喚醒或取出”作文的素材,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

要輔導好孩子的作文,光靠愛是不行的。

如果一個手術醫生走到手術檯邊,對你說:“我深深的愛著您,但是我的技術很差,請多多包涵!”

你是不是會覺得滑稽呢?

同樣的道理,我們先得掌握一些技巧,才能輔導好我們的孩子。

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輔導孩子,家長要學會用孩子的眼光,帶著一顆童心或少年心去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這一點我們往往心裡明白,嘴上不明白。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二、開發孩子寫作的思維潛能

孩子的生活內容,好像方方面面都有,不好囊括一切,我們不妨按空間由小到大做一個劃分:

最小也是最熟悉的生活空間是“家庭”,其次是“學校”,再次是“社會”。

我們的孩子,一節課下來,一提到生活空間就知道有“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大塊。

三、按空間順序拓展談話話題

作文的素材就潛藏或沉睡在生活空間裡面,家長可以在日常談話中,按照“家庭——學校——社會”的順序,來展開談話,進行誘導,訓練孩子的發散思維,如果功課做足一點,把談話要點細化一下。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比方說寫“一個難忘的人”,就可以從家庭、學校到社會的順序,發散思維,幫孩子喚醒生活中的“海量儲存”。家長引導孩子儘量掃除盲區。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去年,我受邀在廣大附小上一堂大型作文公開課,以作文題目“燈”為話題,訓練孩子發散思維。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孩子思維很快被激活,先是家裡的燈,檯燈,吊燈,節能燈,書房裡書香四溢的燈,廚房裡照著媽媽眼角皺紋的燈,一張張寫作思維導圖飄然而出……

再到學校裡的燈,白熾燈,酒精燈,太陽能燈,教室裡播撒知識的燈,辦公室裡嘔心瀝血的燈……

最後到社會上的燈,探照燈,水晶燈,霓虹燈,街頭將行人影子拉得長長的路燈,煤礦工地上徹夜不眠的探照燈,一年一度元宵節裡遍佈華夏大地的花燈……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一盞盞燈,由少到多,次第綻放,是視野的延展;

一隻隻手,由近及遠,爭奇鬥豔,是思維的翱翔;

一雙雙眼,足不出戶,遍遊天下,是心靈的旅遊;

一張張臉,純真無邪,會心一笑,是生命的歡歌。

這樣的課堂,孩子享受,教師也享受。

這是本色的語文課堂。

這是發現生命塑造生命的課堂。

這樣的語文課堂,將語文的尊嚴還給了語文!

教孩子用“思維導圖”寫作文,篇篇都是範文(建議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