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桐”心 山海“鄉”連

好消息!近日,記者從桐鄉市發改局獲悉,桐鄉市東西部扶貧、山海協作工程分列2019年度嘉興市考核第一位、第二位。如此優異的成績,桐鄉是怎麼做到的?一起來看結對幫扶的“桐鄉經驗”。

山水同源,文化同根。近年來,桐鄉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結對幫扶工作的要求,先後與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衢州市開化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和山海協作結對幫扶,切實推進脫貧攻堅、山海協作兩大戰略,實現高質量區域協調發展。

從最初的資金投入、物資捐贈到幹部援助,再到產業幫扶、勞務協作、消費扶貧,桐鄉創新開展“扶資、扶智、扶志”三種幫扶模式,精準發力,希望的種子通過一場場“聯姻”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強支撐,實現“自主造血”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扶貧工作光“輸血”還不夠,關鍵還要幫結對地區實現“自主造血”,把產業扶貧作為治本之策。

早在2003年,巨石集團就在四川成都青白江區投資興業,建成了帶動脫貧致富的就業基地,2019年更啟動了新基地建設項目,強化扶貧載體支撐。

东西“桐”心 山海“乡”连

△以山地公園為核心的生態之城(效果圖)

另一邊,開化與桐鄉各出資1億元,合作共建全省首個非工業山海協作園區:開化——桐鄉山海協作生態旅遊文化產業園,來自烏鎮的旅遊經驗積澱正在300多公里外的開化生根開花。

針對結對幫扶地區農業產業發展水平較為落後的現狀,桐鄉立足杭白菊、茭白、槜李等八大農業主導產業,根據結對地區的客觀條件和實際狀況開出了“藥方”。在充分調研分析黑水農業發展實際的基礎上,桐鄉將特色杭白菊、槜李、果桑等15種優質種苗引種到黑水。

东西“桐”心 山海“乡”连

△桐鄉杭白菊飄香四川黑水。

而在浙江龍泉市安福村,30畝的董家茭白示範種植也如火如荼開展著,可有效帶動當地村貧困群眾年增收約3000元。

一根網線,一頭連著結對地區,一頭連著桐鄉廣闊的電商和消費市場。中蜂蜜、藏香豬、野生菌菇、開化龍頂茶葉等優質農特產品憑藉桐鄉展會平臺、網絡電商、實體店三大銷售渠道走入更多的尋常百姓家。2019年,桐鄉幫助結對地區銷售農產品超過1.5億元。

強對接,共繪美好藍圖

东西“桐”心 山海“乡”连

△黨員碩士服務團隊將產銷結合的全產業鏈發展理念帶到黑水。

加強農民技能培訓,也是幫扶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桐鄉發揮“桐鄉黨員碩士團”農業技術優勢,開展“服務團隊走出去,優質技術送出去,服務機制建起來”的幫扶措施,掛牌成立浙江桐鄉黨員碩士團黑水工作站和實訓基地,開展“五送三問”活動,為龍泉農業產業壯大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桐鄉幫助結對地區組織專技人才及幹部培訓21期,培訓人員3868人次,開展致富帶頭人培訓23期,培訓人數3032人次。

桐鄉還不斷將人才、資金、技術、產業等方面的優勢,全方位地與結對地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互聯網學校的網絡教育資源面向開化學生開放,實現桐鄉名師“共享”。此外,桐鄉還積極選派優秀教師、醫生,將先進教學經驗和醫療技術帶到西部貧困地區,為受援地區定向培養骨幹教師及醫師,實現黑水縣37家學校、醫院結對全覆蓋。

东西“桐”心 山海“乡”连

△黑水縣麻都社區開展“三五”固定日暨“一核三治”社區治理活動

如何將發源於桐鄉的“三治融合”基層治理經驗融入其中,也是桐鄉扶貧結對的重要課題。“三治猶如一把金鑰匙,打開了結對地區社會治理‘萬難鎖’。”

桐鄉率先在黑水探索實施“一核三治”治理模式,實現了“大事一起幹、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如今,黑水縣已經完成蘆花鎮西布里社區、色爾古鎮麻都社區、知木林鄉維多村的“三約三會三團”覆蓋,“三治”讓規矩立起來,也讓鄉風更文明。這是三治經驗在中西部地區的首次探索。

用心、用情、用力的幫扶,結出了累累碩果。就在今年2月,四川省政府宣佈批准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縣等16個藏區縣退出貧困縣。心相連、手相牽,一幅“扶真貧、真扶貧”的壯麗畫卷正向我們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